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应用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价值对比分析

2021-06-23 09:08易佳
当代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核磁胆结石胆管

易佳

(松滋市人民医院CT室,湖北 荆州 434200)

肝外胆结石又称肝总管内结石,症状为胆道阻塞、胆管内压力升高、胆汁排泄受阻。患者临床表现为高热、胆绞痛、寒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近年来,肝外胆结石发病率不断升高,及时确诊能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具有无创伤、无放射性特征,可清楚显示胆总管结石,检出率高。腹部CT 作为腹部疾病检查常见技术,但存在漏诊、误诊现象,这与腹部CT检查仅通过单一的横断面图像判断直接相关,无法精准定性阳性结石。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肝外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肝外胆结石诊断中应用腹部CT 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2—12 月本院收治的92 例肝外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部CT 组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每组46 例。腹部CT 组男20 例,女26 例;年龄23~76 岁,平均(50.1±7.6)岁。核磁胰胆管成像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24~78,平均(51.3±7.8)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为单一肝外胆管结石;②未接受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③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②中途退出,依从性不高者;③认知障碍、精神性疾病者。

1.2 方法 腹部CT 组实施增强扫描,嘱患者检查前6 h 保持空腹,上机检查前服用700 mL 温水,静滴1.5 mg/kg 造影剂。采用西门子多层螺旋CT扫描仪,患者取持仰卧位,动态容积灌注与成像处理,扫描头部、足部、增强扫描。对肝脏下方边缘与隔顶间区域扫描。患者受检时,层厚、层距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通常层厚为6~9 mm,层距5~10 mm,螺距1.5。重点扫描患者病变区,将数据传输至工作站。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组检查前4 h 空腹,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设置:冠状位B-TEE,屏气水脂同反向T1W,横断面呼吸出发T2W-SPAIR-RT。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②比较两种检查方法<8 cm 结石检出率;③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临床指标,包括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和漏诊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出率比较 腹部CT组检出率(65.22%)低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9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出率比较

2.2 两组<8 cm结石检出率比较 腹部CT组<8 cm结石检出率(56.52%)低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8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核磁胰胆管成像组特异性(97.83%)、敏感性(95.62%)高于对腹部 CT 组(86.96%、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组误诊率为0.00%,漏诊率为2.17%;腹部CT 组误诊率为17.39%,漏诊率为1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8 cm结石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由感染引起(如胆道寄生虫感染、复发性胆管炎)[1]。该病多发于30~50 岁人群,但目前呈年轻化发展。诊断依据为上腹部疼痛,分析为典型胆绞痛,但部分患者无明显疼痛,仅寒战发热、患侧肝区与下胸部伴有疼痛,常放射至背、肩部。检查时,肝区压痛与叩击痛明显,肝脏呈不对称性肿大与压痛[2]。临床表现为高热、胆绞痛、胆道阻塞,对患者生活造成影响。部分患者缺少身体健康保护认知,加之初期无明显症状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及时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3]。现阶段,肝外胆结石常见检查方法为腹部CT、核磁胰岛胆管成像。

表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n(%)]

腹部CT是一种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能检查腹腔肝脏有无感染、畸形、梗阻、穿孔、积液[4]。要求患者检查前口服含碘对比剂2%水溶液,可更加精准的诊断患者病情。腹部CT能提供横断面图像,对阳性结石敏感,但无法确定占位性病变具体位置,难以发现阴性结石。核磁胰胆管成像是一种先进的非介入性胰胆管成像技术,无需造影剂,检出率高[5]。图像清晰、定位精准,能做任何方向切层,图像直观。本研究结果显示,核磁胰胆管成像组特异性(97.83%)、敏感性(95.62%)高于对腹部CT组(86.96%、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胰胆管成像组误诊率为0.00%,漏诊率为2.17%;腹部CT 组误诊率为17.39%,漏诊率为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腹部CT 组检出率低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P<0.05);腹部CT 组<8 cm 结石检出率低于核磁胰胆管成像组(P<0.05),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6]。胆管结石为不规则状负影,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为圆形负影,边缘清楚、触碰后易变形。同时,胆管结石与胆管气泡差异明显,结石形态、数量无较大改变,形态多样、密度大。可移动至低处,胶管无法吸出[7]。胆管气泡能融合,形态、数量等发生改变,密度小,能转移至高处,胶管可吸出。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对患者机体影响小、检出率高,能清晰显示结石范围、大小、数量,有助于疾病治疗[8]。腹部CT能清晰显示胆管内部影像,如胆管阻塞,结石阻塞位置及上方四周可见扩张胆管低稠密影像。腹部CT 费用低于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操作简单,有助于该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易被患者接受,但检出率不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本研究结果显示,核磁胰胆管成像组检出率(97.83%)高于腹部CT 组(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RCP 检出率及确诊率均优于腹部CT,与于金萍等[9]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肝外胆结石诊断腹部CT可提供横断面图像,阳性结石敏感。但CT单一横断面影像确定占位性病变的位置难度大,易漏诊。而MRCP 影像清晰、定位精准,对患者机体影响小,能随意进行方向切层,清楚直观。

猜你喜欢
核磁胆结石胆管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基于低场核磁成像的银杏胚检测及分类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人工胆管
一句话说明白影像检查
X光、CT和核磁如何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