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多点对接

2021-06-21 09:21徐国凤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徐国凤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强调探究性、自主性、操作性,离不开必要的实验资源作支撑。教师要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及学生成长的个性要求,将实验资源对接于数学情境创设、数学新知演绎、数学难点剖析、数学实践拓展中,利用数学实验启迪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增强学生数学学习体验,推动学生多维度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实验资源;小学数学;多点对接;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设计中,要为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提供更多机会,带动学生数学学习热情,启动学生数学探究思维。教师配合数学实验教学资源,根据课时教学数学知识特点、活动载体选择以及学生动态学习成效,有意识地将数学实验渗透到课堂当中,提高数学情境创设、数学新知演绎、数学难点剖析、数学实践拓展的教学质量,拓宽数学学科教学维度,从而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个性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打造小学数学智慧化课堂。

一、对接于数学情境创设

小学生直观思维能力较为发达,对生动性、直观性的教学要素的接受度更高。教师合理利用学生这一思维特点,采取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把数学知识融入直观生动的情境内容中,可以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效度。教师立足课时教学知识特点,从数学概念形成过程、数学新知探究方法等角度,探索情境创设与数学实验的对接点,将实验资源和数学情境有机融合到一起,使情境教学更受学生欢迎,诱导学生通过情境学习,得到更多数学知识相关的直接经验,增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法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教师可以把数学实验与趣味故事、探究课题、游戏竞赛等不同的情境载体融合到一起,自然而然地将学生数学学习思维过渡到实验操作和探究中。教学“三角形的分类”相关知识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把握三角形边、角的大小关系,完成三角形分类。教学内容略显枯燥,可能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专注力。为此,教师采取情境教学手段,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形象展示,将学生代入到“三角形王国大战”故事场景中,启发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尝试构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思考它们有什么共性特点,找到合适的图形特点区分点,完成三角形分类。在趣味情境支撑下,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在不断地实验猜想与尝试中,很快就正确总结出了两种三角形分类方法。

对生动的动画形象充满兴趣是小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配合生动的情境图,将学生数学学习思维引向三角形图形特点分析,及时投放课堂探究问题,顺利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启动学生数学探究学习思维。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局限性,让学生认清自己实验猜想的正误,逐步抓住三角形分类的核心要點。

二、对接于数学新知演绎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以概念性知识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准确把握这些概念要点,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有着积极意义。教师要丰富数学新知的呈现方式,依托实验资源,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演绎数学新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直观体验,引导学生完成数学新知的自然生成。特别是图形几何及抽象概念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数学实验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对数学新知作出猜想、设计方案、总结成果,能够让学生切身感知这些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准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

在数学新知的探索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出现思路不清晰、方法不恰当等学习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情,适当渗透一些数学实验方法指导,增强学生实验探究学习的指向性。教会学生正确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大小关系时,很多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少思考,简单地以为随便找出三条就能组成三角形。教师在课堂新知演绎环节,为学生提供了1cm、2cm、4cm、5cm、7cm五根长度不一的小木棒,要求学生从中任选3根小棒,尝试拼接成三角形,记录下能够拼接成三角形和不能拼接成三角形的木棍长度数据。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直观感受到随意挑选出的三根木棒并不一定能够组成三角形,认识到自己固有认知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实验学习成果,顺利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师立足学生存在的数学认知误区,对数学实验材料进行筛选整合,选择1cm、2cm、4cm、5cm、7cm五根长度不一的小棒设计数学实验,用多元化的实验结果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自主反思前概念认知的片面性。学生记录的多组数学实验结果能够为学生分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提供数据支撑,帮助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数学规律,实现数学新知的准确建构。

三、对接于数学难点剖析

很多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是最难的一门学科,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心。这既是受数学知识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固有特点的影响,也与教师的教法选择有很大关联。教师要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正视小学生具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的不平衡性,针对班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共性特点和个性需求,灵活调整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体现循序渐进、化难为易的教学原则。具体操作时,教师针对课时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设计实验学习活动,利用数学实验,将数学难点进行拆解,引导学生从多个子方向探究数学知识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巧妙绕开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层层递进地展开数学实验的深度学习。

教师深耕教材编排设计,明确每个课时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做好更具针对性的教学预设,同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的动态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的侧重点进行调整,适应学生数学课堂学习需求。组织学生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学重点无疑是如何运用图形转化数学思想,将三角形转化成学生已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数学实验,要求学生用卡片制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尝试用这两个三角形完成图形转化。由于学生之前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是将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拼接完成实验的,学生会对教师提出的特别要求“留个心眼”,主动思考制作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意义,尝试两个三角形的拼接组合完成图形转化。

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都是运用了图形转化思想,不同的是,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一般性实验方法是两个相同三角形拼接组合完成的。教师针对这一实验探究的思维难点,要求学生制作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实验材料,给学生带来更多数学实验思考,避免了学生单一图形裁剪拼接而不断出错的问题,降低了数学实验探究难度,帮助学生顺利突破课时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四、对接于数学实践拓展

数学学科学习从来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教师要彰显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延展数学学科教学维度,借助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印象,训练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際问题的学习能力。教师追求实验资源与数学实践拓展的有效对接,不但要针对学生数学固有知识,设计贴合性较强的实践训练活动,还要加强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方法的渗透教学,让学生历经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

小学生数学实践学习经验相对有限,教师需提高实践活动课题布设质量,兼顾启发性和挑战性,将实践学习难度控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教会了学生“角的度量”相关知识后,教师设置课后实践学习项目,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包含“角”的物品素材,完成角的度量,制作实践学习报告。从学生报告反馈来看,学生刚开始的测量对象都是课本、相框等便于用量角器直接测量的物品,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测量对象增加了门窗边角、健身器材等需要抽象出角的顶点和边再进行测量的物体。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师布设的实践任务,收到了预期的训练成效。

实践性的拓展活动或多或少都蕴含一定实验属性,是渗透实验教学指导的有效路径。教师立足章节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特点,组织学生展开“测量生活物品中的角”的实践活动,巩固学生角的度量方法理解,加深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印象的同时,也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了有效锻炼。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要转变只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忽略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数学实验为抓手,通过实验资源与数学情境创设、数学新知演绎、数学难点剖析、数学实践拓展的多点对接,实现数学实验的常态化、高效化教学,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资源的数学教学价值,为学生多元思维发展、多维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形塑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