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2021-06-14 06:20费慧文
健康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

费慧文

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都实施常规治疗,但观察组患者还实施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就心绞痛频率和持续时间来讲,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来讲,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综合运用常规治疗和氯吡格雷治疗,其治疗效果相当理想,可以使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效果

急性心绞痛属于常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方式,致病因素是由于心脏冠状血管较为狭窄而造成的心肌缺血。诱发因素有很多,如突然的情绪波动以及非常疲劳等。若急性心绞痛情况是轻微的,那么几分钟就能很快恢复;但是若情况比较严重,这时必须要服用适量的扩张心血管的药物,以达到缓解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50例[1]。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24例;年龄在36~73岁,平均年龄为(62.8±3.4)岁;病程最短和最长分别为7个月、14年,平均病程为(6.8±1.4)年。而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7例、23例;年龄在37~75岁,平均年龄为(63.11±3.5)岁;病程最短和最长分别为8个月、16年,平均病程为(7.2±1.6)年[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第一,经临床诊断检查,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相符,中医辨证患者属于气虚血瘀证。第二,根据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入组患者每周发作两次及以上,与心绞痛需药物治疗标准相符。第三,患者在接受心电图检查后,发现存在明显缺血性改变[3]。第四,入组患者都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第一,心绞痛合并重度高血压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第二,年龄不到30或大于80岁。第三,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方法是:口服10毫克的依那普利,每天一次;口服2粒到4粒的阿司匹林,每天三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每天总用药量不能超过75毫克。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心电图缺血情况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心电图缺血降低的ST段提升,回升幅度大于1毫米,然而其导联倒置T波从平坦变成直立,尚未完全恢复正常[4]。无效: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的心电图指标以及临床症状都未有任何好转,而且病情更加严重。临床治疗的计算方法是将显效和有效的患者例数相加,除以总患者例数,再乘以100%。

1.5 统计学方法

针对此次研究期间收集的临床资料信息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率、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手段分别用t、χ2进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指标改善情况

对照组患者的心绞痛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8±0.6)次、(5.8±1.3)次;觀察组患者的心绞痛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0±0.2)次、(2.9±0.4)次。由此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绞痛频率和心绞痛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9例、10例、31例,经过计算得出,其临床总有效率是38.00%;观察组患者中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3例、22例、5例,经过计算得出,其临床总有效率是90.00%。由此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绞痛,通常表现为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不间断强烈的心脏绞痛,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急性心绞痛往往是因为冠心病造成的,其他原因也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如主动脉较为狭窄以及贫血等。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急性心绞痛,尤其是在40岁后出现该疾病的概率比较高。急性心绞痛发作时往往会持续1~5分钟,也有少数患者的发作时间达到15分钟。心绞痛是一种由于心肌过性缺氧缺血造成的症候群,患者一旦发病,最为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为胸痛,致病因素大多是由于冠心病造成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在部分冠状动脉无病变人群中也有可能出现,其中包括甲亢以及严重贫血等。急性心绞痛的胸痛症状有着相当特殊的性质,呈现出的疼痛是压榨性且烧灼样的,而且会产生紧缩以及发闷的疼痛感。若患者是局限性针刺疼痛,通常并非是心绞痛出现的症状。疼痛处在胸骨后中上段通常会朝着前臂以及左肩位置放射。有些患者在急性心绞痛发作后,只要适当保持安静休息,就可以得到明显的缓解,甚至消失。然而,也有许多患者必须要口服适量的硝酸甘油,才能使急性心绞痛发作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患者有可能几天发作一次,也有可能几周发作一次,甚至在一天内发作许多次[5]。在患者急性心绞痛发作时,血压会出现暂时上升的情况,心跳也加快,还会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针对有些患者没有非常典型的症状,必须要进行专业检查,往往在判定时可以采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

针对急性心绞痛,应该充分掌握有效的应急救治措施,具体包括:第一,不管什么活动,都不能继续进行,应该立刻平躺休息。若家里有氧疗设施,应该马上为患者进行吸氧。第二,及时取出硝酸甘油,在患者舌头下面放置一片或者两片,通常只要在舌下含化2~3分钟就能见到治疗效果,而药物可以维持半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口服一片或者两片药物后,没有显著的效果,这时应该再取出一片或者两片含服。并且也能口服一粒苏合香丸。第三,对于患者的一些重要穴位可以进行针刺,如内关穴以及足三里穴等,还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对这些穴位进行用力按压。如果在采取急救措施后,并没有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就表示此时病情已经相当严重,需要在第一时间向医师告知且处理;在医师没有到来前必须要确保患者安静休息,防止搬来搬去。

急性心绞痛发作比较迅速,导致的危害非常严重,若不能迅速制定相应的干预与治疗措施,容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6]。在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中一般制定和采取药物治疗方案,严格遵循缓解心绞痛发作的基本原则,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以促使心绞痛频率减少,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在新药研究开发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联合用药方案逐渐普遍应用在心绞痛治疗中,其效果获得一致认可。就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吡啶类药物衍生物,可以使血小板活性得到激发,通过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可以使患者心绞痛症状得到很好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口服氯吡格雷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人体胶原以及凝血酶诱导作用,让冠状动脉血流状况得到显著改善,防止出现一些非常严重的病情,如心肌梗死,为科学救治患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別是38.00%、90.00%,不难发现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P<0.05)。深入分析患者急性心绞痛症状的实际改善情况,也不难发现,就心绞痛发生频率来讲,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低;就心绞痛的持续时间来讲,观察组患者也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本次研究与有关临床研究结果相一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进行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时,通过综合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氯吡格雷药物治疗,能够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将氯吡格雷药物应用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治疗中,可以很好地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发病的概率,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疼痛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文波.关于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8):56+61.

[2]陆敬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7):57+65.

[3]董琦,谢国锋,何浩江.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5):26+34.

[4]毛秀丽,赵丹爽.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7):29+61.

[5]张颖.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6):204-205.

[6]侯生举.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3):77.

猜你喜欢
心血管内科治疗效果
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研究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