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基础会计”课程诊改的探索与实施

2021-06-17 09:39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实训

◇ 黎 霞 ◇

教学诊改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的工作过程①朱媛媛:《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诊改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课程诊改是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面向教师和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②万晓丹,秦净净:《教学诊改视角下高职水电站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本文以高职财经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为例,探索与实施课程诊改,通过课程诊改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础会计”课程概况及课程诊改“8字螺旋”的构建

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尽管课程资源较为丰富,技能教学环境优良,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但该课程教学中仍会出现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学生学习目标不清晰,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状。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是每个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对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诊断,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实施课程诊改,建立新目标,再开展下轮课程诊改,如此往复,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是全国诊改委提出的“五纵五横一平台”基本架构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遵照“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结合对基础会计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拟定了课程诊改思路和流程,建立了基础会计课程诊改“8字螺旋”,包括课程资源建设和课程教学诊改两部分(见图1)。构建了“学校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规划—课程建设规划”目标链,根据“计划—组织—实施—诊断—改进”进行激励、学习、创新,形成诊改报告,做好课程资源建设诊改“静螺旋”;构建了“岗位技能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标准链,根据“计划—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实时监测、调控,做好课程教学诊改“动螺旋”。“动螺旋”贯穿于“静螺旋”之中,两个螺旋既独立又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反复运行,构建相互依存的螺旋诊改机制。

图1 课程诊改“8字螺旋”结构示意图

二、课程诊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诊改有畏难情绪,诊改的主角意识不强,专业培养不到位

学校是教学诊改的主体,教师应是课堂教学诊改的主角,但实情是教师诊改的主角意识不强。一方面由于高校扩招,师生比严重失调。教师教学任务非常重,导致教师忙于常规教学,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教学诊改;另一方面教师在理念上仍停留在“他者诊断”,片面认为教学诊断的主体是教学管理部门,认为教师是被诊改对象。再加之教师普遍认为自己教学诊改知识有限、能力不足,又限于学院的师培经费控制,专业教师很少能接受到高质量的能力提升机会,因此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诊改中。

(二)课程教材不符合会计素养认知要求,多元化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

课程教材不符合会计素养认知要求。从目前会计学基础教材所含内容来看,它实际上属于“财务会计基础”或“基础财务会计”,绝大部分教材没有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包含进去。国外会计基础教材一般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涵盖了会计学最重要的分支。同时,多元化课程资源开发不到位。“互联网+教育”广泛应用,会计云、财务软件、ERP等已全覆盖,各种移动智能终端逐步普及。学生对板书、纸质教材、多媒体、PPT等传统教学资源关注度下降,对微课、视频、仿真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关注度上升。但这类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若要开发这类教学资源又需要教师团队投入大量时间、精力。

(三)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效果不佳

学业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们将教学目标分解为若干学习单元,交给学生按时完成,达到该学习单元能力考核要求。尽管学生能够参与,但这类过程考核评价模式单一、主体单一、内容单一,导致考核评价效果不佳。

三、课程诊改实施

基础会计课程诊改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资源建设诊改

1.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分步实施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标准制定“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目标”和“基础会计课程标准”。立足会计本质,以课程建设目标为诊改起点,以标准为尺度,重新进行课程定位,结合课程现有资源,构建了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体系,制定了课程资源建设总目标(两年四轮)。根据总目标结合实情制定年度教材、教学资源建设目标。在年度建设任务中明确责任人、具体任务和完成日期,在推进过程中实时反馈、调控,确保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并建议纳入年度考核与绩效挂钩。

2.建设最新、最前沿的多元化教学资源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资源匮乏、共享性差,很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激情,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之“瓶颈”,而要破解该“瓶颈”就必须尽快建设出最新、最前沿的多元化教学资源体系。为此,我们组织编写高质量基础会计教材(含测试、技能实训、仿真教程等配套和拓展教学资源)、尝试基础会计云教材的开发;加快基础会计网络课程、微课、视频和课件等在线资源库建设;构建智慧课堂、优化技能实训流程和实训环境,力争教学资源在数量、质量上满足多元化生源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相应章节的二维码获取课程视频、微课、动画以及自我测试等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运用网络资源对知识探索的能力,使之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①陈祖新:《基于信息化教学的高职电子技术课程诊改的几点思考》,《通信电源技术》2019年第7期。,确保课程诊改有效。

(二)课程教学诊改

1.聚集关键要素,构建标准体系

人才培养关键要素是指岗位技能标准、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岗位技能标准是制定人才培养标准的依据,课程教学标准是细化人才培养标准的实施单元,层层承接,环环相扣。我们紧跟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关财务会计税务知识的变化,重视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的契合度,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及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标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适度诊改教学内容。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促使教学团队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聚集关键要素,构建标准体系。

2.构建课堂教学诊改机制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诊改的核心区域。

诊改教学单元,建立“教、学、用”一体化教学内容。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高、职高、中职等,多元化的生源,加大了教学难度。为此,我们坚持“宽基础、重实用、强技能”技能递进理念,结合多元化生源实情,借鉴国外教材先进经验,打破基础会计学科体系,诊改教学单元,建立“教、学、用”一体化教学内容。一方面实现课证对接,将初级会计师考证纳入教学计划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教、学、用”一体化;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会计职业技能素养,将课程思想、职业素养、会计文化、创业创新等融入教学体系中,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便更好、更快地服务于当前的经济建设。

诊改教学手段与方法,构建课程教学平台。基础会计课程有着极强应用技能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靠教师先讲授或演示,学生再练习来组织教学,很难获得课堂实时数据,不利于教学诊改。为此,我们选择云班课、学习通课程教学平台。按照课前、课中、课后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借助平台大数据的支持,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在线检测和实时跟踪。教师可根据平台推送的实时数据,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诊改技能实训模式,提升学生综合技能。会计课程的技能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理论和核算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具备将这些知识和方法灵活运用起来,解决会计工作中面临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单项实训—阶段实训—综合实训”技能递进模式。首先,以教材的章节为技能单位,按教学计划实施单项实训,即按照教学进度,每学习完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就将这种方法按照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进行实训。目的使学生具备运用该会计核算方法的能力。其次,在阶段性学习完成之后,把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综合起来实施阶段实训。这样可使学生对各种核算方法的理论知识、各种核算方法之间的关联、各种核算方法的处理程序得到巩固和加深。最后,在学完所有会计相关专业课程之后,再进行综合实训。即根据某一会计主体、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经济业务资料为依据进行仿真实训。依次完成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月末进行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等一个会计核算周期的工作,最后完成综合实训报告。通过“真账实做”技能递进实训,让学生深刻领会技能之间的关联性与拓展性,提升学生综合技能。

3.诊改考核评价模式,构建全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必要环节①王波,俞洁华:《基于多元化生源的高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12期。。传统考核评价体系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诊改我们探索出了“过程评价+多重考试”考核评价体系。

“过程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课前学习任务预习完成度、出勤率;课中课堂活动参与度、课堂测评通过率;课后复习和作业提交率。教师分析课程教学平台推送的过程数据,结合每个阶段目标值和实际值,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评价。“多重考试”是课堂教学随堂测试、技能实训、期中期末考试分别按相应比重构成最终考核成绩。“过程评价+多重考核”考核评价体系,更能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实情。

诊断是手段,改进是目的。教师作为教学诊改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到教学诊改活动中,若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教学诊改无疑是纸上谈兵。通过教学诊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螺旋提升。教学诊改是一项全面、系统、复杂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实施。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教学资源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资源网建设的探讨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