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佳倩 史腾渊
摘 要: 为测量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学习动机水平,使用龚文进等人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对杭师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数据表明: 定向师范生和非定向师范生群体,学习动机总体水平得分均值相仿,差异不显著;定向生与非定向生经济特征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学习动机水平受到经济因素影响较小;父母意愿与两个群体的学习动机并没有显著相关性;在职业认同维度上,学习动机得分与之呈正相关,得分随维度的提高而提升;在政策维度上,学习动机与之无显著相关性。经调查发现,92.2%的定向师范生认为从业发展前景并不光明。
关键词: 小学教育 定向与非定向师范生 学习动机
将免费师范生改为公费师范生,是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的,直到《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方法》提议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改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在这一演化期间,教育部门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培养政策,彰显了国家对乡村教育的关切和重视,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更突出了国家性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旨在改善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紧缺的现状,整体而言入编教师资源欠缺,乡村教师逐渐成为重点关注群体。为此,研究定向师范生与非定向学生学习动机的对比,有助于厘清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保持政策的弹性度,即更好地使之长期施行,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对于优化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多为描述性分析。为了更加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定向师范生与非定向师范生学习动力存在的差异,本研究将定向师范生与非定向师范生这两个群体的学习动力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针对杭师大小教专业本科生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分为A、B卷,A、B卷具体题目部分相异,定向师范生填答A卷,非定向师范生填答B卷。问卷共发放560份,有效问卷的最终回收数为547,有效率为97.6%。定向师范生收回问卷252份(46.09%),非定向师范生份295(53.93%)。问卷样本中,女生414人(75.68%),男生133人(24.31%),比例符合小教专业男女分布状况;大一新生85人(15.53%),大二学生195人(35.64%),大三学生174人(31.81%),大四学生93人(17.00%)。
(二)变量说明。
1.因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杭州师范大学小教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动机。数据获得方式为:使用20道李克特五级题项测量。学习动机越强,分值将会呈现整体更高的分布状态。设计的测量问题进行简单算术平均后,满分设定为5分。如果学习动力分值大于等于3.55,那么视为高学习动力;如果学习动力分值小于3.55,那么视为低学习动力。
2.解释变量
基于已有研究和现实情况,研究将杭州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定向师范生和非定向师范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影响因素分为六类。
(1)师范生家庭背景变量
此项包括:独生子女情况、父母亲学历、父母的职业、家庭月收入和每月生活费。
(2)关于师范生父母意愿的变量
此项包括:亲子相处模式、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双亲对子女的期待值。
(3)关于师范生对职业认同感的变量
此项包括:自我激励、自我成就感、学生工作和生活模式、学习发展空间、是否会终身从教、心理状态等。
(4)关于师范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差异的变量
此项包括:班级学习态度,学校课程设置(难度和数量),学校培养是否到位,培养是否有针对性,培养可否满足学生未来职业要求。
(5)关于师范生对政府定向政策满意度差异的变量
此项包括:学生对政策了解程度,政府定向政策是否完善,定向政策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三)数据处理。
研究主要使用SPS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版本为23.3。具体的分析检验方法为样本平均数T检验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多重比较事后检验显著性。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经调查研究发现,杭州师范大学小教专业学生总体學习动机平均得分为3.59,标准差为0.5。结果显示,两群体间学习动机差距较小,且呈相对集中的态势。
(一)定向生与非定向生学习动机水平比较。
经调查研究发现,定向生学习动机总体水平得分均值为3.54,非定向生得分均值为3.64。结果显示,定向生学习动机水平略低于非定向生,但整体水平较高。对两者学习动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p=0.102,p>0.05。结果显示,两者间学习动机水平未呈现显著性差异。
以下为原因解释: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中,对于定向师范生存在一般的固化映像。旁观者更多的是基于学习成绩间接评价定向生群体的学习动机水平情况。经调查发现,三位一体班和统招班,整体绩点水平高于定向招生班,但两者之间并非存在直接影响的联系。基于小学教育专业独特的专业属性,小教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较多的艺术类课程,极大影响没有艺术基础同学最终的成绩状况。同时,学习结果还会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比如个体的执行力和动机水平是否一致。
(二)定向生与非定向生经济特征之间的差异。
为研究定向生与非定向生经济特征之间的差异,对两群体间经济特征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p=0.292,p>.05。结果显示,两群体间经济特征差异并不显著。
以下为原因解释:与中师体制下的情况相比,经济因素对于学生选择是否成为定向师范生的影响已较大削弱。经调研发现,家庭月收入水平超过5000元的定向生和非定向生占比分别为73.7%和78.7%。结果显示,多数家庭有较好的生活保障能力,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只需承受较小的生活经济压力。但不可否认,家庭经济水平较低,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负面影响。低收入家庭的定向生在整个被试群体中处于最低的学习动机水平。此外,本次被试群体的成绩水平较为接近,家庭经济结构或更相仿。
(三)父母意愿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为探究父母意愿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发现p=0.913,p>0.05。结果显示,父母意愿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未呈现显著相关性。
以下为原因解释:经调研发现,定向师范生家庭的相处模式相较于非定向师范生,民主型较少而严格型较多。这一相处模式可能对于学生选择是否成为定向师范生有较大影响。学生进入大学,父母的影响力相较之前有所下降。经调研发现,定向生的家庭期望值较非定向呈较低水平,反映出定向生家庭父母对于子女未来发展没有太大要求,更多期望子女学有所成且顺利毕业。
(四)职业认同感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为探究职业认同感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发现p=0.037,p<0.05。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学生职业认同感越高,学习动机越强。
定向生的职业认同感(平均值=3.78)略低于非定向生职业认同感(平均值=3.88)。可能源于非定向生选择自主性和从师教师职业的渴望感更强。也存在部分定向生因为分数受限或者生理受限,不得不选择定向这一门槛较低且保险的途径。
定向生中男性的职业认同感(平均值=3.90)高于女性的职业认同感(平均值=3.76),但是男性的学习动机水平(平均值=3.47)却低于女性的学习动机水平(平均值=3.54)。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选择定向师范生的男性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较为看好且有较大的升值机会,表现出高于女性的职业认同感;结合我国当下基础教育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性教师奇缺的现状,在实际学习之中可能相较于女性危机感更低,行动力略有不足,表现为略低的学习动机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数据显示仅有0.025%的定向生认为自己未来的从业或发展前景光明。多数定向生虽然有着较高的职业认同水平,但是对于未来的前景并不看好。
(五)学校满意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为调查学校满意度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发现p=0.018,p<0.05。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越高,学习动机越强。
以下为原因解释:较高的学校满意度与较高的学习体验感联系密切。学习体验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应表现出较高的水平。结果显示,两群体对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培养到位程度、培养的针对性及对职业要求的满足程度的平均值相近,且均处于较高水平。表示学校的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较高。
(六)定向政策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为研定向政策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发现p=0.869,p>0.05。结果显示,定向政策与学生动机没有显著相关性。
以下为原因解释:经调研发现,定向政策对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平均得分为2.55。定向生群体普遍认为定向政策对于他们的学习动机影响不大。政策因素可能在志愿填报阶段对于定向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定向生进入与社会和就业相对分离的校园后,政策对于学子的日常影响较小,因而,在学习生活中产生较小的显性作用。同时,部分对于政策了解较少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显著偏低。这一现象可能由于预期与政策现状严重不符而诱发,继而更加倾向于以敌对和逃避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生活。
(七)结论。
从整体水平看,两群体间学习动机水平并无显著差异;定向生与非定向生经济特征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体学习动机水平受到经济因素影响较小;父母意愿与两个群体的学习动机没有显著相关性;在职业认同感维度上,学习动机与之呈正相关,学习动机随着职业认同感的提升而增强;在政策因素上,学习动机与之没有显著相关性。
三、对策与建议
(一)多元化评价学习动机,规避定向生学习动机偏低的思维定式。
本次研究表明,两群体间无显著的学习动机差异。这一结论同研究初期的假设是相左的。
由于部分定向师范生享受毕业后分配编制的政策,因此不少教师和学生对于定向生这一特定群体有着刻板印象。在这种情况下,定向生易受到其他学生的消极暗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生活;任教者则倾向于降低对定向班级授课的期待和要求,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削弱整体教学效果。
学生和教师应尽量规避采用单一的绩点比较方式片面评价客体的学习动机情况,而是更多观察日常的学习活动,多层级、多视角地对定向生动机情况进行中肯评估,从而减少低动机的不良暗示。
(二)政府学校联动,精准扶助“困难”定向生。
定向师范生政策在内涵和外延上,尚无法和免费师范生政策同一而论,造成定向师范生不享受免费政策或大力补助的情况。部分地区或出于区域经济和地方财政的整体考虑,并没有实施免费师范生和较高的补贴政策。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一现象不利于低收入定向师范生的学习生活。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存在资金短缺的现象,笔者建议可参照“精确扶贫”的思路精确扶助。部分非定向师范生因经济需求无法满足而学业受阻,多会选择家教、兼职等方式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但主要驱动力是经济因素而非技能学习和自我认可。这种选择指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在校师范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三)减少父母意志的强制干预,实现民主型家庭相处模式。
经调研发现,父母的意愿干预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影响相较于入学前已被较大削弱。但不可忽视的是,父母在考生专业填报时仍有一定的权威性或暗示性影响。考生对于专业的选择意愿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父母意志的干预。适当引导有利于考生职业选择,但强制干预只会适得其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过于心急严苛,施压过度,会导致学生倦怠,表现出较低的学习动机和职业认同感水平。这些现象将会对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产生不良影响。
(四)着力提高定向师范生对于回乡就业的前景评估。
在定向师范生中,存在乡村基建落后、职业发展受限、薪资水平提升缓慢的整体认知。定向生中存在部分学生对于政策了解度较低的情况。校方和辅导员应对这部分学子加以关注,可采取一对一心理辅导、个性化职业规划的方式唤醒其对于此阶段学习的热忱。校方可在适当的时机联合当地教育局对于当下乡村教育的前景进行分析;也可以利用学生公休时间进行相关讲座,让学生了解在乡村任教的机遇和方向。
(五)校方肩负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
學校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场所,学生对其的满意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热情。校方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比如让艺术课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校方承担着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校方应安排更加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知行合一。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检验人职匹配度,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覃小琼,孙蕾,吴琼.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特点的访谈研究[J].心理研究,2010,3(02):93-96.
[2]王晶.地方院校免费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比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3]易娟.定向与非定向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学刊,2016(05):51-52.
[4]谢丽娜.免费师范生报考动机调查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