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各有利弊

2021-06-18 07:07袁峰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6期
关键词:管腔抗凝溶栓

●袁峰

说到猝死,大家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心脏病。而有一种致命的疾病却常被忽略,这就是下肢静脉血栓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会使得下肢肿胀疼痛。而血栓一旦脱落,则会在血管中流动,如果流到了管腔比较狭窄的肺动脉,就会堵塞肺动脉,导致肺部缺血缺氧,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猝死。

下肢静脉血栓的病因与表现

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浅表静脉或下肢深静脉。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多种。通常,静脉流速比动脉血流要缓慢,如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久坐不动及下蹲位等,均可导致血流缓慢、瘀滞,因而促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静脉血液含有的代谢废物多、血压低、流速很慢,也容易导致血管瘀滞不畅。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个体差异性大,可表现为下肢肿胀、发麻、疼痛、浅静脉怒张、凹陷性水肿、皮肤暗红、皮温升高等等。常见的症状是一侧下肢突然出现肿胀、疼痛,感觉发沉。此时可以发现一侧下肢变粗,皮肤颜色改变如发青紫、暗红等,皮肤浅静脉扩张,足部背曲或压迫小腿肌肉会引发疼痛。

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金标准

静脉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首选方法。因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特点。而下肢静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金标准”,它不仅可以判断有无血栓,而且可以详细了解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以及侧枝循环的情况。

三种治疗方法各有利弊

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分为3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介入治疗。

1.药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药物治疗以溶栓、抗凝、促静脉回流这三类药物为主,其中以抗凝、溶栓为重要。

药物治疗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辅助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虽然风险小,但是其作用也有限。其中抗凝治疗是应用早且广泛的方法,抗凝本身并不能使已形成的血栓溶解,但它能抑制血栓的蔓延,配合机体自身的纤溶系统溶解血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它能有效地减少肺栓塞的发生,在肺栓塞防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他治疗方法的同时,一般均应用抗凝治疗作为辅助治疗。

2.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一般不作手术取栓,但对于广泛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伴动脉血供障碍而肢体趋于坏疽者(股青肿),则常需手术取栓。

髂股静脉血栓取除术的手术时间,一般在72小时内,尤以48小时内效果较好。手术越早,血栓与静脉壁粘连、炎症反应程度越轻、静脉内膜破坏越轻、继发血栓形成越少,手术取栓可越彻底,术后疗效更佳。

虽然这种方法治本效果好,但手术有风险,特别是静脉血流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发生炎症、感染等风险就更高。

3.介入治疗腔内介入治疗主要针对大血管,如髂静脉和下腔静脉等。当静脉血栓形成后再通不完全时,局部容易形成狭窄,利用静脉造影明确狭窄的部位后,从对侧股静脉插管至狭窄处,用球囊导管扩张,并放置支架,恢复管腔内径。

置管溶栓术是一种典型的微创介入疗法。其将一根特制头端多侧孔的溶栓导管,直接置入静脉血管血栓部位,留置导管期间将溶栓、抗凝药物直接注射至血栓内,增加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浓度,增强疗效,减少出血等副反应。

介入方法虽然简单,但只适合大静脉短段狭窄,且支架放入静脉管腔内本身也是诱发血栓形成的一个因素,远期效果尚不肯定。

猜你喜欢
管腔抗凝溶栓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腔器械手工清洗方法的实践探索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