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遥,郝英英
(1.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江西 九江 332000;2.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西 九江 332000)
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若无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持续进展可引起神经系统、肾脏功能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1]。目前,蓝光照射是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新生儿各方面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治疗见效慢,且易并发腹泻、皮疹等症状[2]。有研究[3]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具有促进肝肠循环,加速胆红素代谢的作用,有助于缓解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蓝光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对其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17例,女19例;日龄2~4 d,平均(3.07±0.03)d;体质量2.6~4.0 kg,平均(3.30±0.41)kg。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日龄2~5 d,平均(3.10±0.05)d;体质量2.5~4.0 kg,平均(3.32±0.39)kg。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儿均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且符合光疗指征;③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儿父母单方或双方存在家族遗传病史;②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或先天性缺陷性疾病;③伴影响指标观测或临床疗效判定的生理或病理状况;④患儿母亲存在腹泻、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史,或于分娩前1个月内使用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治疗。
1.3 方法 对照组单独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使用黑布遮挡患儿的双眼及生殖器,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蓝光波长425~474 mm,持续照射24 h,24 h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蓝光照射方案同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小培菲康,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105,规格:1 g)口服,每次0.5 g,每天2次,温水冲服,治疗4 d。两组治疗期间均严密监测患儿症状、体征,控制保温箱温度适宜。
1.4 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及胆红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 d后,采集两组外周静脉血3 mL,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红素(TBIL)水平。②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症状、体征,比较两组腹泻、失水过多、皮疹、体温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AST、AL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 d 后,两组AST、AL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比较(,U/L)
表1 两组肝功能比较(,U/L)
注: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时间治疗前治疗4 d后ALT 44.83±2.40 44.95±2.41 0.212 0.833 26.91±2.07a 31.68±2.10a 9.706 0.000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值P值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值P值AST 45.29±2.43 45.27±2.46 0.035 0.972 27.82±1.88a 32.17±1.96a 9.610 0.000
2.2 两组TBIL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 d后,两组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TBIL水平比较(,μmol/L)
表2 两组TBIL水平比较(,μmol/L)
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值P值治疗前243.84±13.71 247.39±14.13 1.082 0.283治疗4 d 153.76±10.94 178.49±11.08 9.529 0.000 t值30.814 23.023 P值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表现为多种原因导致的胆红素水平异常增高,治疗难度较大。该病发生主要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胆红素代谢异常密切相关,且新生儿相对较弱的肝肠循环能力也是重要诱发因素之一[5]。
目前,蓝光照射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通过蓝光照射可促进患儿血液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向水溶性异构型体转化,进而使自身性质、排列结构及排泄途径均发生改变,最终经胆汁排泄至肠腔或经尿液排出体外。此外,该类水溶性异构型体难以通过血脑屏障,不会对患儿的脑神经造成负面影响[6-7]。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通过抑制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抑制结合型胆红素分解,并促进其向粪胆原转化,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组分中包含的双歧杆菌、嗜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均属健康人群肠道中的正常菌群。经口服给药后,患儿肠道内正常益生菌得到明显补充并迅速建立肠道菌群,形成肠道生物屏障,明显改善肠道蠕动,增强胆红素的排泄功能,利于尽早控制病情,减轻疾病对患儿肝功能造成的损伤。此外,蓝光照射对患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患儿治疗期间可出现腹泻、失水过多、皮疹、体温过高等不良反应;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抑制患儿肠内致病菌,平衡肠道菌群,激发患儿机体免疫力,从而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8-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 d 后,两组AST、ALT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d后,两组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6%(P<0.05)。表明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减轻患儿肝功能损伤,降低胆红素,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儿肝功能改善,进一步降低TBIL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