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引起狭窄程度的分析

2021-06-18 00:47罗向佳农恒荣卢祥婵董文逸李耀烨朱文萍黄小桂
吉林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膜逆转录艾滋病

罗向佳,农恒荣,卢祥婵,董文逸,杨 升,李耀烨,朱文萍,黄小桂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超声科,广西 南宁 530023)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通过母乳、血液以及性交实现传播,该疾病致死率较高,且目前无单一的治愈药物。随着临床医学对艾滋病毒的不断深入研究,最终研发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该药物的应用可延长患者的存活期,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血管并发症,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多见,且呈“年轻化趋势”[1]。有部分学者[2-3]表示艾滋病感染病变本身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两者均有可能累及中小动脉导致颈动脉斑块伴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的风险,而目前相关研究和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艾滋病患者为对象,探讨超声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引起狭窄程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9月~2019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南宁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本次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患者自愿参与研究。纳入标准: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艾滋病;签署研究协议;无长期服用导致颈动脉病变的药物;常规体检血压、血糖、胆固醇以及三酰甘油等指标正常;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耐受;无肥胖症。排除标准:存在心肌病、肾动脉病变狭窄、占位性病变、心功能不全以及肾功能不全;妊娠期妇女;年龄18岁以下或60岁以上;存在药物过敏史;智力障碍者;具有其他器质性疾病史。86例患者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0~65岁,平均(36.41±5.34)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62±0.05)年。高血压7例,糖尿病8例,高血脂6例。患者中,d4T+3TC NVP(43例)、AZT+3TC+NVP(28例)、AZT+3TC+EFV(15例)。

1.2方法: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Aplio500超声诊断设备,具有血管功能测量及血管内中膜自动测量软件,SonoVue,指导患者平卧,休息10 min,设定探头频率为10~14 MHz,对患者的颈部进行血管功能测量与血管内中膜自动测量,通过软件计算获得颈动脉血管僵硬度、顺应性系数以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由2名临床经验丰富超声科医师对影像学进行评估,并完成评价,给出一致性的结论。

1.3观察指标: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收缩期尖端血流速度<125 cm/s,舒张末期血流<40 cm/s,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远端段的收缩期基线(PSVCCA,PSVICA)<2,则表示颈动脉管腔直径<50%。检测和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动脉弹性指标(血管僵硬度、顺应性系数以及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

2 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一般资料比较

2.2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弹性指标比较:86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未出现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肾功能障碍疾病,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顺应性系数、僵硬度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弹性指标

注:左图为艾滋病患者QIMT采集界面;右图为艾滋病患者QAS采集界面

2.3不同治疗方案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弹性指标比较:d4T+3TC NVP、AZT+3TC+NVP、AZT+3TC+EFV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顺应性系数、僵硬度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治疗方案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弹性指标比较

3 讨论

艾滋病是危害性与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该疾病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破坏淋巴细胞,使患者免疫能力降低。艾滋病潜伏期较长,可达10年及以上,而且无任何明显的特异性症状,该病多见于青年人,被艾滋病毒感染后会患上真菌感染、弓形体病等,随着病程的迁延,症状日渐增多,如发热、紫癍、疱疹、便血、呼吸困难等[4]。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血管病变会累及中小动脉,使血管钙化性病变或内膜纤维化病变,进一步增加颈动脉斑块伴有不同程度管腔狭窄的风险。临床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功能改变进行检测的方法主要为常规的超声检查技术,由于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剧增有直接关联,斑块聚集附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不断增厚,导致管腔内径不断缩小,进而加剧血管狭窄程度,并逐渐降低患者血管的弹性。因此,颈动脉血管弹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直接反映出患者管腔狭窄变化程度[5-6]。本研究所采用具有血管功能测量和血管内中膜自动测量软件的超声技术,是基于原始射频信号,提高成像的清晰度,能够反映出颈动脉血管的弹性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判断患者颈动脉斑块引起血管狭窄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58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顺应性系数、僵硬度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4T+3TC NVP、AZT+3TC+NVP、AZT+3TC+EFV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顺应性系数、僵硬度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僵硬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艾滋病患者在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僵硬度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变,这说明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增加。提示艾滋病患者短期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不会增大血管狭窄程度,对血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该结论与陈素梅等人的研究结论[7]相一致,该研究认为抗病毒并不能直接对颈动脉弹性产生不良反应。从本研究结果看出,AIDS患者采用HAART治疗方案,且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表明:AIDS治疗方案未对患者颈动脉弹性产生明显不良影响,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国外学者研究认为,抗病毒治疗并不会引起明显的颈动脉IMT增厚。国外学者研究显示:性别不同AIDS患者,HAART的影响不同,在男性AIDS患者可致动脉DC降低,但是女性AIDS不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国内AIDS治疗采用一线方案为D4T/AZT+3TC/DDI+NVP/EFV,均为2种核苷类和1种非核苷类治疗方案,方案中不含有容易引起代谢综合征的蛋白酶抑制剂,因此不容易引起AIDS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同时,患者治疗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间断用药人群;HAART方案能有效控制HIV病毒在体内复制,能掩盖对血管弹性影响不良反应,使得研究中未见颈动脉弹性的不良影响。有研究[8-9]表示艾滋病毒在血液中会影响血管内皮因子功能,动脉弹性与患者本身病理因素有着密切关联,某些抗艾滋病毒药物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能够促使代谢异常,进而导致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但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种类多样,其中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不仅具有抑制艾滋病毒转录和复制的作用,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因此,采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并不会增加患者颈动脉斑块造成血管狭窄的负担。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包含1种非核苷类和两种核苷类,未含有引起代谢综合征的蛋白抑制剂,而且还有效控制艾滋病毒在患者体内的复制,进而不会增加艾滋病毒对患者血管弹性的影响[10-14],所以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顺应性系数、僵硬度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未见明显改变。此外,本研对研究对象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进行调查,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均有相似性,还排除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高血压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使本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

综上所述,艾滋病患者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颈动脉狭窄程度无不良影响,不会加重血管狭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样本量少,且跟踪调查周期较短,因此需要扩大样数量,进行长期的随访调查,对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引起血管狭窄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中膜逆转录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影响
病毒如何与人类共进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秘密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不同内部构型特点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控制方法
高中生物教材中几个疑难点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