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忠
摘 要:生态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在内容上具有共通性,在目标上一致,致力于培养具有生态观的综合型人才。但是现阶段,初中地理生态教育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生态教育的重视度不足,二是生态教育的模式趋向浅层化。因而,基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从思想、内容和手段三个方向入手。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态教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110-02
The penetration strategy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WANG Rongzhong (Langu middle school,Wuyisha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Ecological education and geograph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have commonality in content,and are consistent in goal. They are committed to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talents with ecological concept. But at this stage,there are two problems i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ecological education,one is the lack of attention to ecological education,and the other is that the mode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tends to be shallow. Therefor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penetration of ecological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we can start from the three directions of thought,content and mean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Ecological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Strategy
生态教育是基于环境意识的指导和环保素质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贯彻到教育本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越来越转向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就包括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要求。这样,生态教育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初中地理教学的内容主要探索人地关系,本身对生态有所涉及,二者之间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内在共通性。
1.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对整个民族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随着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凸显,在全民范围内开展生态教育成了必然举措。生态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将人置于与环境共生的层次,着眼于塑造学生的生态素养,帮助其建立终身的生态保护意识。但是,现阶段生态教育的普及面临一些问题。
(1)生态教育的重视度不足
初中地理课本中有关生态教育的内容占比低,初中地理课本主要讲述基础的地理知识,其间生态教学的素材依赖教师自己挖掘。如何从教材知识延伸到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对于许多教师而言是个难题。并且,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学的各个维度都呈现重分数轻素质的倾向。一般而言,初中学校的地理课程一周安排两到三节,地理等学科被称为“小科”,从学校的层面就不太重视初中地理。落实到教师教学的执行上,课程时间有限,极大压制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在学生的角度看,应试压力下,课程学习尚显吃力,对生态教育的兴趣也就泛泛。
(2)生态教育的模式浅层化
首先,从教学内容出发,教师的挖掘力度不足。教师在备课的选择上,倾向于与考点有关的内容,生态意识的相关知识在考试中的占比少,自然被教师忽视。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偏向于基础知识的讲解,或者是考点的挖掘,较少注意到生态思维的扩展。教師关于生态教育的教学经验不足,也很难发觉生态教学和课本素材之间的联系。其次,从教学方法出发,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初中地理知识都是一些基础性、介绍性的知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尤为强调“背诵”的重要性,教导给学生的也是“一切为了分数”的观念,在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手段下,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死记硬背上,思考深度不足,学习的视野窄化。
2.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生态教育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二者之间的接合度高。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场域转移到人文教学中来。丰富初中地理教学的内涵,加入了更多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尽管当前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存有问题,但是初中地理教学可以从思想、内容、方法三个维度出发,探索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思想上,端正生态教育的态度
目前,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都有着漠视生态教育的倾向,因而,要解决问题,就需要从三者出发。在学校层面,首要的就是转变将地理作为“小科”的说法。所有的教学科目在学校层面都必须一视同仁,不存在因分数高低划分三六九等。教学是为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地理的作用较其他学科而言毫不逊色。基于这种观念转变,学校在排课时应给予地理教学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安排适量的地理教学时间。在教师和学生层面,重要的是
生态意识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自然,教师和学生必须明白的是,人类是寄居在自然世界的生物体,人类依赖自然而不是主宰自然,因而人类应对自然保持敬畏,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妄图改造自然。二是尊重生命,从自然的角度而言,万物都有生命,因而这个尊重的主体囊括所有生物体。尊重动物的生命,拒绝伤害动物,不把动物作为营利的工具;尊重植物的生命,拒绝践踏植物,不能随意折损风景。三是环境保护意识,对于个体来说,环境保护和生活息息相關,因而要求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遵守环境保护条例,行为规范,从细节入手,保护环境。四是资源节约意识,自然资源是地球亿万年累积下的宝贵财富,人们首先要明确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而对于教师和学生这类实践者而言,在生活中要杜绝资源浪费,珍惜水资源、粮食资源等一切资源。五是人口意识,也就是人口增长给
自然带来的承载压力,个体必须认识到人口问题也是重要的生态问题。六是全球意识,也就是人类同属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个体应培养全球观,对他国的现状同样关注。
(2)内容上,多维度挖掘生态价值
在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个维度挖掘教材资源的生态价值。首先,空间维度,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一章时,经线和纬线构成整个地理空间,经线和纬线是人在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对地球的赋值。然而,它所揭示的只是地球的冰山一角,再细分为地带,不同地带下的地理环境特征不同。地带仍然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可以进一步着眼到地带下的地区,区域下气候环境、作物品种等自然要素有着显著的区别。由此看来,空间观下的地球是复杂的,地球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在复杂的规律下,人类最大的能动性就是逐步认识自然,永远不可能主宰自然。其次,时间维度,例如,在《自然资源》一章时,地球上的资源都是经过亿万年演变而来,演变过程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非人为可以设置的,在现阶段人类的科技也只是达到了组合部分资源的程度。资源的不可复制性启示人类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人类的能动性有限,因而必须尊重自然的智慧。
(3)方法上,全方位渗透生态教育
促进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调动学生对生态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可以从方法入手,通过多种手段全方位渗透。课堂内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国区域地理的时候,可以渗透进人地和谐的观念,也就是将人和自然建立联系的关系下,人和自然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命运共同体。以东北为例,东北地区依赖黑土资源形成了发达的农业,但黑土过度开发、营养流失,迫使其农业不得不暂缓发展进程。在长江流域存在同样的问题,长江地区利用发达的水利发展交通运输业,但是随着水域污染,风光不再,不得不暂缓经济、大力治理。通过案例的分析能够让知识点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课堂外可以采用实地调查法,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来到户外,运用实践感受验证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地的人口结构,以及人口结构压力下自然资源的现状,资源是否被过度消耗,环境保护的执行力度等。在这类实践中,学生可以深刻体会人类与自然相依相存的关系,同时也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命题,早在千年前,老庄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下,人与自然矛盾突出,人类的生存环境一再受到威胁。课堂独有的教育性质和传播优势,使得它成为承载生态教育的最佳载体。而生态教育的普及对学生而言,有助于其建立和谐自然的观点,塑造环保的生活习惯,提高其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建超. 初中地理课程中生态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5
[2]李华.“生态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6(19):162
[3]何立德.生态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20(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