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 瓅 江思宇 ◇
符号伴随着人类的各种活动,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是借助于符号才能得以呈现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 Cassirer)说“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①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35页。。符号不仅包括文字、语言、标志等,宗教、神话、语言、艺术都是人类符号活动的结果,是文化的不同符号表现形式。符号学发端于20世纪初,从以索绪尔为中心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到以皮尔斯为中心的实用主义符号学,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并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美国数学家香农(C. Shannon)和韦弗(W. Weav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信息论的传播过程模式,认为符号的传播过程就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②郭庆伟:《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0-61页。。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设计活动。在设计活动中,作为编码者的设计师以产品为传播载体,对文化信息进行编码,传递给受众(消费者),受众(消费者)接收信息并对其进行解码,最终完成文化信息的传播过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各地博物馆相继推出了具有地域特色和馆藏特色的文创纪念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博物馆文创产品是指以博物馆的藏品(实物、文献等)为依托,对文创所需的元素加以提取、重组、变形等设计出来的一系列产品。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藏品中孕育的经典的、优良的、抽象的、无形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大众容易接受的产品的过程。这些产品既能展示博物馆的独特文化,也能进行销售并盈利。插画艺术作为一种具体的转化方法或设计手段应用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相较于其他设计方法,不仅使博物馆文创产品风格更加多元化并增强其画面感,而且还能更加突显文创产品的特质,将背后的文化内涵呈现在大众面前。如何将文化符号进行合理地提炼和编码,产生全新的画面形式,并借此设计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和消费心理的文创作品,是运用插画艺术进行文创产品设计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根据符号学家皮尔斯著名的三分法,符号(sign)可被分为“像似符”(icon)、“指示符”(index)与“规约符”(symbol)。其中,“像似符”(icon)是指图像符号用相似的方式来表征对象。皮尔斯又将“像似符”依据“像似性”(iconic)从具象到抽象分为“图像”(image)、“图表”(diagram)和“比喻”(metaphors)三个“亚像似符”(hypoicon)①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3页,第177-178页。。这三种亚类与符号的总体分类具有某种对应关系。李斯卡在对皮尔斯像似符与对象相似的三个亚类进行分析时指出,“当符号的品质与对象的品质相类似时,被称之为‘图像’。符号的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与对象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同构时,被称之为‘图表’。当符号的再现品格通过对比另一个符号之再现品格从而被再现出来时,称之为‘比喻’”②查尔斯·桑德斯·皮尔斯:《皮尔斯:论符号》,赵星植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53页,第177-178页。。换句话说,图像像似符是指符号形体与表征的对象之间在外部形态如形状、结构、色彩上相似。图表像似符是指符号形体与表征的对象之间在内部关系如形状符号与其内涵的关系、结构符号内部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等方面相似。比喻像似符是指符号形体与表征的对象之间存在某种主题或概念上的相似。这三者中比喻像似符的抽象程度最高,可成为某种思维的“拟态”像似。文章拟运用皮尔斯像似符的三种亚类——图像像似、图表像似和比喻像似——为方法论,对插画艺术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表现手法进行解析。
图像像似法是指将表征对象所具有的某种外部形态符号如形状、结构、色彩、质感等进行直接提炼,形成新的符号并将之赋予文创产品(见图1)。此时的符号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藏品的某种品质,使观看者较容易地完成从符号到对象(藏品)的识别过程。在运用这种插画表现手法时,题材上多选择博物馆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以准确表达出该博物馆的特点。在文创产品中,这类题材多样,包括人物、动物、风景、建筑、器物以及混合组合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有:千里江山图iPhone手机壳(故宫博物院)、起飞创意撞色帆布包(中国国家博物馆)、皮影西游记系列冰箱贴(成都博物馆)、画像砖系列移动电源(四川博物馆)、梅花喜神谱金属书签(苏州博物馆)、山水建筑人物壁画颜彩艺术团扇(敦煌研究院)等。
图1 图像像似法在设计中的应用模式
图2 梅花喜神谱金属镂空书签
图3 (清)《梅花喜神谱》
以苏州博物馆梅花喜神谱金属镂空书签系列为例。该系列书签有“向日”“开镜”(见图 2)、“簋”“椒眼”四款,图案灵感分别来源于宋代宋伯仁撰绘的《梅花喜神谱》中的“向日”“开镜”(见图 3)、“簋”“椒眼”四篇。书签材质为铜,运用蚀刻电镀工艺制成,单个尺寸为3.8*5.5cm。通过“图像像似法”将喜神谱四篇的梅花形状符号、结构符号、文字符号、线条布局等物质品质以铜镂空表现出来。如开镜书签保留了书页上的开镜文字符号,书签三边的镂空处理作为使用的同时也将印刷线表现出来,梅花的布局、结构都写实化地还原了书篇中的梅花形象,受众能够较容易地识别出梅花喜神谱的开镜篇。
又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起飞创意撞色帆布包(见图4)。该文创产品为棉质帆布包,包上有一插画人物形象,灵感来源于清代聊斋图说图册(见图5)。将起飞帆布包的符号与图册相比较,可以发现帆布包上的主要人物形象在衣纹褶皱、服饰花纹、人物神态、动作形态以及设色上的物质品质都与藏品图册所绘的人物形象一致。图像像似法的运用使得观者能够较容易地将起飞帆布包的符号与聊斋图说图册的人物形象相识别。
再如敦煌研究院山水建筑人物壁画颜彩艺术团扇“灵芝扇—山林漫步”。该文创产品为灵芝形竹子扇骨,宣纸扇面,以铅笔起稿,毛笔着色,是传统的手绘表现形式,插画灵感来源于莫高窟壁画。对灵芝扇扇面的符号(见图6)与莫高窟第217窟局部图案(见图7)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扇面的符号元素如山石、树木、河流、动物、人物、服饰,在布局、结构与色彩层面,都与原壁画图案基本一致。此外,扇面图案以毛笔将矿物颜料绘于宣纸之上,亦使得文创产品的符号质感与藏品质感这一物质品质相类似。通过图像相似法分析,可以发现扇面图案从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对敦煌壁画作了某种还原处理。
图4 起飞创意撞色帆布包
图5 (清)《聊斋图说》画册
图6 灵芝扇·山林漫步
图7 莫高窟第217窟壁画(局部)
图表像似法是指将藏品的内部关系方面,如形状符号与其内涵的关系、结构符号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色彩符号与形状符号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转化,产生新的与这种关系相似的符号,从而形成文创产品(见图8)。由于这种表现手法的关注点在于成分之间的关系而并不考虑如实表现对象的外部形态,因此在符号转化的过程中会对外部形态进行某种改变或进行部分取舍,使符号成为对象一定程度的夸张或变形表达。另外,这种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或干扰观者对符号—对象形似性的识别,但熟悉藏品的观众却可立刻在文创产品中识别出藏品,从而获得解码的快感。图表像似法的运用虽然并不如实地表现对象,但却能使符号更具多样性、趣味性与审美性,从而缩小对象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这类文创产品中较有代表性的有:艺想丹青书签(故宫博物院)、小玉人防尘塞—女性形象(河北博物院)、壁画动物胸针徽章(敦煌研究院)、观复猫古画系列(观复博物馆)、颐和六景杯垫(颐和园)、鸮卣系列(山西博物院)、大秦楞娃书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妇好鸮尊”钥匙链(河南博物院)、萌宠橡皮擦(湖北省博物馆)等。
图8 图表像似法在设计中的应用模式
图9 小玉人防尘塞
图10 战国小玉人女俑
以河北博物院小玉人防尘塞—女性形象(见图9)为例。该文创产品符号为防尘塞合金挂饰,图案灵感来源于战国时期小玉人女俑(见图10)。防尘塞女性形象的头发造型为类似牛角形的双髻,髻中有数条弧线区分,双髻间有装饰物与头部相交,脸为圆形,并有头发、眉或眼以及嘴的刻画,着圆领窄袖对襟衫,穿方格长筒裙,双手相交圈臂放于身前,呈站立姿态。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防尘塞女性形象与小玉人女俑在成分关系上的类似,并无成分之间关系的错位,防尘塞符号是对小玉人女俑成分间关系的复制,二者能够进行类比。但是,防尘塞女性形象将后者的牛角发髻与脸型放大了,并对衣服进行了简化和赋色的夸张处理,遂使得防尘塞女性形象相较于小玉人女俑更具多样性和趣味性,弱化了女俑作为陪葬物的属性,使其更有亲和力。
图11 观复猫古画系列桌垫之簪花仕女图
图12 簪花仕女图卷
又如观复博物馆观复猫古画系列桌垫之簪花仕女图(见图11)。该桌垫面料为人造仿真丝,底料为天然橡胶,采用高清热转印技术和精密锁边技术制成。插画灵感来源于唐代周昉所绘簪花仕女图卷(见图12)和观复博物馆内猫。该文创产品从左至右有5个元素:笼手人身猫头簪花、展翅鹤、右手执花人身猫头簪花、双手执长柄团扇人身猫头和举右手人生猫头簪花,分别是对原簪花仕女图中笼手簪花仕女、展翅鹤、右手执花簪花仕女、双手执长柄团扇仕女、举右手簪花仕女等形象的再设计。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文创产品所表现的5个图案只是簪花仕女图10个图案中的5个(石、花、狗、低头顾盼簪花仕女等图案并未选入),再者,其中的仕女人头像被置换为猫头像,而在人身的姿态、衣服的花纹、物品的轮廓、动物的形态以及诸元素的布局流程上都与原图大致相似:两者在各成分间的关系上形成同构,具有类比的关系。
比喻像似法是指将藏品的符号所具有的再现品格即某种主题或概念,通过符号进行重构,并赋予文创产品新的艺术形式(见图13)。此时藏品的符号与文创产品的符号之间具有某种主题或概念上的相似。由于比喻像似法关注的是藏品的符号与文创产品的符号在主题或概念上是否像似,而不关注于文创产品的符号与藏品的符号在外在形态、内部关系上的像似,因此会导致对对象“物”的概念的削弱,但同时也会加强博物馆借助对象所传达的审美情趣。这方面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有:蓝莲仙子冰箱悬浮贴(甘肃省博物馆)、重屏会帆布包(苏州博物馆)、太保鼎卡通形象系列(天津博物馆)等。
以天津博物馆太保鼎卡通形象系列(见图14)为例。西周太保顶是天津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该鼎腹内壁铸“大保铸”三字。大保即太保,为官职名,西周朝时设置,其职能是监护与辅弼国君。文创产品为二次元卡通插画形象,表现为白色长发、青色长袍、卡通脸型。卡通人物符号与藏品太保鼎(见图15)符号无论在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上都不相似,二者之间只具有某种主题或概念上的相似。
又如苏州博物馆重屏会帆布包(见图16)。该文创产品材质为涤棉帆布。帆布包正反两面都印有一插画图案,设计灵感来源于徐累作品《世界的床》系列(见图17)。徐累汲取传统“画屏”原理,结合现代形式,形成独特的个人绘画风格。画中的床包括了《韩熙载夜宴图》中的榻床、中世纪教士的床、波斯人的吊床、日本的榻榻米以及弗洛伊德用作精神分析的催眠床等,都被置于“屏风式”的框中。文创产品提取了艺术家画作中的某些色调,并将画作元素进行重构,通过重屏概念和画面形式设计出新的空间结构。将二者相比较可发现,文创产品是对原画作在主题或概念上的再创作,插画图案与原画之间在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上都不具有相似性,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图案。
图13 比喻像似法在设计中的应用模式
图14 太保鼎卡通形象系列
图15 西周太保鼎
图16 重屏会帆布包
图17 《世界的床》系列
插画艺术在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设计手法多种多样,本文以皮尔斯的图像像似法、图表像似法、比喻像似法三种模式对中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进行归纳和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文创产品并不局限于上述三种表现手法中的一种,而是同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设计。总之,插画艺术的设计风格应适合博物馆对于文创产品的定位,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产生全新的视觉效果和视觉体验,呈现出直观性、趣味性、审美性等特点,在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