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问题策略 助力学生成长

2021-06-15 03:45雷美琴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学生成长绘本教学

雷美琴

摘  要:统编版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了小学生喜欢的绘本表达方式。 课堂提问是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好的提问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助力学生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问题策略;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1-0001-02

Using problem tactics skillfully to help students grow up

LEI Meiqin  (Ninghua Count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Sanming,Fujian,china)

【Abstract】The unified edition of the Lower Grade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textbook,the use of primary students like the picture book expressi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picture book in Primary School. Good questions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thinking and help them grow up.

【Key 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Picture Book Teaching;Problem Solving Strategy;student growth

本文结合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探讨基于绘本,精心设计问题,助力学生发展的一些教学实践途径,包括巧设“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巧用重复性问题,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巧设层次性问题,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巧设反思性问题,发展学生评价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对于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意义。

1.巧设“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绘本中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学生在阅读时,思维与故事情节进行碰撞,擦出火花,能够拓展知识维度与想象空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學活动实施过程中应用绘本资源,是为了发挥绘本资源的作用,使学生通过体验完整的故事内容,建立对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深刻的理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凸显问题的连续性,教师围绕故事中的某一个矛盾点巧设“问题链”,也就是进行追问性提问,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故事内容,进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教学二年级上册《1.假期有收获》中的绘本《小强的暑假,快乐吗?》,我在学生看到图4爸爸要去上班后,巧设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

问题1:暑假,爸爸陪小强玩了几天后,发生了什么?(观察图片)

问题2:爸爸要去上班了,小强心情会怎么样?(体验角色情感)

问题3:爸爸要去上班,小强是怎么做的,他会对爸爸说什么?(提升推理能力)

问题4:爸爸要去上班了,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做?(联系自身,发表观点)

问题5:爸爸去上班后,小强怎么做,才能开心的度过暑假?(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6:爸爸去上班后,小强是怎么过的,遇到新朋友后,发生了什么事,他开心吗?(回归故事角色。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的6个问题,组成了一个问题链,利用这个问题链,让学生观察与思考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假期生活,感受到小强从兴奋到独单再到快乐的心理变化。 老师和学生之间环环相扣的提问和讨论,引起了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碰撞,开出了智慧之花,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巧用重复性问题,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低年段教材中,绘本叙事主要有说明式叙事和讲述式叙事两种形式,都具有联系性,教师设计绘本问题时要凸显问题的联系性,围绕不同的矛盾点提出同样的问题,就是设计重复性问题,引起学生对绘本中人物情感的共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此外,设计重复性问题,还可以驱动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思考,加深理解。

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9.我和我的家》中的绘本《我和弟弟》,讲述了一个双胞胎家庭中兄弟相伴成长的故事,体现了兄弟姐妹的相依相伴的手足之情,在故事的开篇,高潮,结尾我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和弟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绘本开篇的提问引出:长得像妈妈,长相相同,让学生体会到“我”和弟弟的血缘关系,;高潮的提问引出:都爱好踢球,兴趣相同,让学生体会到“我”和弟弟如影相随,相伴成长的亲密关系。结尾的提问引出:都想做海军。让学生体会到“我”和弟弟不仅有相似的外貌,还有共同的梦想,引导学生感受到亲情带来的美好。

教师,要善于同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节的不懂环节中,学生在绘本故事的各个环节里,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思考,理解故事人物在不同情节的语言,行为,情感,从而对绘本故事的人物产生共鸣,加深了对绘本故事内容的感知,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

3.巧设层次性问题,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认为不同种类的问题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训练和思维品质提升应该是逐步加强的。教师在提问时,要遵循学生思维和认知的建构过程,在不同认知层次上提出恰当的问题,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有表层理解问题:如激发学生自信心的事实性问题;也要有经过理解、分析等思维活动后才能回答的问题,如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分析性和预测性问题;也要有通过对全文进行综合思考和价值判断来回答的高认知水平的问题:如让学生思维碰撞,激出火花的应用性和综合性问题。

比如教学一年级下册《10.家人的爱》中的绘本《肩头上的爱》,绘本通过奶奶送孙子上学,让孙子自己背书包的故事,在故事的展开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5个问题:

(1)事实性问题,图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的书包都是谁背的?

(2)分析性问题,为什么奶奶不帮小男孩子背书包?

(3)预测性问题,图上的小男孩遇到小女孩,猜猜他会对她说什么?

(4)应用性问题,你以前去上学的时候,谁给你背书包,以后你会怎么做?

(5)综合性问题,从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

精细设计的5个问题,从问题的层次来看是从低认知水平的事实性问题到高认知水平的综合性问题,从学生的答案来看是从唯一性到认知的多元性。这5个问题从浅入深,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让学生认識到家长让孩子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对自己的培养,是在帮助自己成长,生活中,有些爱是看得见的,有些爱是看不见的,需要我们用心感知和发现。

教师在绘本教学时,要用问题框架来巧设层次性问题,平衡不同类型问题的比例和提问的梯度,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4.巧设反思性问题,发展学生评价能力

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丰富生活认知,能借助所学知识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践行良好的道德行为,提升生活品质,促进自身健康发展。在体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借助各种各样的道德与法治现象,建构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与现实活动的联系。学生是在生活中不断发展的人。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会践行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符合道德规范的,也有违反道德规范的。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内容,学生需要借助良好的道德认知,改正那些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学会遵循道德规范,提升自身的道德行为水平。所以,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要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生活性的特点,以绘本资源为依托,向学生提出具有反思性的问题,使学生迁移自身的生活经历,对绘本中行为进行判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审视自我,正确认知自我,并对自我进行评价,在发展评价能力的过程中,塑造健康行为。

比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2 干点家务活》中的绘本《我不是小皇帝》,该绘本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小朋友在家里像是一个小皇帝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杯子倒了不会扶,看到垃圾不会收拾……这些问题,是不少小学生在家里同样存在的。结合绘本内容与学生们的家庭生活经历,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提出了这些问题:

问题1:你觉得图中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呢?

问题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你在做这些行为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问题3:你觉得图中的小朋友要怎样改正不良行为呢?

问题4:你不能根据总结的小朋友改正不良行为的做法,制定属于自己的方法呢?

这4个问题,将绘本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联系自己现有的生活经历,对自己的行为和绘本中小朋友的行为进行对比,自主地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足。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实事求是地利用所学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汲取生活经验,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计划,在生活中落实计划,提升行为水平,为践行道德行为打下坚实基础。

5.运用媒体,让绘本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绘本故事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正文和副板绘本。正文绘本属于课本中的一个部分,副板绘本重要的是将故事情境独自排列。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若是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绘本中的静止内容用动态的法展现出来,不但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情感。多媒体自身具有的摄像、视频、图像以及音频等层面的特征,能够改变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使得抽象语言变得十分生动,使得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逐渐简单,打造适合低年级学生发展的有趣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丰富的感官体验,引导想真正体会到故事发生的过程,提高的道德素质。

低年级学生对于有些生活中出现的自然情况不是特别清晰,教师这时就要按照绘本中有关的自然情况运用音频以及图像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迅速的掌握自然情况,如在认识风的时候,教师需要根据多媒体中的音频特点,经过不同的环境体会风声音,让学生具有更多的体验;春天来临,学生体会到细雨伴着微风轻轻来过:在山野上,早晨的风将雾霾吹散;在风经过树林的时候,树叶在不断的作响;冬天来了,雪花伴着凛冽的寒风;夏天时,大风伴着电闪雷鸣而来。伴随着音乐学生就像身在其中,体会到了风状态,掌握风来时候的不同现象。经过绘本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学生就去想象不同状态的风。

小学道德与法治绘本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绘本的理解,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还要精心设计问题链:巧设“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巧用重复性问题,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巧设层次性问题,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巧设反思性问题,发展学生评价能力。让绘本课堂在塑造学生优秀的文化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最终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成长,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英.巧用绘本教材 提升教学品质——浅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

[2]徐增义.巧用绘本,助力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J].教育月刊小学版(综合)2018(11):20-22.

[3]谢逸羚.尊重儿童认知差异,优化绘本提问策略[J].校园英语,2019(23):176-177.

[4]林增华.巧用绘本故事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学生成长绘本教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策略研究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
试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