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龙
朝阳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表示[1],肱骨近端骨折四肢骨折之一,临床上发病率仅位于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之后,是第三种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该种骨折类型的发病率约占据所有患者患者的2.5%。复杂肱骨近端骨折通常是指累及肱骨上端部分的骨折,例如:肱骨外科颈、肱骨解剖颈、肱骨头等,患者也会随之出现肩部肿胀、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相关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的生活和工作[2]。部分参考文献中表示[3],手术方式的治疗对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因此,本次研究中将随机抽取2018年12月至2020 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该类型患者78例,探究其手术治疗的策略及疗效。
1.2资料 本次研究中纳入的对象均为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患者选取时间及病例数分别为2018年12月至2020 年12月和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内容,且经肩胛骨正侧位 X 线片进行确诊,依从性较高。将所有纳入研究对象按照 Neer's 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案随机分组,即:3 部分组48例患者,女性:男性=20:28;年龄40-58(53.12±2.11)岁;4部分组30例患者,女性:男性=10:20;年龄40-58(53.10±2.15)岁;锁定接骨板组30例患者,女性:男性=12:18;年龄40-58(53.21±2.10)岁;解剖板组28例患者,女性:男性=10:18;年龄40-58(53.27±2.11)岁;肩关节置换组20例患者,女性:男性=8:12;年龄40-58(53.19±2.18)岁。其中致伤原因主要涉及:暴力击打、平地摔伤、交通事故、掰手腕以及高空坠落等;所有组间对比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差异小,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锁定接骨板固定组及解剖板固定组 针对部分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式,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行半坐卧位后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其患肩垫高;针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情况将其皮肤尧皮下切开,在保护头静脉的情况下逐渐向外牵开并持续分离肱骨近端;以结节间沟为标志,如果其标志情况不是较为明显可以根据患者的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寻找,将其外侧肱骨大结节以下骨面进行充分暴露以后,根据患者的是机器情况在其大、小结节骨-腱结合部穿入可吸收线进行骨块的牵引,并向肱骨头内钻入 2.5 mm克氏针复位肱骨头进行肩胛盂中肱骨头的固定工作,之后指导助手向外牵引外旋外展上臂复位,待获取最佳复位效果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解剖版和锁定板进行分别固定。
1.2.2肩关节置换组 针对部分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方式,医护人员协助患者行半坐卧位后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其患肩尽量游离于手术床外;针对患者的锁骨远端、喙突和肱骨等位置进行详细标记,之后以喙突外侧缘向三角肌在肱骨止点方向作为手术切口(12cm),并充分游离至骨面。针对患者的骨折情况将骨折端的肱骨取出后置入事先准备好的假体,同时注意需要对不可吸收线进行预留,并帮助患者重建肩袖,手术结束后需要指导其进行平卧位休息,将患肢抬高,并在术后3个星期内采用颈腕带悬吊的方式等待恢复。
1.3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4]:参照“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优秀: Neer's 总评分≥85分;良好: Neer's 总评分在70-84分之间;差: Neer's 总评分<70分;其中Neer's评分内容主要包括[5]: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解剖部位等;骨折恢复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2.13部分和4部分的临床疗效对比 如下表1所示,3部分骨折恢复优良率为75.00%(36/48),4部分骨折恢复优良率为33.33%(10/30);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部分和4部分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3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比 如下表2所示,锁定接骨板组、解剖板组、肩关节置换组的骨折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6.67%(23/30)、89.28%(25/28)和55.00%(11/20);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3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对比[n/%]
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生通常与患者跌倒、撞击、交通意外等暴力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主要发病人群为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群、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等[6]。临床上,针对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常采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由于患者的均属于老年人,存在一定的骨质疏松现象,所以内固定手术具有较大的手术失败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以整体提高和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时间,帮助患者获取较好的日常生活质量[7]。
综上所述,临床中针对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首选手术治疗法,但其具体手术方式则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以全面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