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培艳
摘要: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教育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发挥了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政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在数学领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04
教育是一个双向配合的过程,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教导,还需要学生能够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因此,若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需要老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技巧,为了让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老师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以此达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目的。
1转变教学观念
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就应对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转变,只有摒弃了那些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新课标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当中,一般采取学生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学校的教学目的往往只有一个,即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
教师上课采取填鸭式的方法将知识僵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教师对于这种填鸭式教学也会感到疲惫,并且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总是十分的压抑,让学生提不起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而进行新课标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局面,引导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我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扭转课堂教学局面,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加强培養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同时,作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起到引路人的作用,指引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体验自己思考获得知识的那种快乐,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2加强学生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馈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表现、探究结果给予的一种评价和总结,是一种积极的动机导向,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和欲望,提高学生自信心,也可以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审视自己的表现,查看自己的学习进度,以及最后的学习成效等。教学反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新的学习动力,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反馈,让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教师也可以通过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或者语言肯定和表扬学生作为反馈,让学生正确审视自己的错误,及时改进,提高学生的上进心。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督促、提醒,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进度,保持一定的解题节奏,高效率、高质量的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保持专注力。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知识消化和利用情况利用课后小测验和课堂小测验进行教学反馈,将学生思考方式、学习效率、知识点的擅长点和不足之处都容纳进测试之中,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随时保持反思,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逐渐提高自学能力和水平。
3突出多元化教学评价
教师要降低对笔试成绩的依赖,给学生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掌握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教师也可以从中分析自己的教学手段,是否科学有效,是否符合学生的基本学情,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困难,敢于挑战前方的瓶颈,消除消极的学习情绪。对于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来讲,教师不应当给予批评或者是责骂,而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给予他们鼓励,并及时的点拨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例如,在学习与平面的基本性质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小明的父亲是一名木匠,他经常观察爸爸工作,发现爸爸经常用一把直尺来检查桌面是否平?那么小明的爸爸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根据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同一个平面内,来判断这条直线就在该平面内?
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例如,在讲《集合论》这章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集合论中的各种性质,并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与分组方法让学生理解集合论中的互异性与无序性。
老师也可以使用实践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有更深刻的学习印象。例如,在讲解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素材,根据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特性,针对设计相关问题事例,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习素材使用正弦余弦定理不断进行推理计算,发现其中的规律,理解性记忆其公式,就算忘记了,也可以通过老师讲解的例子推理出正确的公式内容。
5结合信息技术以增强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和有效改进教学方法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教学理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结合信息技术,并利用微课堂、多媒体等渠道开辟数学教学的新局面。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带来完美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课程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剪切,修补和拼接"的过程,以便学生以动画形式证明勾股定理。然后,为了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可以介绍一个微型课程视频,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该视频介绍了证明勾股定理的多种方法,并附有生动的图片,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适当结合信息技术是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堂仍旧存在理念落后,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些都是阻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才显得更加迫在眉睫。本文通过以上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充分结合了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杨忠强.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73.
[2]户燕. 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7):133-134.
四川省盐源县中学校 四川 凉山 61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