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凯峰,马武华,吴财能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000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好发于中年妇女,但有研究显示,其发病目前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2]。手术根治性切除是宫颈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3],但多数患者术后易出现剧烈疼痛。宫颈癌患者术后的苏醒期躁动与疼痛仍然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4-5]。因此,在宫颈癌患者术后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干预,以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瑞芬太尼为经典的阿片类镇痛剂,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的术后镇痛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6-7]。但宫颈癌手术创伤性较大,患者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单纯应用瑞芬太尼难以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8]。羟考酮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阿片受体激动剂,在各种急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9]。本研究探讨了羟考酮联合瑞芬太尼在宫颈癌术后患者苏醒期的镇痛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经CT、MRI、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确诊为宫颈癌;均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具有相应的手术治疗指征;年龄18~65岁;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对本研究镇痛治疗药物无过敏反应和禁忌证;研究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医学宣言》中伦理学要求,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通过。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基础资料、临床资料缺失或不完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年龄(45.87±11.23)岁,BMI(23.78±2.09)kg/m2,肿瘤直径(3.97±0.98)cm,ASA分级Ⅰ级29例、Ⅱ级21例;对照组年龄(45.11±11.34)岁,BMI(23.21±2.32)kg/m2,肿瘤直径(3.62±0.96)cm,ASA分级Ⅰ级23例、Ⅱ级2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两组行宫颈癌根治术中进行全身静脉麻醉。麻醉诱导采用0.05 mg/kg的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104,规格为1 mL∶5 mg)、3μg/kg的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71217,规格为2 mL∶0.1 mg)、2 mg/kg的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121,规格为0.1/10 mL)、0.15 mg/kg的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023,规格为10 mg),气管插管后以1.5 L/min氧气流量、8~10 mL/kg潮气量行机械通气。以盐酸瑞芬太尼0.3μg/(kg·h)和维库溴铵0.3 mg/(kg·h)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瑞芬太尼镇痛治疗,以4 mL盐酸瑞芬太尼+96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组成镇痛混合液,2 mL/h静脉持续泵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羟考酮镇痛治疗,以4 mL盐酸瑞芬太尼+4 mL盐酸羟考酮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216,规格为2 mL∶20 mg)+92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组成镇痛混合液,2 mL/h静脉持续泵入。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意识恢复及拔管时间)。②在患者术后的3、6、12、24、48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0]对两组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③于手术前24 h、手术后24 h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置于含有肝素的抗凝管中,采用Smart R17型高速台式离心机(韩国HANIL科技公司)进行离心分离(5 000 r/min离心5 min,离心半径5 cm),分离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采用放射免疫发光法检测皮质醇(Cor),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相关检测试剂盒、实验材料购置于德国默克雪兰诺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④比较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min,±s)
表1 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手术时间比较(min,±s)
?
2.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 见表3。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术后3 h比较,a P<0.05;与同组术后6 h比较,b P<0.05;与同组术后12 h比较,c P<0.05;与同组术后24 h比较,d P<0.05;与对照组比较,e P<0.05。
?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比较,b P<0.05。
?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2例、嗜睡2例、心功能异常2例、肝功能异常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对照组分别为1、1、1、1例及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宫颈癌是发生于宫颈处的实体瘤,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多,其发生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健康[11]。宫颈癌患者在术后麻醉苏醒期,麻醉深度逐渐降低、患者意识和心理逐渐恢复,拔管操作、切口疼痛等不适感显著增强,会造成患者出现血压波动、心率改变、躁动增强等,影响患者的苏醒期及术后的生活质量[12-13]。因此,减轻宫颈癌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环节。瑞芬太尼是术后常用的镇痛药物,为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在人体内1 min左右迅速达到血—脑平衡,在组织和血液中可被迅速水解,快速发挥镇痛效果,但也存在作用时间短的缺陷。对于创伤性大、疼痛持续时间长的宫颈癌术后患者,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辅助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14]。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6、12、24、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能进一步增强患者的镇痛效果。羟考酮作为阿片类生物碱蒂巴因的半合成衍生物,是现有的唯一一个阿片类κ受体、μ受体的双激动剂[15]。其作用于人体时可对中枢与外周神经产生强有效的镇痛作用,在各种癌痛、慢性持续疼痛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且镇痛效果起效快、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会在2~3 min开始起效,维持镇痛时间可达4~6 h[16-17]。在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对比中,观察组血清CRP、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羟考酮的辅助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降低耗氧量,减缓代谢,减少牵拉因素引发的损伤,进而有效控制疼痛导致的应激反应的发生[18]。在苏醒时间各项指标对比中,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睁眼、意识恢复、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增加羟考酮的镇痛治疗不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未有显著增加,这是由于羟考酮与阿片受体结合的特异性高,不会与机体其他受体发生作用[19]。
综上所述,羟考酮联合瑞芬太尼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苏醒期镇痛效果良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不会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