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地理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1-06-20 17:28赵汝倩陈朋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6期
关键词:教学主体反思能力新课改

赵汝倩 陈朋礼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反思会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是不断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巩固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所谓“教学相长”,教学过程是教与学有机融合过程,教师主要组织教学的主导,但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现代教学已逐渐把重心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学中教师在注重自我反思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学习效率,这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极为重要。笔者长期从事高三一线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比较低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惑如:1.老师讲的时候懂,自己做不会;2.题目做了不少,变一下就不会;3.会而不对,对而不全;4.总是一错再错等。究其原因,我想除了山区学生地理学习的基础比较薄弱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的反思消化,没有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只是被动的学习,而缺乏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建构,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是中心工作,而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是确保学习效率的核心。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提升教学水平,而把学生反思能力培养作为研究对象的比较少,笔者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号召,换位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故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主体;反思能力;主动构建;措施

一、概念界定

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时,我必须先对“反思”的概念进行界定,这个词语在教育和学术范畴内广泛使用,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个词汇,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相应的解释。附表1-1:

概念 来源

反思是指“对思想的思想,对认识的认识”,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是对当前认识的一种审视,一种本质的洞察。 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1.

指对某个问题进行长期的、反复的、持续的、严肃的思考。目的在于寻找答案,激励人们去探索。 约翰·杜威.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

除了上述定义外,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在他的《反思性教学》一书中指出反思是指主体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中涉及的有关的事物的特征反向思考,通过调节控制自身认识的过程。虽然不同的人提出的定义不同,但也存在共性:一是反思的对象是固有的认识和思维本身;二是目的在于更好是指导未来的思维活动。笔者从教学一线的角度来看,反思应该是教与学的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认知的心理活动,还要求人们在掌握已有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的了解认知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它是对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批判、审视和再思考的过程,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进而提高效率。

二、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概况

反思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高的,人们对它并不陌生,但系统的去研究它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少之又少。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种事后思维,是“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为思想”,目的在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而马克思则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将反思思维推进到社会实践的思维,认为反思形式上表现为思维认知,但根源于实践。在反思的研究中,对反思做系统性论述的第一人为美国实用主要教育家杜威,他在1933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对反思做了明确界定“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续的思考”,他的研究为我们理解反思提供了比较客观的理论依据。后在1983年美国哈弗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自我反省智力,其主要观点与反思能力十分相近。同年,美国学者斯冈在他的著作《反思实践: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中发展了反思的内涵与外延,认为反思的过程是“欣赏——行动——再欣赏”三级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是对杜威学说的延伸,这为后人研究反思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2.国内研究概况

反思的观点在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反思自古就被认为是很好的一种思维方式,但是国内对它做比较深入且切合现代教学的研究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如孙立立《普通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他对反思性学习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并指出反思的本质就是一种元认知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璩巍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反思性研究》中從理论和教师的层面强调了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而郭白男的《地理复习中倡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从解题技巧、教师引导、思过归纳等方面阐述了反思的意义,但理论相对较浅。

综上所述,国外已经把反思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并结合实践加以推广,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而国内对于学生的反思性学习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反思研究的理论著述和实践经验都十分薄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挖掘,这也是笔者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

三、理论基础

1.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以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等为代表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模式就是:刺激--反应,也就是说学习者接受外部刺激后,学习者做出反应,然后再刺激,再反应,多次反复强化刺激就学会了。主张加强外部刺激如惩罚或者奖励来控制学习,认为学习主要由外部刺激决定。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在弗莱维尔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的,强调对认知的认知,主张个体在认识活动中将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积极地对其进行自我觉察、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以迅速达到预定目标。元认知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反思的的内在心理机制,它“深化了反思的观念,不仅使反思的内涵与步骤更清晰,更易理解与把握,而且使反思由昔日单纯的心理现象变成了一种实践行为,直接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主体反思能力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学习的运用分析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浅谈数学课堂魅力的提升
“先学后教”让课堂更灵动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