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丽
(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5)
胸部结节病为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通常为良性,大多数胸部结节病会累及到肺部与淋巴系统,之后会累及到全身各处[1]。针对该病需要尽早诊断与治疗,以便取得满意的预后效果。但是由于该病没有明显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不明显,临床通常根据影像学表现来判断胸部结节病,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2]。有文献[3-4]报道,CT影像诊断胸部结节病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影像表现多样,能够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较好的依据。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胸部结节病进行CT影像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最小与最大分别为28、62岁,平均年龄为(42.30±2.40)岁。主要临床表现:胸闷、轻微咳嗽21例,低热、体质量下降、痰中带血7例,皮下结节2例。所有患者均经CT确诊为胸部结节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本院理论委员会批准。排除意识障碍者、精神异常者、严重脏器疾病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CT影像诊断,在开展CT扫描之前,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均能够通过吸气末屏气扫描。在扫描时取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到隔顶,层厚设置为10 mm,间隔设置为10 mm,对患者进行常规平扫。尤其在对肺门与纵隔淋巴扫描时,需要将层厚设置为5 mm,层距设置为5 mm,采取薄层扫描方式。管电压通常控制在80 kV左右,管电流为200 mA。之后可以给予增强扫描,静脉注入的速率控制为2.5 mL/s左右,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分别在30 s、1 min与3 min时间段中对患者肺门与纵隔淋巴系统进行快速且连续的扫描。
在3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中,其CT影像学诊断表现包括:28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占93.33%;18例肺内结节影,占60.00%;6例肺纤维化改变,占20.00%;4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线状致密影,占13.33%;3例小叶间隔增厚,占10.00%;2例胸膜增厚、多发胸膜结节,占6.67%。见表1。
表1 胸部结节病CT影像表现
胸部结节在临床上属于不明原因的肉芽肿性疾病,会累及到全身多个器官,如胸膜、肺部、淋巴结、眼部、肝脏、皮肤等。其中胸部结节属于常见病,胸肺内的淋巴结受累。该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淋巴结炎或肺泡炎,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局部肉芽肿,通过有效的治疗干预后大多数结节病肉芽肿会消退[5]。该病的高发年龄为20~40岁,女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且该病的症状没有特异性,通常会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结节病肺部出现明显改变的情况,其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或者比较轻微,常见的症状为咳嗽、低热、胸闷、盗汗等[6]。
针对该病,需要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便提高预后效果。在胸部结节病中其主要临床CT表现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从分布角度进行分析,在以往的研究中,患者结节病淋巴结肿大,通常表现为双肺门淋巴结肿大,并且存在土豆样的改变,纵隔淋巴结会显著增大,主要发生在主动脉弓附近,并且也会出现上腔静脉后与支气管分差的上下间隙中[7]。在本次研究中,3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其中有28例患者的CT影像学诊断显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CT显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比较准确与清晰,与胸片检查相比较,其检查敏感度更高。另外,部分患者存在典型表现,淋巴结肿大患者中少数患者会出现纵隔淋巴结肿大,而肺门淋巴结未肿大现象。CT影像诊断还可以对气管前后纵隔淋巴结情况进行检查,而胸片检查无法对其进行显示。在CT影像检查中,淋巴结短径超过1 cm,表示为异常标准。而肿大淋巴结边缘比较清晰,通常会呈现分叶状[8]。在对淋巴结进行增强扫描中,其主要表现为中至高度弥漫性强化,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这一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而在胸部结节病的CT诊断中,纵隔淋巴结肿大是其诊断的重要指标。通过CT诊断对淋巴结内部密度进行分析,其部分存在坏死现象,淋巴结之间没有融合,也不存在浸润性改变,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易引起患者肺门周围支气管受到压迫或移位。另外,淋巴结钙化也是胸部结节病的主要CT影像表现,淋巴结肿大后由于纤维组织营养不良,会出现钙化情况,主要出现蛋壳状钙化情况,CT检出概率较高[9]。
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表现具有多样性特点,通常会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影像表现,肺内结节是主要表现,结节主要分布在淋巴管周围,并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存在胸膜下的淋巴管附近,会导致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同时会导致小叶间隔、胸膜存在不规则情况,表现为串珠样病变。根据结节大小进行分类,直径<3 mm的为微小结节,直径3~10 mm的为结节,直径10~20 mm的为不规则结节,直径超过20 mm的为肺泡结节。在CT影像中,显示边缘模糊斑片状阴影,且肺密度显著上升,内部可见支气管血管纹理,这种征象表示患者胸部结节病为活动期,在治疗后病变可以完全吸收消失。另外,CT影像表现为肺实变,主要为不规则斑片状肺密度显著上升为实变影,密度分布均匀,结节直径均为2~5 cm,病变部位通常在胸膜下周围肺部组织中,又称之为肺泡实变,病变早期可以完全吸收。结节病肺实变不具有明显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肺内存在多个小结节,可以为该病提供诊断依据[10]。另外,CT影像表现为肺纤维化,其中有1/5的患者会出现纤维化累及且广泛分布在支气管血管束、胸膜、小叶间隔等部位。CT影像表现为中央性支气管扭曲、周围蜂窝状改变、弥漫性线状影等,表明胸部结节病肺内出现改变。另外,空气潴留主要是由于小气道附近的肉芽组肿对气道造成阻塞,会导致小气管道狭窄,从而引起小气道所属肺泡内空气潴留,在CT影像表现中主要表现为肺小叶性局限性低密度区。另外,支气管血管束明显增粗是胸部结节病的主要表现,其通常是由于支气管管壁增厚、不规则增大的血管与沿着小血管分布的小结节综合作用造成的。同时,在CT影像表现中出现线状致密影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存在小叶间隔增厚情况,并且主要增厚区域在肺野外带胸膜下区,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规则线状致密影,其并不是由于小叶间隔增厚引起的。
胸部结节病在CT影像诊断中,其表现为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患者具有特征性,胸部结节病的主要CT影像诊断表现为两侧肺门淋巴结增大或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双肺多发结节、蜂窝状肺纤维化、磨玻璃样影、气道狭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与胸膜增厚等,这些均属于胸部结节病CT影响表现。在该病的CT影像诊断中,需要对这些表现进行密切观察,为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提供帮助。
由于胸部结节病的CT影像诊断表现具有多样性特点,需要与周围型肺癌与淋巴瘤进行鉴别。其中淋巴瘤主要CT影像表现为不对称性双侧或者单侧淋巴结肿大,主要肿大的淋巴结部位在颈部与锁骨淋巴结上。而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诊断表现主要包括单侧纵隔或肺门分叶状淋巴结肿大,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比较小,支气管充气征也比较少见,需要在对胸部结节病CT影像诊断中,对这几种疾病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以便提高诊断准确率,为胸部结节病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患者肺内多发结节改变中,通常存在微小结节,并且结节边缘通常表现为不规则情况,大结节边缘比较清晰,但是周围会密集出现小结节,微小结节会融合形成大结节。在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中,需要对CT影像表现进行密切观察,以便尽早诊断,尽早给予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在胸部结节病中给予CT影像诊断,其表现为形式多样,存在一定的影像特征,对患者相关病情与特点进行准确诊断,该诊断方式可以显著提高胸部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