陈顺萍 ,李 丹 ,林 翔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2.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近年来,我国孕产妇艾滋病感染率下降缓慢或略有上升,且地区差异显著,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1-4]。2015年,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全面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通知》,指出为了最大限度消除儿童新发感染,应为孕产妇提供从孕前至产后全程、规范的预防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助产士是孕产妇和新生儿安全的守护者,其专业范围已从单纯助产操作拓展为围孕期、围生期保健[5]。因此,如何增强助产士艾滋病病毒感染/艾滋病孕产妇(简称HIV/AIDS孕产妇)护理意愿成为产科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目前,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培训能否改善不同岗位医护群体HIV/AIDS病人护理意愿的研究结论各异[6-10],且关于高职助产专业学生(以下简称高助生)HIV/AIDS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意愿的调查也未见报道。对HIV/AIDS病人歧视态度的改善也不代表护理意愿能得以相应提升。本研究调查AIDS相关知识培训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歧视态度对其护理意愿的影响,为制订增强助产士HIV/AIDS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意愿相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推进高水平产科护理队伍建设。
选取福建省某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二年级196名高助生为调查对象,学生已修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由传染病学、产科学临床专家共同制订培训方案,进行AIDS最新疫情通报和医疗知识讲授。培训前后使用相同问卷,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现场发放问卷,限时独立填写,当场核查回收。共发放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为了解培训后学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与歧视态度对其护理意愿的影响,将调查问卷为4部分:(1)一般资料问卷。包括生源地、是否接触过HIV感染者/AIDS病人、有无医学家庭背景等。(2)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参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核心知识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版)》《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经过专家整理将问卷内容设为4个模块:基础知识、母婴传播、职业暴露预防、暴露后处理,共52个问题。每道问题变量赋值中,正确回答赋值1分,不知道和错误回答赋值0分。各模块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能力越强。每题回答正确率=每道题回答正确人数/总人数×100%,各模块分数=答对模块试题数/试题总数×100%。该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4,重测信度 Pearson 相关系数为 0.86。(3)歧视态度问卷。采用中文版Zelaya艾滋病歧视量表[11]。该量表共4个维度、24个条目,即担心传染和感染疾病、将艾滋病与耻辱、责怪和偏见相联系、个人歧视行为和社会歧视行为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同意到非常反对,分别计1~5分;歧视态度问卷条目分正向和负向,6个正向条目计分依次为1~5分,18个负向条目计分则相反,量表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为条目分数相加除以条目数,得分越高歧视程度越严重。(4)护理意愿问卷。内容为是否愿意承担HIV/AIDS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助产和护理工作、是否会主动对HIV/AIDS母儿给予比普通母儿更多的交流与照护。回答从不愿意到十分愿意共5个级别(0~5分),满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照顾意愿越强。
应用Excel 2007和SPSS 21.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核对,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对护理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培训后4个模块得分均显著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比较(±s,分)
表1 培训前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比较(±s,分)
模块 培训后92.91±10.49 84.18±19.05 88.47±15.65 74.26±23.94培训前t值P基础知识母婴传播职业暴露预防暴露后处理73.16±14.29 58.38±18.91 64.18±12.41 37.25±19.23 15.59 13.46 17.02 16.88<0.001<0.001<0.001<0.001
分析显示,培训前各模块正确率最低的知识点,培训后正确率也较低。4个模块中正确率较低的知识点分别为:基础知识模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概念”,培训前后正确率分别为38.27%、77.04%;母婴传播模块的“孕产妇艾滋病检测方法”,培训前后正确率分别为4.59%、63.27%;职业暴露预防模块的“艾滋病病毒在哪些体液中存在量大”,培训前后正确率分别为6.12%、65.31%;暴露后处理模块的“当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是否需预防性用药”,培训前后正确率分别为2.55%、50.51%。
培训前后学生HIV/AIDS孕产妇歧视态度及护理意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培训前后学生歧视态度与护理意愿问卷得分比较(±s,分)
表2 培训前后学生歧视态度与护理意愿问卷得分比较(±s,分)
维度 培训前t值P担心传染和感染疾病将艾滋病与耻辱、责怪和偏见相联系个人歧视行为社会歧视行为歧视态度问卷总分护理意愿问卷总分2.76±0.86 1.85±0.58 2.04±0.64 1.82±0.62 2.12±0.48 7.30±1.38培训后2.84±0.72 1.76±0.60 1.96±0.61 1.76±0.61 2.08±0.50 7.49±1.43 0.95 1.53 1.32 1.03 0.82 1.36>0.05>0.05>0.05>0.05>0.05>0.05
以护理意愿问卷总分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4个模块得分、艾滋病歧视态度4个维度得分与问卷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a入=0.05,a出=0.10)。一般资料赋值:生源地:农村=0,城镇=1;是否接触过HIV/AIDS病人:未接触过=0,接触的病人非学生直系亲属=1,接触的病人是学生直系亲属(含家庭成员)=2;有无医学家庭背景:无=0,有=1。基础知识、母婴传播、职业暴露预防、暴露后处理4个模块得分,歧视态度4个维度得分与歧视态度问卷总分为连续变量,以实际数值赋值。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培训前,暴露后处理模块、歧视态度问卷总分两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培训后,基础知识模块、暴露后处理模块、个人歧视行为维度与社会歧视行为维度得分4个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见表4)。
表3 培训前学生护理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表4 培训后学生护理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培训前,学生AIDS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培训后,相关知识问卷得分显著提高(P<0.001)。但对各知识点掌握水平不均衡,得分最低的两个模块(母婴传播知识模块和暴露后处理模块)恰为助产士阻断AIDS母婴传播工作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对提升阻断AIDS母婴传播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1 护理意愿与AIDS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多因素分析显示(见表3、4),培训前后暴露后处理模块知识掌握水平均与护理意愿呈正相关关系。而基础知识模块得分与护理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基础知识模块得分越高,护理意愿越低(见表4)。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学习AIDS基础知识后,了解其传染性、不可治愈性及致命性等特点,激发了自我保护的本能。因此,提高暴露后处理能力刻不容缓,以免学生因职业暴露而产生绝望情绪,从而影响护理意愿。
3.2.2 护理意愿与歧视态度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HIV/AIDS孕产妇存有歧视,个人和社会歧视行为会影响护理意愿。艾滋病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疾病也是社会性疾病,对HIV/AIDS病人的歧视如同种族、性别、贫困歧视一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12]。即大众普遍存在“我同情、理解,但敬而远之,甚至排斥”的心态,这也导致学生对HIV/AIDS母儿护理心存顾虑。
本次调查结果提示,仅依赖知识培训不足以改变高职护生护理意愿。建议采取多种措施,增强护理意愿。(1)制订综合培训方案。开展AIDS知识系统学习,加强相关知识培训,相对于行为意愿的改变,知识学习更易通过培训取得效果;培养学生压力应对技巧,为学生提供心理干预和心理学知识学习渠道,改变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13]。结合产科工作特点,开展暴露后紧急处理演习,消除学生恐慌情绪;加强职业道德及情感教育,定期开展AIDS反歧视宣传。通过扮演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成员或开展参与式[14-15]教学,让学生体会病人的痛苦与无助、对家人情感支持和社会理解的渴望、对医疗救治的迫切需要,促进其态度、行为的改变,增强其护理意愿。(2)完善保障机制。调查发现,学生困惑的主要问题是:是否有拒绝护理AIDS病人的权利。因职业感染HIV的医护人员在精神和经济方面会得到何种补偿。2019年的职业病分类中,增加了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在法律层面给予医护人员一定保障,助产士较其他医护人员面临更高的职业暴露风险,一旦感染,给家庭造成的伤害和面临的社会压力常常难以承受。因此,要理解为HIV/AIDS孕产妇提供医疗服务的助产士的顾虑,给予其更多关怀,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医护人员享有职业保障制度的庇护是安心工作的基本条件。
总之,助产士是孕产妇最亲近的守护者,其HIV/AIDS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意愿对防控艾滋病母婴传播意义重大。要想增强学生护理意愿,还需采取多种教育形式以及相关制度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