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语文教学创新问题研究

2021-06-12 14:03:07高媛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高媛

摘要: 语文作为教育领域中的基础性学科,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学段,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语文专业知识的习得,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在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表达等技能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内容相对更加广泛一些,添加了职业指引功能,从而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观念的更新,更是教学方式的突破。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39

一、概述

语文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传播,一切围绕教材,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是对当前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改进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教学方式适合学生特点,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从不喜欢学习和不会学习转变为在“做”中积极学习语文知识,成为具有出色职业能力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在“做”中产生的需求,根据不同专业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与职业联系,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按照学生的需求整合课程内容。杜绝因课程内容陈旧和重复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不重视、不认真的情况。语文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及时跟踪教学行为,积极落实教学指导,以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体现能力培养的延续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有助于学校培养更多的全能型人才,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语文“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学习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导“做”,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做”语文,从而以“做”促“学”,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学”语文。通过“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做”中不断强化语文学习和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语文“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时代是不断进步的,人的思想也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能够摆脱一些传统的观念束缚,多去接触新的事物,去了解青少年的想法,而不是仅仅凭借着自身多年的经验去主观地评判新一代的学生;做到与时俱进,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将新的事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与语文课堂巧妙地结合;在抓住了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很好的开展课程教学,同样的也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授课风格,这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因素。幽默亲近而又不失威严,能用最接地气、通俗易懂的话语让学生学到并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够以身作则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赢得学生的信服,这样的师生关系是舒适的,是互赢互利的。当然这只是教师个人风格的一种,教师在走近学生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师生的距离,过度的亲近也会导致学生不尊重教师等问题的发生,会给后期的教学带来严重的影响。那么如何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个界限,值得教师去探索。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不仅能让学生做到对教师最基本的尊重,有效地节省花在组织课堂纪律上的宝贵课堂时间,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变得自信,敢于参与,从而对语文这门学科建立起一种新的印象及兴趣。具备了这样一些潜在条件,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并潜移默化地落实学生的素质教育。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突出“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中“做”的核心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实践的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改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明确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着重强调语文学科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大意义,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功底和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内外享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在优秀作品的熏陶之下健全自己的人格,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计划。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单纯依靠课堂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专业和教学内容,教师选择贴近学生实际需要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生活化。如采取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学生需要调整教学计划,增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课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除了在室内上课外,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室外边“做”边“学”。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方面的资源和素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切实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的有效提升。

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单纯依靠课堂“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形式,做到与时俱进,实现“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创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形式,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做”中“教”,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后习题、学生作品、学习经验、反思日记、预习任务、作业布置、问题反馈等信息资源发布在平台上,成为资源整合者和教学引导者; 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平台完成预习、作业、分享、讨论等,做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应用微课、表演作品、在线讨论、自我检测等课程资源新形式,优化教学资源,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做”的能力。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进步。教学评价是语文“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映。如果按照以往凭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以试卷和分数论优劣成败,无法彰显职业教育的评价特色,将會导致这一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前功尽弃。教师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中运用和推广对学生“做”“学”的过程和结果评价,重视学生“做”———实践成果的评价,如多媒体展示、短视频制作、改编课本剧、结合专业的各种创作等,在评价时邀请相关专业和行业的专家参与,增加评价的效度和信度。重视学生“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将学生学习的专注度、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团队协作精神等纳入评价体系中,突出评价体系的实用性,扩大评价范围,明确评价目标。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学习和课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实现教学效果的飞跃,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边做边教,学生是主体,学生边做边学,能够改进传统教学的弊端,不仅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校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尧.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 江苏教育研究,2019,( 12) : 77 - 79.

和田技师学院 848000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