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科研兴教”“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等理念在基础教育界的广泛传播,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尤其是各地中小学教育科研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广大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基地建设、科研论坛、成果应用等方式开展了不同主题、形式多樣的行政性和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取得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科研成果,不仅促进了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切实提高了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体系;理论;实践
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学校管理者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科学发展;二是有利于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在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和机制构建方面展开了积极和深入的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部分地区已建立了区域性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体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科研事业的科学发展。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的现状分析
我们在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中发现,缺乏专业和有效的引领和指导是制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的教师缺乏开展教育科研的愿望和热情,认为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高不可攀”,而这时如果没有专业引领和指导来解除教师的困惑和疑虑,这些教师就可能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都与教育科研“无缘”;有的教师有参与教育科研的愿望和热情,能够积极申报和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但在研究过程中显得有点“盲目”和“盲从”,而这时如果没有专业引领和指导,或许课题研究工作就会停滞,研究效果也无法达成预期目标;有的教师在开展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但对于教育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应用、教育实践素材的梳理与提炼仍然“束手无策”,而这时如果没有专业的引领和指导,研究成果质量和水平也不高;有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强,具备深入研究并提炼较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能力,而这时如果没有专业的引领和指导,很多好的成果也只能被“束之高阁”或“无人问津”,没有产生应有的教育教学研究效益。因此,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无论是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还是成果提炼以及成果推广,都应得到及时有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
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指导什么”存在认识困惑,主要指对中小学教师应开展什么样的教育科研活动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及能力的内涵要求等方面的认识不足而导致的困惑;二是对“谁来指导”存在沟通障碍,主要指中小学校及教师与教育科研指导专家未能建立密切联系,教育科研指导专家对中小学校及教师教育科研活动未能实现深入了解,中小学校及教师对教育科研指导专家的专业特长和指导水平也了解不多;三是对“怎样指导”存在指导方式方面的疑惑,指导效果不理想;四是对“怎样组织指导”仍缺乏系统思考和有效的组织策略,教师研究团队参与指导活动的态度不够认真;五是对“怎样评价指导效果”还缺乏具体的指引。
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建立“市——区——校”三级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但在教育科研工作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逐步凸显出来。一是中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缺乏及时有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的现象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二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的形式与内容、方法与载体、途径和策略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三是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专业力量和资源的建设、整合与共享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相关概念的研究、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五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工作在市层面、区层面、学校层面的相应职责、分工及其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二、构建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体系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主要指教育科研专业力量对中小学校及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教育科研基地建设、教育科研团队培养、教育教学成果推广等科研活动提供指导和引领。这里的专业力量主要包括理论类专家、实践类专家和综合类专家,既指个人,也指群体或团队。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体系主要指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的推进策略、运行机制、操作模式的整合体。
构建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体系,需要以教育治理的理念为基础,遵循教育科研规律,立足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本质要求,以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我们认为,构建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体系应在指导力量(专业力量)、指导内容(教育科研素养及能力内涵要求)、指导机制(指导策略、组织策略、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小学教育科研体系要素框架如下图所示。
三、构建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体系的实践策略
(一)厘清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要素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提出教学问题的能力、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制定研究方案的能力、实施研究工作的能力、提炼研究素材的能力、应用研究成果的能力等要素。上述六个方面的内涵要素在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结构组成中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提出教学问题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通过关注教育教学现象及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原因,从而聚焦到关键问题,提出要解决的研究选题。“分析文献资料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围绕研究选题及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权威学术资源库、公众网站、教育政策文件、教育教学动态等途径了解同类或相似问题研究中的理论成果、政策依据和实践经验。“制定研究方案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根据研究选题,按一定的教育科研规范,制定较为完备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研究方案。“实施研究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推进研究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适度调整研究方案部分内容,推动教育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提炼研究素材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在分类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逻辑推理手段,总结提炼促进问题有效解决的理论、方法、策略、路径,形成研究结论和经验。“应用研究成果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和经验,在实践中检验效果,并通过交流展示和成果发表推广研究结论和经验,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二)明确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现实需求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主要是以主持或参与教育科研课题为基础的,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增强教学专业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教育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发展面临的困境和现实需求主要有:部分教师原本对教育科研及课题研究比较陌生,近年来看到别的教师通过开展教育科研及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基于教学实践及专业发展需求,也愿意参与教育科研及课题研究,但对参与教育科研的方式、途径和策略不了解,需要提供通识性的培训和指导;部分教师在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环节,在教育科研课题选取、课题申报书及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等方面需要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部分教师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及成果培育过程中,在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应用、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课题研究成果提炼等方面需要专题性的个性化指导。开展教育科研培训与指导是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之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学习资源,也推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育科研指导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指导工作的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于强调关键环节的程序性和仪式感,使得部分指导性活动形式化;缺乏针对性、跟踪式、个性化的深入指导;缺乏同类教育科研专题经验和成果学习资源的分类收集和有效提供;缺乏同类教育科研专题研究活动的共同研讨,缺乏同行、同领域、同学科专家的具体指导。
(三)精心构建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专家库
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专家可分为教育教学理论型专家、学科教学实践型专家以及教育科研综合型专家。教育教学理论型专家侧重教育教学理论与科研方法应用的指导,主要以高等院校专家为主;学科教学实践型专家侧重教师具体学科教学研究与教学技能提升的指导,主要以学科教研员和教学名师为主;教育科研综合型专家则同时兼有前两种类型的部分优势,侧重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提供具体的指导,主要以教育科研专业人员为主。中小学教育科研专家指导活动要坚持如下原则:一是坚持专业引领原则,中小学教育科研专家要在相关领域、专业、学科有较长时间的教育科研实践以及拥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是坚持对口指导原则,中小学教育科研专家应主要参与与自身专业和学科联系较为紧密的教育科研指导活动;三是坚持结构合理原则,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活动专家类型要根据实际需要有所侧重地选择教育教学理论型专家或学科教学实践型专家或教育科研综合型专家。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专家库要体现动态调整、诚信管理、资源共享等特点。动态调整是指建立专家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定期更新专家个人教育科研成果的相关信息。诚信管理是指对专家参与区域范围内的教育科研指导活动,要对其学术道德、指導行为及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管理。资源共享是指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专家库资源面向教科研机构、中小学及教师开放。
(四)建立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活动组织机制
建立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活动组织机制,可以与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及成果培育工作机制相结合,就市级层面而言,主要是积极建立市——区——校三级教育科研指导活动组织机制。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活动组织机构一般是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市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把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活动的组织作为日常主要工作之一,从面上指导到选点指导,从通识指导到专题指导,从主题研讨到跟踪指导,从课题申报、课题开题、课题推进到课题结题、成果培育等环节,从五年规划到年度计划,都应制定系统的市级教育科研指导活动组织办法。区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可在市级教育科研指导办法的指引下,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探索区级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组织办法,区级教育科研指导组织办法立足于促进区域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形成区教育科研指导有效做法。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根据市、区教育科研指导组织办法制定学校层面的相应规定,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培育教育教学成果提供组织指导。市、区层面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还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建立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资源库,供中小学教师检索和学习借鉴,资源库内容既可以是本土原创的,也可以推介外地的优秀项目及成果;二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可大力推广“专家引领下的工作坊研讨指导模式”以及基于同一学科或同类项目或同类成果的“研究共同体分享交流指导模式”;三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不仅只是课题申报指导、课题开题指导、课题结题指导等关键环节的指导,要大力推动长期性的跟踪式指导,淡化指导的形式性,注重指导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效果评价方式
组织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活动,以推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产出教育教学成果,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效果应从专家指导的内容与方式、管理部门组织指导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以及中小学教师研究团队学习与实践效果等方面着力。对专家指导内容与方式的评价主要考虑专家是否了解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内容、专家是否熟悉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涉及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专家是否能敏锐发现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专家是否能够客观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专家的指导意见是否得到中小学教师研究团队的认可、专家是否愿意提供更多及跟踪性的指导等方面;对管理部门组织指导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的评价主要考虑是否根据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实际需要有所侧重地进行选择和推荐专家,是否提前让专家熟悉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相关内容,是否给予专家较为充足的时间对教育科研课题及成果阐述指导意见,是否引导专家与中小学教师研究团队进行互动交流、是否鼓励同类课题及成果团队参与学习和交流等方面;对中小学教师研究团队学习与实践效果的评价主要考虑研究团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研讨氛围与态度、研究团队是否能够主动积极地与专家进行研讨、研究团队是否把专家指导意见转化为改进研究工作的有力措施、研究团队是否与专家建立日常沟通交流研讨渠道、团队研究项目及成果是否取得预期效果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朱宏英.区域教育科研的站位与行动——与教研整合的综合性科研指导机制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0(4):48-49.
[2]尧逢品.中小学教育科研“介入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13-14.
[3]黄建初.忧喜交集的教科研指导[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5):4-6.
[4]郑家裕,傅荣.中小学构建校本教育科研工作机制的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5(6):31-34.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