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碎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2021-06-22 09:00张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8期
关键词:头颅清除率血肿

张尧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洛阳471003)

高血压脑出血(HIH)是一种常见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强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HIH发生主要与高血压有关,通常于患者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既往临床多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HIH,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均受到医学界认可,但由于此术式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寻找科学、微创的新型治疗方式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碎吸术对HIH患者炎症指标及血肿清除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8例HI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0.42±5.37)岁;高血压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0.46±2.18)年。观察组男21例,女12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0.34±5.46)岁;高血压病程4~17年,平均病程(10.35±2.26)年。两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HIH;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中有关HIH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院前未曾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功能抑制剂治疗。

1.3 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维持血压、降血糖、降低颅内压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1.3.1 对照组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术前行头颅CT检查,确认血肿位置。术前8 h禁饮禁食,并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予以患者全麻及消毒铺巾,全麻生效后行气管插管操作,依据术前头颅CT结果选择血肿尺寸最大位置作切口,切口形状可依据血肿整体形态确定,作切口时应注意避开正常功能区,作小骨窗开颅后通过显微镜观察颅内情况,于皮质无血管区域作电凝切开,直至进入血肿腔,而后彻底清除血肿,术中出现活动性出血应采用电凝止血。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

1.3.2 观察组 微创血肿清除术,术前头颅CT明确血肿位置,依据血肿位置确定穿刺点及穿刺深度,并采用记号笔于头颅作标记。患者取平卧位,局麻,消毒铺巾,选取合适长度颅内血肿碎吸针于头颅电钻协助下依次穿过颅骨、硬脑膜后立即停止进针,置入针芯并将其连接引流管,而后进行血肿清除,血肿清除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抽吸力度,定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针芯,彻底清除血肿后,取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确认无出血后缝合穿刺点并放置引流管。

1.4 观察指标(1)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包括手术用时、手术总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2)两组炎症指标比较,于术前、术后14 d抽取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提取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炎症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与白介素-6(IL-6)。(3)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于术后14 d作头颅CT,测定血肿残留体积,与术前头颅CT检查结果作对比,得出血肿清除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总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用时(min) 手术总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35 33 t P 81.24±5.37 44.52±8.15 22.060 0.000 48.56±6.73 31.74±27.53 3.507 0.001 15.47±3.24 11.08±2.47 6.255 0.000

2.2 两组术前术后炎症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TNF-琢与IL-6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TNF-琢 与IL-6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炎症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炎症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相比,*P<0.05。

时间 组别 n TNF-α(μg/L) IL-6(ng/L)术前对照组观察组35 33 t P术后14 d 对照组观察组35 33 t P 63.29±4.18 63.37±4.12 0.079 0.937 46.52±3.24* 39.64±3.15* 8.870 0.000 45.18±4.17 45.26±4.13 0.079 0.937 16.27±2.26*12.43±2.18*7.124 0.000

2.3 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 术前,对照组头颅CT检查平均血肿量为(92.45±12.36)ml,观察组平均血肿量为(92.67±12.43)ml;术后14 d,对照组剩余平均血肿量为(9.02±1.21)ml,观察组剩余平均血肿量为(7.16±0.96)ml。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为90.24%,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为92.27%,两组血肿清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9,P=0.625)。

3 讨论

HIH一般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男性发病率较高,颅内出血后除了可能造成患者昏迷、头痛等反应,还会导致患者颅内血肿增大,引起占位效应,引发健康脑组织产生继发性损伤[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总出血量较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14 d,两组TNF-α与IL-6指标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均达90%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IH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优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改善炎症指标水平,血肿清除率较理想。分析原因在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可通过清除颅内血肿,降低血肿对周围神经组织压迫,且血肿清除后还可降低患者颅内压,降低致死率[5~6]。但相关研究显示,由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中对患者头颅创伤较大,导致其手术总出血量增加,且由于术中切口较长,术后缝合需较长时间,HIH患者术后需长时间恢复才可达到出院条件,影响患者预后,增加经济负担,需寻求更合适的手术方式。

而微创血肿清除术通过术前头颅CT探查血肿位置,并依据血肿具体形态确定入路,术中只需作单个穿刺点操作即可清除血肿,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手术时长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7~8]。TNF-α、IL-6作为用于判断机体炎症反应的最简便、灵敏指标,其与HIH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具有紧密联系[9~10]。观察组术后14 d炎症指标降幅较大,这可能与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最大程度清除血肿,且保证颅内其余神经组织不受损伤。综上所述,HIH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与住院时间,改善炎症指标水平,且血肿清除率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头颅清除率血肿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
嵇康·绝响
模拟胃液条件下维生素C对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