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综合运用多种史观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2021-06-12 12:50刘媛媛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8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高中历史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激发学生的历史的兴趣。历史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历史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观,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重视历史学习,对历史教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种史观;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退出课堂,传统教学中有许多弊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历史观教育,对学生学习历史,正确看待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十分不利。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历史观是人们研究历史所持有的观点,应用历史观对复杂的历史概念和知识进行归纳,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改革推进多年,但是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错误的观念没有得到转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1.忽视历史观教育。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忽略了历史观教育,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和历史时间点。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还要重视理论教学,尤其是要重视历史观应用。历史教师不仅要对课本上的知识透彻了解,还要关注史学理论的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拓展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启发。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授课时不仅要讲解课本上的内容,还要从历史观的角度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补充,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观念陈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许多地区教师也开始在教学中融入历史观开展教学,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的观念陈旧,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于新的教学观念认识不全面,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在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时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对于新课程标准目标的理解不够深入,这样也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二、运用多种史观开展教学的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刻含义。在历史教学中,从多种史观角度去研究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答案。例如在讲农耕文明的内容时,可以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展开教学,还可以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展开教学,研究文明对于现代化的影响。让高中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事件,对事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利用多种史观开展教学的策略

1.增加自主学习的比重。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心得。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以事实为主要依据展开研究探讨,在自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学习氛围会更加浓厚。从互联网和书籍等多种途径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形成自己独特的判断,这样也能让学生对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能力。在学习中也会进行多种观点的碰撞,了解不同的历史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开展情景教学。历史教师在组织高中教学时要善于应用情景教学的方法,通过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要将历史观和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做好铺垫。例如在讲秦汉历史的时候,可以用李白的《古风》创设情境,调动起学生对于秦灭六国历史的兴趣。接着教师可以从历史观角度引入教学,从社会史观进行分析,秦朝灭六国实现了社会文化的统一,对历史发展有重大意义。从现代史观分析,建立了郡县制推动了中央集权。利用这种方式把模糊的历史概念变得更加系统科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们就会快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应用历史观开展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快速锁定学习的重点,把知识梳理清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开展探究式教学。要是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将正史和野史进行对比,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探究。例如在讲到古代的科学发展内容时,会讲到四大发明。在明清之前,我国的科学发展处于世界前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相结合提出问题,古代没有先进的技术是怎样取得了如此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到了明清时期科技会跟不上其他国家的发展?从不同的历史观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把探究活动和历史观相结合,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趣。学生也愿意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在探究中不斷学习,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4.开展支架式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历史教师要通过支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从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此同时在授课时要融入历史观,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讲到百家争鸣的内容时,会涉及释、儒、道不同的流派。教师就可以在这时搭建问题支架,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根据历史事实展开联想。通过分析学生们发现在春秋时期学习思想发展活跃,造成了百家争鸣现象产生。教师就可以从历史观角度切入问题进行总结,从社会史观角度分析,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对今后的社会思想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接着可以顺着答案搭建下一个问题支架。利用这种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总结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师要解决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改变传统的模式,应用多种历史观组织教学活动。增加以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

参考文献:

[1] 杨巍.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多种史观运用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中心[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0(12):2.

[2] 郭丽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分析[J]. 成长, 2020(4):1.

[3] 邓尚琴. 新课标背景下多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2020.

作者信息:刘媛媛,女(1984.05.14—),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