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霞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从三个主要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积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语文学科同时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给自身文化与气质带来的巨大改变,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精心选择教材内容,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好奇心强,但认知能力较弱,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紧扣课本教材,从课本教材中选取蕴含浓厚悠久历史文化且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对个人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的强大影响力。例如,小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从分析诗词表面意思开始逐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份无限的热爱之情不仅能够激励全体小学生明确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的重要意义,还能够引导全体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将热爱祖国与家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诗人李白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构思奇特且语言生动形象,是状物写景与抒发情怀的范例。
二、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小学生的年龄小且认知与理解能力较差,但是在反复多次的阅读下学生也能够深刻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寓意和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加阅读的次数,并且每一次阅读开始前,都要向学生提出1~2个问题来帮助他们加强印象,改善阅读效果,同时也要提示所有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融入自己的情感,事实证明有情感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强度的注意力,并且大脑也能够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这有利于小学生充分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具体含义以及作者想要向他们展现的内心情感。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本篇文章,并且让学生思考乌鸦是如何成功喝到水以及乌鸦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实际上《乌鸦喝水》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只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学生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要运用身边可以利用的工具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遇到困难时要冷静分析,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与才智,创新性地采取多种方式来达到目标,并且也要具备不抛弃、不放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在反复地尝试和努力后一定会实现目标。在阅读结束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几名学生重新回顾阅读前设置的几个问题,并表述出自己的答案,同时也适当表现自己对于本篇文章的看法和观点。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就能潜移默化地受传统文化的感染,而塑造自己內在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协同发展。
三、密切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力
在所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的节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涉及我国传统节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深入剖析这些文章,并且将文章所叙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他们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印象。小学生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才能够越来越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细致地讲解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以及端午节的文化意义。端午节也称“端阳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置的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让学生体会节日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师要提醒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民族的过去并树立民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端午节的印象,要引导他们阐述自己眼中的端午节,以及介绍自己在端午节当天所参与的民俗活动,让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端午节对于自己生活的改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改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并充分利用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还要让小学生深刻体会语文所具有的传统文化意义与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勤劳的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未来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内在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实现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磊.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中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00.
[2]黄永松.浅议德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小学生,2020(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