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屠 艳 周白鹭
园所文化是园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所幼儿园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而园本课程是基于园所文化、周边现有资源及幼儿现实发展的需要而构建的具有园本鲜明特色的课程。园所文化建设引领园本课程构建,园本课程构建也离不开园所文化的熏陶。从园所文化建设与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的关系可以看出,园所文化是园本课程构建的逻辑内因,园本课程是园所文化建设的根本抓手,校园文化建设与园本课程构建是相生相长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中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的功能具体表现为:打造和善、乐业、雅美的教师团队,培育勤探究、乐合作、敢创造的儿童;园所文化建设中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的策略有:架构“自然生长”园本课程体系,提升教师园本课程实施力,挖掘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
作为一所社区配套幼儿园,我园秉承社区“和雅乐居”的文化理念,挖掘园名“和风”二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经过教师、幼儿、家长的不断梳理、诠释和分析,最终确定园所文化理念为“和风润育,自然生长”;办园宗旨为“让每一个生命轻舞飞扬”;办园愿景为“生命自然成长的乐园”。
园所通过课程来落实教育理念,课程又具有文化属性。只有当课程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理念和教育哲学时,才能将园所文化转化为幼儿园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发挥其育人功能和作用。园所文化可以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思想指导、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
课程是幼儿发展的途径,是教师行为表现、意识建构和精神成长的载体。课程与教学是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发展的基础载体。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将使园所文化建设不再游离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而成为丰富和拓展园所文化建设内涵的根本抓手。
校园文化是人的文化,是环境文化,是活动文化。园所文化建设需要借由一定的物质和环境表达才能得以呈现。而园本课程构建也追求影响课程的人、事、物或现象等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园所文化多维度的表征,使园本课程的实施有了依托;园本课程的实践样态,又充盈了园所文化的内涵,这是相生相长的实践过程。
园所文化是园所发展的灵魂,在文化的浸润下,教师拥有了文化信念,他们用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去呵护每一个幼儿;他们和乐向上、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对教育有信仰,对工作有热情;他们能用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并在环境创设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美。同时,幼儿园的文化规范了教师的行为,这体现在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之中。他们眼里有光,能看到幼儿、发现幼儿、包容幼儿;他们脸上有笑,能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和与接纳,感受到教师的温情与温暖。
园所文化润养了教师,而教师的文化理念在课程的实施中得以呈现。教师努力为幼儿建构充满文化意蕴的育人环境,幼儿园玩水池边的大风车,大厅墙面上的园花、幼儿园的办园宗旨,一楼走廊的教师风采栏,二楼小剧院门口的园训文化氛围浓郁;三楼富有艺术氛围的“和风ART创意空间”,为幼儿的艺术作品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小和绘本馆”“和美创意室”“和悦生活坊”“和明科发室”等专用活动室各有特色。环境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浸润、感染着幼儿。在户外交通区、建构区、艺术创想区及沙园、泥园、水园、饲养区、种植园等天然工作坊中,生发了《小泥人》《神秘水世界》《兔子乐园》《小羊来了》等课程,满足了幼儿户外游戏和学习探究的需要。利用廊道开辟的公共角色游戏区,是幼儿自主管理的游戏场,可以满足幼儿与同伴交往及合作的需要;教室里,教师精心规划的区域化活动空间,是幼儿静心探究的学习场,满足了幼儿自主学习、大胆创造的需要。
我园的办园宗旨“让每一个生命轻舞飞扬”意味着幼儿园要以回归儿童发展和教育本真的意识进行幼儿教育,要让幼儿像种子那样自然成长,拥有自然成长的力量。我们围绕课程理念——让生命拥有自然生长的力量,聚焦“与自然对话”“与自然同行”“与自然共生”,架构了“自然生长”园本课程体系。
1.与自然对话,丰富自然生长经验
大自然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百科全书,幼儿能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学习,形成了一种真实的自然成长的学习过程,并在其中与自然对话,不断丰富自然生长经验。
2.与自然同行,拓展自然游学经历
让幼儿走出家门,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观察,用身心来感受,用画笔来述说所见、所闻与所感,联结自然生长经验。
3.与自然共生,唤醒自然生长姿态
在自然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积蓄自然生长力量。
园本课程是在幼儿园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适合园本情况的课程,而园本课程要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就需要教师有效实施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我们通过分层培训、专家导航、外出培训、骨干教师引领、读书交流、课程集体审议等研训机制,不断提升课程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课程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发现身边资源,学会研究资源,并将相关资源转化为幼儿的经验;通过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经验,并将幼儿经验作为课程设置的脉络主线;通过关注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对活动过程和教育行为的反思,准确地把握园本课程的内涵,进而逐步提高教师课程的实施力。
幼儿园的文化、环境及周边资源都是园本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审议,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园内以及幼儿园周围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如幼儿园附近的慧海湾湿地公园、网红花海、太湖、运河;幼儿园周边的医院、超市、宠物店;与幼儿园园名同根同源的“和风家园”社区;会讲“和风故事”的老人和不同专业特长的家长。我们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梳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结合园本课程《与自然同行》,手绘制成了《课程资源地图》,使筛选出的资源更易于融入园本课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与自然对话”,我们制作了可视、可听的自然资源识别码,通过花木学科标识表征或二维码让幼儿阅读自然,倾听自然,增长自然经验。幼儿园专用室的活动空间大、材料丰富,但使用率不高。为了充分发挥专用室的价值,幼儿园采用项目组的形式,由项目组老师经过实践探究,构建适宜的课程来发挥专用室的效应,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幼儿活动所需要的课程资源。
文化是根,课程是魂。幼儿园以文化建设引领园本课程的建构,又以课程建构为抓手来发展园所文化,两者彼此促进,共同发展。相信在文化的滋润下,我们能实现课程的“自然生长”,而园本课程的构建也将赋予园所文化更多的内涵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