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世超,马晓龙,张远航,刘忠昊,温勇跃,孟 波,许艳杰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1.胃肠外一科;2.检验科,河北唐山 063007)
腹腔感染是发生于腹腔内、腹膜后及腹腔脏器中的感染,其包括的疾病种类较多,如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等[1]。腹腔脓肿和第三型腹膜炎为引起腹腔感染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感染程度的高危因素[2]。外科腹腔感染的发生还与一些血清因子水平有关,如白介素-6(IL-6)正常情况下在其机体内水平较低,当出现腹腔疾病时,其水平会升高;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由炎性因子释放,参与调节免疫功能,常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高会加重病情;降钙素原(PCT)可反映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水平升高,预示着疾病的恶化[3]。近年来,研究发现IL-6、CRP、PCT、TNF-α在外科腹腔感染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科腹腔感染患者IL-6、CRP、PCT、TNF-α水平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具体分析见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80例外科腹腔感染患者,按照感染程度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患者年龄29~48岁,平均(36.15±3.07)岁;男性24例,女性16例;病程15~33 d,平均(21.09±4.93)d。观察组患者年龄30~49岁,平均(36.20±3.09)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病程13~30 d,平均(21.06±4.90)d。健康组研究对象年龄28~50岁,平均(36.56±3.11)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3组受检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2019版)》[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近期未服用与研究相关性药物者;无严重精神疾病者。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脏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合并恶性肿瘤者。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受检者或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感染程度依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判定,其正常值(4~10)×109/L,判定WBC≥13×109/L的受检者为弥漫性感染者,作为观察组,而11×109/L≤WBC<13×109/L的受检者为局部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4 mL,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TNF-α水平;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CRP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PCT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WBC水平。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6]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总分71分,得分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3组受检者治疗前炎性因子指标,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炎性因子指标。包括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②比较3组受检者治疗前临床指标,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指标,包括外周血WBC计数与APACHE II评分。③比较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与外周血WBC计数及APACHE II评分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炎性因子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与健康组相比,两组患者患者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临床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WBC计数水平与APACHE II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与健康组相比,两组患者外周血WBC计数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相关性分析 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和外周血WBC计数水平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210、2.420、1.718、1.426,均P<0.05);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IL-6、CRP、PCT、TNF-α水 平 和APACHE II评 分 均 呈 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394、0.405、0.386、0.329,均P<0.05),见表3。
表3 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
临床针对外科腹腔感染患者感染器官的不同和病情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正常情况下,患者属原发疾病且无严重并发症,病情可治愈,若致病菌较多,同时机体免疫能力较弱,则会致使感染程度加重,阻碍患者病情恢复。
炎性因子分为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其中促炎因子的来源目前尚无定论,但发现的促炎因子细胞来源有: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肠道上皮细胞等。研究发现,腹腔出现炎症反应可促进肝脏、胆囊等器官的炎性因子释放,而释放的炎性因子又可改变腹腔内环境稳定,并进入腹腔,使腹腔处于应激状态,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加快腹腔感染的进展[7]。IL-6与严重感染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具有相关性;CRP能诱导大量炎性介质生成,其水平也与腹腔感染程度相关;当机体遭受严重细菌、真菌感染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时,PCT水平升高;TNF-α水平升高提示疾病程度加重[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外周血WBC计数水平及APACHE I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外科腹腔感染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较高,同时感染程度越重,炎性因子水平越高。外周血WBC计数受中性粒细胞含量影响,当机体受到病原侵染,WBC水平升高,因此外周血WBC计数水平可反映腹腔感染患者感染程度[9]。以APACHE II评分对腹腔感染者进行评估,能有效反映腹腔感染者病情发展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和外周血WBC计数水平与APACHE II评分均呈现正相关,表明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感染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徐慧敏等[10]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表1 3组受检者炎性因子比较(±s)
表1 3组受检者炎性因子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与健康组比,△P<0.05。IL-6:白介素-6;CRP:C-反应蛋白;PCT:降钙素原;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
?
表2 3组受检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3组受检者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对照组比,#P<0.05;与健康组比,△P<0.05。WBC:白细胞计数;APACHE I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
综上,外科腹腔感染患者血清IL-6、CRP、PCT、TNF-α水平和感染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其可作为对外科腹腔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