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能力培养研究

2021-06-15 22:28张惠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7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课外阅读

张惠容

【摘要】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然而,有些教师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要在小时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進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师运用多种方法,以此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提出一些建议,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也是积极顺应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及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当下,从小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已引起许多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但对于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及提高其阅读能力方面,还有存在较多进步空间,因此需要教师更加重视这一方面,主动探究学习相关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爱上课外阅读,才能使他们拥有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促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稳步提升。

一、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下义务教育新课标改革如火如荼进行,其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小学生要进行大量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以及陶冶学生情操。面对这些情况,部分学校和家长也开始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还是有不少教师只将目光放在提高学生考试水平,而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自然也就忽视了在短期内难以明显提高学生成绩的课外阅读。

事实上,由于部分学生从未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也就达不到新课标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字数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较为吃力,造成教师教学上的困难。例如,在教师对小学二年级课文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和交流来理解课文中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及对情感的理解,这其实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部分学生平时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话,对于归纳课文的具体内容及总结文章中体现的情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品质和习惯的重要时期。有研究表明,少儿的阅读能力提升有助于增强其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同时,对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越早越有利。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学校和家长关注培养其课外阅读的习惯。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汲取文化营养的重要来源,它不仅构成课程内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帮助着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外的阅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内的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的课内语文感知力。另一方面,它也能促进学生将课内和课外阅读内容有机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提高自身阅读认知能力。因此,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能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成绩上升,但是如果学生能够长期坚持,肯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从而为孩子全面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能力的策略

课外阅读是属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因此教师和家长强制的要求难以起到较好的效果,要想真正让学生自己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尝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来激励培养孩子的兴趣。因此,面对阅读取向、能力水平、悟性理解等各方面都不同的学生,教师在引导其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摸查清楚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偏好,再结合课内相关知识来精选趣味性强、受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内容,创设多种阅读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以此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1.课内课外结合,精选阅读内容

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不同学生阅读水平不一样,加上不同课外阅读内容也有不同的认知需求,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向学生推荐恰当的课外阅读内容,才能真正满足他们的阅读要求,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熊住山洞》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文时,首先,可以借助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领略故事的趣味,帮助学生在心中埋下阅读的种子。其次,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关于小熊的故事后,可以布置适量的阅读作业,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其他以小熊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并让学生思考记录他们课后阅读的故事与课文的区别,引发其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思考,以此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2.设置丰富阅读活动,培养学生阅读思维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要培养长期的课外阅读习惯需要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并坚持阅读,而教师强制要求是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的。因此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多种阅读活动来激励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同时,可以通过提供有意思的阅读任务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乌鸦喝水》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阅读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伊索寓言》中的一些故事,并做好阅读笔记,先在小组内进行分享,然后推荐代表在课堂展示。这样的阅读活动,不仅让学生拓展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做阅读笔记及与小组其他成员的交流中学习阅读方法,提高自身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安排固定阅读时间、组织读书月活动、阅读竞赛、趣味故事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综上,培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与习惯的培养到关重要,关乎着学生今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这就无疑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改变应试教育的理念,灵活创设、应用多种策略和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长久的语文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阅读在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居首要地位。这也更强调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好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裘琴琴.与书为友 享受“悦”读-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J].吉林教育,2019,5(12):119-120.

[2]曹艳红.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实践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8,6(1):171-172.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