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2021-06-15 22:55王华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语言教学

王华娟

【摘 要】按照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要求,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在设计组织幼儿语言互动游戏的课程时,教师可以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主动性,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2-0239-0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语言能力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为幼儿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游戏化活动的有效应用,可以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表达欲望,给幼儿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全面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化语言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玩乐中学到更多语言知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重要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教师在教授幼儿一些日常知识时,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玩“小小旅行家”这一游戏时,如果教师采用单一语言描述,让幼儿认识旅游的路线,幼儿可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便会觉得枯燥。而利用游戏,让幼儿先尝试进行走、跑、跨等动作的训练,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旅行线路,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图纸的标注自行探索路线,幼儿就会兴趣大增,进而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路线。这样既能使幼儿在游戏中玩得开心,又能锻炼幼儿的身体,进一步在活动中体现出语言教学游戏化的优势。

(二)有助于幼儿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户外运动型游戏大多是幼儿十分感兴趣的游戏模式。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进行热身活动,能促进其体内血液循环,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使其运动能力得到锻炼,给幼儿的身体发育带来帮助[1]。

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其身体抵抗力。如在进行组合构建模型的小游戏时,幼儿需要充分运用小手的肌肉,能提高其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增强其手眼的活动协调能力,使幼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得到锻炼。同时,鼓励幼儿参与互动游戏也能使幼儿逐渐養成不服输的意识,失败也不气馁,自始自终坚持良好的习惯。

(三)提高幼儿的学习自主性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想要让幼儿在语言教学中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游戏是最好的媒介。将语言教学融入游戏,能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活动,自主尝试解决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幼儿的学习自主性。

(四)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语言教学中应用游戏能提高幼儿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玩游戏时,幼儿通常是与同伴一起玩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交往意愿和能力会逐渐增强。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越多,其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强,进而社会适应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策略

(一)营造趣味性的游戏氛围

良好且有趣的游戏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表达欲望和兴趣,使幼儿拥有放松的心态,以玩乐嬉戏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营造一些趣味的游戏情境,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快速进入角色,学习更多的语言知识[2]。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扮演类游戏,如乌龟与小兔子。在活动前,教师可以先布置情境,再和幼儿一起制作动物角色的头饰,如小兔子、小乌龟、大灰狼等。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引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设计对话,如小兔子想方设法地让小乌龟在竞赛中走快一点。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不仅可以使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还可以有效调动幼儿的表达欲望,提升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征合理选择语言游戏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幼儿作为主角,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开展语言方面的游戏。教师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运用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时,要以幼儿的主观意识和生活经历为前提,尽可能地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情况,设置幼儿熟悉的情境,有效地导入语言教学内容,进而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第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主体化和开发幼儿思维作为基础任务,引导幼儿转变学习方式,从以前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积极完成知识学习。

在游戏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泡泡乐翻天”“乌龟搬家”等小游戏,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游戏,在活动中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构建生活化游戏情境

幼儿的语言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在游戏化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幼儿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或事情,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内容。对幼儿来讲,生活是熟悉的、多彩的。结合实际生活为幼儿构建生活化游戏情境,可以使语言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的语言素材,把生活化情境和游戏化语言活动充分结合,让游戏化语言活动更加贴合实际生活,使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掌握语言知识,获得成长和进步[3]。

如组织幼儿进行看病游戏,引导幼儿扮演医生。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以病人的身份,对幼儿进行询问:“医生,我生病了,但是打针好痛,我非常害怕,应该怎么办啊?”在教师的诱导下,幼儿会想起自己生病看医生的情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回答教师的问题。该游戏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使幼儿勇敢面对困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开展动手又动脑的游戏活动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一些条件与情境,给幼儿提供动手实践以及动脑思考的机会。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和幼儿相处,倾听幼儿的观点和想法,进而了解幼儿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此同时,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化语言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引导幼儿,使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4]。

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加减法游戏,根据儿歌:“五只小猴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啊呜一口吃掉了……”在唱儿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手配合表演,左手和右手分别表演小猴和鳄鱼。这样的语言游戏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五)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应少而精

游戏化教学的设计其实很简单,就是先玩起来,然后再利用语言教学活动将知识讲授给学生。很多教师设计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活动时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他们发现简单的游戏会让幼儿在短时间里丧失参与兴趣。

幼儿游戏的趣味性不是指游戏中所谓的积分、奖励、排行榜,更不是高度理论化和抽象化的八角驱动模型。幼儿游戏的趣味性强调的让幼儿用最少的学习成本,重复再重复地跟自己的同伴一起玩很多遍[5]。

如在玩“大野狼”这个游戏的时候,只要有几个幼儿就可以随时重复,而且用的道具也可以不一样。道具都是未知的,幼儿对这些道具充满了好奇,自然会觉得游戏很有趣。再如“过山车”“跷跷板”,这样的游戏可以随时重复。因此,不管是哪种游戏的设计,最主要的是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

(六)利用合作类游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为了能够让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合作类游戏[6]。首先在开展集体合作游戏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爱好设计游戏活动,并让幼儿随便抽取一个角色。如在小卖部游戏中,一位幼儿抽到的是超市的老板,其他三位幼儿抽到的是售货员,剩下的幼儿是顾客,那么游戏开始后,抽到老板的幼儿需要跟其他三位抽到售货员的幼儿开会,激励大家要努力工作,尽量完成工作任务;而售货员会向走进超市的顾客主动问好,并帮助顾客挑选货物。通过这样合作交流的游戏,既能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中得到良好的锻炼,又能让幼儿的知识面和视野得到良好拓展,进一步有效推动语言游戏化活动在幼儿课堂中的发展。

总之,新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推动活动游戏化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质量,促进幼儿身心综合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开展游戏化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深入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礎。

【参考文献】

[1]刘张轶.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25).

[2]张晓玲.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A5).

[3]贾慧慧.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的现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4]余传丽.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语言游戏教学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5).

[5]阎秋宇.幼儿园语言活动游戏化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找朋友编故事》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

[6]陈健煜.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学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基于对话的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教师提问研究
民歌童谣渗透幼儿园教学活动研究
浅谈西班牙语歌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弹和唱对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性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迁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