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张謇的交集

2021-06-24 01:46朱江
档案与建设 2021年4期
关键词:纱厂大生张謇

朱江

1923年4月28日的《密勒氏评论报》,刊登了《中国实业之进步观——无锡县》一文。[1]文章开头提到:“南通州为中国模范城,为实业繁盛之区,前篇已详论之。而无锡则为先进之城,且实业较他处更为繁盛,城中工厂烟囱林立,故有烟囱城之称。扬子江下游各区域除上海外,当推无锡为实业最繁盛之区。”近代无锡和南通的崛起,分别与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和张謇有密切的联系。荣氏兄弟和张謇之间的关系,早年就有人提及。1929年编印的《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卅周年纪念册》的十一篇序言,有两篇提到了这一点。虞洽卿认为:“吾国之以实业名家者,南通张氏外,端推无锡荣氏。”[2]裘科桴列数荣宗敬兴办的企业后,感慨道:“吾国自有史以来五千余年,工业生产之量未有若斯之伟大者也。同时南通张氏亦复名闻中外,与荣氏相颉颃之。”[3]荣氏兄弟与张謇事业的起步,都与上海有渊源。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双方相互有所启迪和帮助,一度曾在吴淞合作兴办实业。在地方自治方面,张謇对于南通的贡献影响了荣氏兄弟。

事业均起步于上海

荣氏兄弟在自主创业之前,均有在上海习业的经历。荣宗敬出生于1873年,7岁入私塾。1886年初夏,父亲托人将14岁的荣宗敬送到上海南市铁锚厂当学徒,深秋时节荣宗敬患上伤寒,被母亲接回家治疗。第二年荣宗敬重返上海,进入永安街源豫钱庄当学徒,1891年秋天转入南市鸿昇码头里街森泰蓉汇划字号做跑街,专管无锡、江阴、宜兴三地汇兑、收解业务。1894年,因甲午战争的原因,森泰蓉汇划字号倒闭,荣宗敬失业回家。1889年,荣宗敬推荐荣德生进上海永安街通顺钱庄当学徒,3年学徒期满后荣德生去三水厘金局当司帐。

上海开埠以后,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金融业的活跃,外资银行、钱庄和票号一度并存,为工商业提供服务。荣氏兄弟在上海钱庄的学徒生涯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晓了经济运行的规律。1896年荣氏兄弟与人合伙在上海开设广生钱庄,1898年合伙股东退出,荣氏兄弟独资经营,这是他们创业的开端,也是日后兴办实业的資金来源。

在经营广生钱庄的过程中,荣氏兄弟敏锐地察觉:“广生庄由申至锡之汇兑极盛,稽其款项之来由,则大半皆增裕、阜丰两厂办麦所用。前既见粤省洋粉之充斥,今又见苏省机粉之畅销,因知粉厂一业,关系民生所需,倘在无锡产麦之区建设一厂,必能发达。”[4]他们由资金的流动,觉察到面粉业的前景,由此开启了一条新路。荣氏兄弟多年在上海累积的知识、资金乃至对社会的洞察力,最终为自己开拓了思路。

张謇1895年筹备大生纱厂,1899年大生纱厂在通州(南通)开办,之后张謇所创办的企业、事业机构主要还是在南通。作为张謇事业起点的大生纱厂,其诞生与上海密不可分。南通与上海地缘相近,因为沙船(一种平底帆船,适宜在沙洲较多的长江口和近海水面航行)运输、沙布(通州、海门一带农民所织的土布)贸易的原因,两地经济联系甚密。张謇主动寻求接轨上海,使上海丰富的生产力要素成为大生纱厂的助推器。张謇把上海作为大生纱厂集资的主要所在,大生纱厂最大单笔来源的股份是以旧纺织机器作价的官股,这批从杨树浦运来的官机给陷入筹办困境的大生纱厂注入生机。上海是当时棉纺工业聚集区,华资的华盛纺织总厂成为大生纱厂经营管理的样板。大生纱厂需要的大量物料,从上海采购后源源不断地输入南通。上海还提供了大生纱厂迫切需要的技术人员。早在大生纱厂筹办时期,1896年的上半年,张謇团队就设立了大生上海公所,负责采购机器物料、汇兑银洋、报税领照、与江海关交涉等事宜。之后该机构名称和地址多次变更,但在大生系统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发挥的作用愈发显著。观察大生纱厂的筹办过程,应该把南通和上海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某种意义上,大生纱厂是两地生产要素融合的结晶。

经济思想上的共鸣

1912年民国北京政府工商部在北京召开了临时工商会议,会后编辑的《工商会议报告录》登载的《临时工商会议章程》第一条说:“工商部为谋工商矿业改良发达,亟欲征集全国实业家及专门学者之意见,讨论方法以备采择,特开临时工商会议。”[5]荣德生作为上海总商会代表与会,张謇则是工商部“特请会员”,但根据张謇的日记,临时工商会议期间张謇基本在上海,没有与会。临时工商会议1912年11月1日召开,荣德生提出了三个议案,均获通过,其中《提议推广纺织业案》《请选派海外实业练习生案》为“议决案”,《兴办制造机器母厂以振起各项工业案》为“参考案”。荣德生对于发展纺织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关注和呼吁,与张謇的棉铁主义主张是吻合的。棉铁主义是张謇发展经济的重要思想,他认为应优先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以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荣德生日后撰写《乐农自订行年纪事》时,感慨他的主张没能得到落实:“后国民党二次革命,刘部长去职,张四先生长部,即以棉铁政策为号召,亦未实现也。”[6]刘部长指刘揆一,张四先生即张謇。1913年9月11日,张謇被任命为北京政府工商总长,暂兼农林总长,于1913年10月21日就任。12月27日,农林、工商两部改组为农商部,张謇就任农商总长,1915年4月卸任。

张謇重视立法对于经济的保障作用,早在1911年6月就提出“实业之发达,必恃有完备之法律,以为之监督保障”[7]。他就任农林工商部长后,将经济立法工作作为当务之急,认为“法律之作用以积极言,则有诱掖指导之功;以消极言,则有纠正制裁之力”。张謇以自己20年的亲身经历,体会到无法可依导致许多企业的失败。中国没有《公司法》,不利于企业集资,无法成就大企业;没有《破产法》,不利于社会信用的维护。“故农林工商部第一计划,即在立法。”[8]张謇在农商总长任内,完成了20多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在中国经济法制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对此,荣德生深有体会,他在晚年回顾人生时感慨道:“我国工商界深明法理者不多,忆民国三年与蔡兼三至京,同见张部长(张謇),谈次,谓吾国商人多不研究法律,故与外商订立契约往往吃亏,遇到交涉时,自己立场亦多不合,以后商会应对此注意,倡导研究。当日只作平常语,时历三十余年,今日思之,实有深意。余数十年经营,未尝触犯刑章,二十余岁读刑、民法,三十岁后始有商会,遂习商法,凡事依法而行,至违法取巧之事,万不可为也。”[9]张謇和荣德生都在商海里摸爬滚打过,所以对经济立法的重要性有切身的体会。

实业上的合作

通州大兴机器磨面厂由张謇创办,系利用大生纱厂的剩余动力,用石磨磨面粉。1902年7月25日的《大兴机器磨面厂集股章程》提到:“本厂禀由张殿撰咨呈督宪照准,专办年限仿无锡磨面公司之案,定以五年。”说明张謇曾了解过荣氏兄弟创办的保兴面粉厂的运作,依保兴面粉厂之例争取经营上的垄断地位。[10]

1919年,荣氏兄弟在无锡集资兴办申新三厂,受到振兴纱厂的阻扰。申新三厂购买土地后,有蒋姓人士认为申新三厂地界内有五洞桥遗址,建厂开挖会破坏古迹。华商纱厂联合会出面请督军和省长处理此事,未有解决。“謇复加询访,略得真相,则保存五洞桥古迹云者,蒋所借以侵搅申新之名词。而申新紧逼振新而锭加多者,申新所被搅于蒋之因果。”张謇据此致函齐耀琳省长,“拟请属现在实业厅张厅长前往调停。调停之法,劝申新任造五洞桥以复古迹,责蒋偿还侵损之土石以维实业,当亦可剂于平矣。”[11]在张謇的帮助下,此事得到妥善解决。

荣氏兄弟与张謇在实业上的最大合作在吴淞。吴淞位于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处,“吴淞接壤上海,濒临浦江,为国内外货物运输之门户”[12]。张謇对吴淞情有独钟,早在1904年创办江浙渔业公司时,“暂借吴淞四明公所为承接收鱼储煤之所”[13]。张謇参与创建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吴淞商船学校,最后都将校址设在吴淞。1920年11月4日,张謇受北京政府委任,督办吴淞商埠事宜。[14]1921年2月12日,吴淞商埠局开局。[15]张謇的目标为“以自辟商埠之先声,为改良港务之张本”。[16]在此背景下,荣氏兄弟与张謇合作办起左海公司和中国铁工厂。

1920年8月,荣宗敬与张謇、金其堡等组织左海公司,签订了合约。对于左海公司,荣德生是这样记录的:“余兄弟合买三分之一,分得三百九十亩,有图、有部照。张君出面,金君之力为多,余条陈最先,主动也。该处地位亦宜设工厂,今后必见。”[17]

根据左海公司的规划,该公司有三个方面的宏图:甲、开辟轮埠(以已购衣周塘千余亩,沿浦择要建筑码头);乙、建设工厂(先筹办电力厂,假定六千开罗瓦达。次规画机器铁厂,其他各厂得随时提议增设。);丙、经营航业。[18]

但左海公司没能如愿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和开发。1923年6月,荣宗敬、张謇和金其堡三方,将实际领得衣周塘土地1165亩9分零9毫,抓阄均分。[19]这些土地之后放佃收租,从南通市档案馆保存的档案可见,至少1935年左海公司还存在。[20]

中国铁工厂是中国第一家民族纺织机器企业,聂云台倡议设立,主要股东为张謇、荣宗敬、徐静仁、穆藕初等,实收股金30万元。张謇任董事长,聂云台为总经理。1921年在吴淞建厂,产品供应上海、汉口、天津等地纺织厂。由于民族棉纺织业不景气,中国铁工厂开工后经营不利。[21]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遭炮击,损失惨重,不久宣告清理倒闭。[22]

积极推动地方自治

1920年,张謇积极推动苏社的成立。张謇认为,要让江苏处于“最完全、最稳固之地位”,必须治本,治本就需要“各人抱村落主义,自治其地方”,而成立苏社,就是设立一个专谋地方自治的“连合策进机关”。[23]

苏社得到了江苏人士的响应,荣德生也在其列。5月10日,荣德生、荣鄂生等50余人,由上海大达轮埠登轮赴通。5月12日,苏社在南通开成立会,荣德生被选为苏社的理事。在通期间,南通方面组织了与会人员参观,包括大生纱厂、广生油厂、复新面厂、资生冶厂铁厂、阜生绸厂、大生织物公司、通燧火柴厂等企业,医学专门学校、师范学校、甲种农业学校、甲种商业学校、女工传习所、女子师范学校、第七中学、纺织专门学校、敬孺高等小学校、盲哑学校等学校,养老院、贫民工场、残废院、育婴堂等慈善组织,博物苑、军山气象台、图书馆等公益机构,以及五公园、五山等景区。[24]

南通地方自治的成就,给荣德生印象很深。晚年的荣德生回忆:“曾到南通,见各种社会事业。张謇先生年六十八,并开苏社。”[25]“昔南通因有张四先生,致地方事业大兴,号称‘模范县。如各县都能有张四先生其人,则国家不患不兴。余以一介平民,何敢谋国,只能就家乡做起,逐步推广耳。”[26]

荣德生对于苏社的活动一直保持着热情。1921年3月11日,蘇社第二届大会在无锡梅园举行,“全省人物共集一堂,选余(荣德生)为常区理事。全省十一区,以旧府属为单位。”[27]张謇没有参加苏社的这次会议,但他在不久前的2月17日去了一趟无锡。这天张謇从苏州“乘专车至无锡,至即谒赵师墓于惠山麓严家堋。归赴荣德生君之饮于惠麓舟中,锡之实业、教育多在者。饮罢登车即行。”[28]短暂的无锡一行,除了祭拜恩师赵菊泉,就是在惠山脚下的太湖中与荣德生泛舟,观察无锡的实业和教育进展。2月22日,张謇作《谢荣德生书》,表达了对荣氏兄弟的感谢和敬意,其中有“清流迤逦,相逢廿载之船;名埠经营,摩击百工之肆。致钦迟于枌社,弥企慕于梅园”。[29]

荣德生受到张謇的影响,在垦殖方面也有所体现。曾担任荣德生私人秘书的朱复康1958年12月回忆:“荣德生先生生平最推崇南通张謇。他在1928年间,同江阴大绅士吴汀鹭及其子吴漱英(时任江阴商会会长)、常熟钱禹门等组织福利垦殖公司,依靠当地封建势力,仿照张謇在江苏海门的垦殖办法,在江阴、常熟沿江一带修筑堤岸,让江水冲入,水退后,泥沙沉淀,江岸逐步加高,形成田地,叫做沙田,土质肥沃,宜于种植棉花等农作物。这种田地曾在国民党财政部登记,领有执照。到抗日战争前夕,已扩充到一万亩(一说二三万亩)。”[30]

在教育方面,荣氏兄弟同样成就卓著。从1906年起,先后在无锡创办了公益第一、二、三、四小学,竞化第一、二、三、四女子小学,在上海申新一厂办子弟学校,鼓励工人子弟就学。1919年,为了培养企业技术管理人才,创办了公益工商中学。[31]1927年开办公益初级中学,抗战胜利后,荣德生主持公益中学的复建,并添设高中部。1947年荣德生在无锡创办江南大学。[32]

荣氏兄弟又捐资兴修路桥、水利。全面抗战前的20多年间,荣德生在无锡城乡先后捐资数十万元,铺筑道路40多千米。1912年,荣德生独资建造梅园,免费向游人开放。[33]

荣氏兄弟和张謇都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各自的家乡作出多方面的贡献。

注释与参考文献

[1]Industrial Progress In China WuSih-The City Of Smokestacks,The Weekly Review(《密勒氏评论报》),1923年4月28日,第49、51页。《密勒氏评论报》同期还刊登原文的中文译文。

[2]《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卅周年纪念册》,序二,1929年编印,上海图书馆藏本。

[3]《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卅周年纪念册》,序十,1929年编印,上海图书馆藏本。

[4]《茂新第一面粉厂概况》,《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三十周年纪念册》,1929年编印,上海图书馆藏本。

[5]北京政府工商部:《工商会议报告录》,1913年3月出版,第4页。

[6][9][17][25][26][27]荣德生:《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3、170、92、90、208、90页。

[7]张謇:《咨议局联合会请饬阁臣宣布借债政策呈都察院代奏稿》,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1,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页。

[8]张謇:《实业政见宣言书》,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4,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258页。

[10]《大兴机器磨面厂集股章程》,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5,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38页。

[11]张謇:《致齐耀琳函》,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2,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742页。

[12][16]张謇:《呈大总统文》,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1,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590、589-590页。

[13]张謇:《咨呈南洋大臣》,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1,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页。

[14]张謇:《致大总统国务院电》,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3,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816页。

[15]张謇:《就吴淞商埠局组织概况咨江苏军民两署文》,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1,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518-519页。

[18]《左海实业公司章程草案》,南通市档案馆馆藏,A215-112-238。

[19]《衣周塘地阄分合同》,南通市档案馆馆藏,A215-112-238。

[20]《左海公司与佃户王佳贵合同》,南通市档案馆馆藏,A215-112-238。

[21]《中国铁工厂的创立及其失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机器工业史料组编:《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上),中华书局1966版,第273-279页。

[22]马学新等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辞典》,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版,第138页。

[23]张謇:《苏社开幕宣言》,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4,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460-461页。

[24]《苏社在南通开成立会之沪闻》,《申报》1920年5月11日,第10版。

[28]张謇:《柳西草堂日记》,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8,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896页。

[29]张謇:《谢荣德生书》,李明勋、尤世玮主编:《张謇全集》3,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第862页。

[30]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荣家企业史料》(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1月版,第554页。

[31]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主编:《中国通史》第12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版,第1134頁。

[32][33]陈文源、胡申生主编:《荣德生和他的事业史料图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版,第70-71、108-109页。

猜你喜欢
纱厂大生张謇
感怀张謇 守望初心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小酸浆
称呼见人品
祖传的舌头
平安电话
裕湘纱厂:“湖南工业活化石”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改变危机唯有勤奋
翁同龢点张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