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着校企双育人主体机制还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顺畅、校企课程交融不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系列問题,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此,文章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出发,重点引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与学校、联盟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育人平台,构建涵盖“通识、岗位、专项”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创建多维度技术技能训练和实践的“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立“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建立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并在数控技术专业试点,成效显著,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三方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校企室”; 三方育人主体; 现代学徒制;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2-0037-08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但还是难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质量也难以匹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合作实施的职业教育制度,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打通和拓宽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1]。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充分发挥技艺精湛的高层次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新途径,是国家为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和培养能力不足而推行的重要举措[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满足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推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需求,以数控技术为试点专业,结合专业群、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制定学校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开展了“学校+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为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要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的新局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指出,要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转化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10号)指出,要继续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培养标准,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形成和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目前新增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96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74号)指出,要紧紧围绕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重点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中国制造2025”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2019〕8号)规定,确定为“双高”的高等职业院校须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也彰显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突出地位[3]。以上国家职业教育的多项改革政策为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度融合的试点和实施指明了方向。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以校内数控技术教学团队方式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选派技术技能型优秀骨干教师赴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探索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教育模式,并吸收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2013年数控技术教学团队以技能大师工作室方式被确立为浙江省胡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并以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导向,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发挥技能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政府、企业、院校多方联动,以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为试点,研究和探索“学校+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共同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2016年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优秀建设单位,2017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困境分析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起步较慢,国家扶持政策还没有形成体系,合作企业在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養中,得不到与开展现代学徒较为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经济扶持和政策支持,存在企业参与度热情不高、工学结合深度不够、制度保障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而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人才,但受教学资源、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限制,还不能真正起到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调研和研究发现,校企合作双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教育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要求有明显差距,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一)学徒制育人模式单一,多元参与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少
目前国内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主要落脚点在于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上,重点对校企共同的育人模式、招生机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双导师队伍建设、管理和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仅仅停留在学校方、企业方两个层面,与教育部提出的多元参与、形式灵活、可操作性的多样化现代学徒制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协同育人机制局限性。因此,研究探索多元参与的协同育人模式对丰富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意义重大。
(二)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推进,地方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对符合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求成膨胀级增长,直接面临着高技能人才匮乏等问题,加之企业参与育人积极性不高,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不健全等因素,仅靠校企“双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质量很难满足当前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4]。因此,研究探索技能大师工作室方参与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工学结合不够深入,人才培养模式达不到学徒制真正意义上的标准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企业方人才培养主体缺位、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实施不协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落地、校企师资互聘制度不到位、学徒制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单一等问题,没能清晰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人才培养规格与标准,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实现形式、组织管理等,学校承担的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等教学标准较为明确,但企业岗位文化、技能实践等教学标准不健全,尤其是专项技能,企业受硬件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条件限制,更难适应企业岗位调整的专项技能教学标准,工学结合的校企教学标准难以有效衔接,企业育人主体得不到有效发挥,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就难以保证[5-6]。因此,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岗位实践课程+工作室专项技能课程”三大核心课程体系、“学校教学标准+企业教学标准+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标准、“教、学、做、工、训、培”的教学组织方式以及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能更好地建立健全学徒制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标准,创新教学组织实施方法,建立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有效解决工学结合不够深入等问题,提升“双育人”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三)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内涵建设后劲不足
数控技术作为先进制造装备重要元素之一,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数控技术专业主要以学校为育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明显,校企合作融合不够深入,整体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发展后劲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专业内涵建设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动态”调整能力不足、专业学科体系难以突破、真实岗位实践能力不够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学生涉及面小等[7-8]。因此,如何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蝴蝶效应”,探索“校企室”三主体育人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整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9]。
三、“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基于“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把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引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构建“学校+企业+大师工作室”三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着重在高职现代学徒制的平台搭建、招生机制、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搭建“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平台
依据工学结合、多元协同的现代学徒制育人特征,搭建了由“数控技术专业(学校方)+绍兴市职业培训联盟(企业方)+浙江省胡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方)”三方组成的现代学徒制育人主体,三方协同,各负其责,各取所长,构建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校企室”三育人主体、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平台。统筹利用政府、学校、企业、技能工作室的各类教学、实训基地、工作室技术技能积累等优势资源,在政府引导下,逐渐建立“校企室”三方协同的长效育人机制。
1. 搭建“三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平台
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作用,与学校、企业共同搭建校、企、室三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平台。平台紧紧围绕“学生、学徒、学员”三重身份,对照校、企、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各负其责,分工协同,共同培养具备现代学徒制特征的高技能人才。
2. 建立基于“三方协同”的运行机制
按照“学校定目标、企业定岗位、工作室定计划”进行分工合作,建立三方合作培养的沟通与运行机制。学校、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方成立理事会,负责现代学徒制的相关工作协调。学校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二级教学单位院长、企业人事经理、专业主任以及专业骨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组成,负责对接合作企业以及四方责权协议签订、学徒制实施、辅助学徒管理以及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等工作。企业成立项目工作组,由企业负责人、人事部经理、班组长以及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组成,负责成立导师组、学徒的岗位安排、培养计划、技术指导、学徒管理以及能力评价等工作。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负责对接企业专业能力需求分析,协同团队成员制定培训计划并赋予实施,以及学员专业能力评价等[10]。
(二)建立三方联招、四方责权的现代学徒招生机制
改革招生制度,“校企室”共同研制,实施先招生再招工(徒)招员形式。按照自愿选择原则,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工作室、学生四方的责、权、利关系和学生的学校学生、企业学徒、工作室学员的三重身份等,建立基于“校企室”三方联招的学徒制招生机制,制定学生方、学校方、企业方、技能大师工作室方四方责权约束激励机制。
1. 建立“三方联招”的学徒制招生机制
企业向学校数控技术等专业发布岗位需求,确定岗位类别及数量。学生在家长支持的前提下,个人志愿自主报名。学校作为与企业对洽方,与学生、企业、工作室充分沟通后,组织企业岗位能力测试(面试)、工作室专项技能考试,根据学生选拔考试成绩择优录取,组建“校企室”学徒制班。
2. 建立基于“四方责权”的约束激励机制
明确学生、学校、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四方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签署“四方责权协议”,学生获得“学生+学徒+学员”的三重身份,拥有学校学生的基本权利外,享有进入技能大师工作室接受专项能力培训的权利,享有企业给予学徒应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学徒津贴、岗位津贴等),以此体现学徒对企业的归属,企业对学徒能力、贡献度的基本认可。学徒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应承担企业员工的基本职责及义务,遵守企业管理制度。
(三)构建涵盖“通识、岗位、专项”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体系
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规律和企业岗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引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流程,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选取、设计课程内容,转化技能大赛优质教学资源,并充分考虑企业生产情况,岗位能力动态调整,校内外资源工、学、训结合的教学方案,构建数控技术等专业“教、学、做、工、训、培”交错融合的“学校通识课程+企业岗位能力实践课程+大师工作室专项技能培训课程”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1. 三核心
将“校企室”三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划分为以学校为主的通识知识教育课程(通识)、以企业岗位实践为主的岗位/群能力实践课程(岗位)和以大师工作室为主的岗位/群专项技能培训课程(专项)等三大课程模块(其中,岗位/群能力实践课程、岗位/群专项技能培训课程两大模块属于企业课程,具有动态调整性,以适应企业产业升级、岗位变化的需求),建立“学校通识知识教育+企业岗位能力实践+工作室专项技能培训”三大核心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2. 四阶段
按照“学校→企业→大师工作室→企业”的学徒制人才培养特性,建立“学校通识知识教育→企业岗位能力基础实践→工作室专项技能培训→企业岗位能力顶岗实践”四个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体系。第一阶段,在第1、第2、第3学期学生在校内完成通识知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政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的学习任务。第二阶段,在第4学期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跟师傅完成岗位/群基础能力的实践任务,具备岗位基础能力,对岗位能力有更深认知,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第三阶段,在第5学期学生以学员身份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专业(或企业)专项技能课程的培训任务,并针对岗位实践形成的职业规划,强化岗位能力。第四阶段,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岗位顶岗实习(包括毕业设计),具备独立完成岗位生产的能力[11]。
(四)建立“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
拓展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室”联动,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企业生产现场设备资源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技术技能积累资源,共建融合实践教学、技能大赛、技能训练、鉴定考核、技术服务和职业素质培养等功能一体的“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
专业实训室依托校内专业群实训基地完成学生专业的基础技能实训课程。企业现场由企业人力资源部下设的“校企室”合作办公室,协调企业生产车间设立学徒实践的真实岗位,完成学徒企业岗位能力实践课程。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校内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高、精、尖”专项实训室以及世赛国赛、企业技术服务等技术技能平台,完成专业企业专项能力培训教学任务。
(五)建立“校企室”“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
改变传统的工学结合教学实施模式,按照“做中学、学中做、培中训”的要求,建立工学训交替、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专项技能训练“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在培养过程中,学习者将在“学校、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三个教学场所交替接受教育。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教学场所不同,学习者的身份将交替变换。在学校凸显出的是学生的身份,接受“教与学”第一阶段通识知识的学习任务,在学校教师的教育下完成文化基础课(包括思政课程)、专业基础课(或专业大类课程)以及基础技能的学习。在联盟企业,完成“做与工”第二阶段、第四阶段企业岗位能力实践的任务,学生兼具学徒(准员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接受企业及师傅的企业文化教育、崗位技能指导以及顶岗锻炼,辅助完成岗位生产性工作,学校辅助企业做好学生学习、管理工作。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学生以学员的身份,完成“培与训”第三阶段大师工作室专项技能训练的培训任务,在技能大师以及团队成员的技艺传授下,参与企业岗位必备的专项技能培训,接受以世界技能大赛、国家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及发展的新技术、新技能训练,以及真实地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新产品项目开发的实践。
数控技术等专业“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内容,主要由学校通识知识课程、企业岗位/群技术技能实践课程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专项技能培训课程等三大核心能力课程组成,交叉融合。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分为通识知识模块、岗位能力模块和专项技能模块。按照生产性质可分为非生产性和生产性两大模块。
(六)制定“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
专业与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按照“合作共赢、责任共担”原则,“校企室”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校企室”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技能大师建设标准、质量监控标准以及专业实施方案,逐步研究制定“学校通识知识教学标准+企业实践教学标准+大师工作室专项技能训练标准”三育人主体的人才培养标准,确保“校企室”一体化培养实施过程有标准、有监控、有指导。
(七)建立“校企室”“三导师”互聘共用的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建立“校企室”三导师制度,明确“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和工作室技能大师”导师的职责,共建三导师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激励制度,形成“互聘共用、专兼结合”的管理制度。学校教师由学校数控技术等专业“省级教学团队”成员和人文社科部骨干教师组成,负责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基础实践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企业选拔技术能手、能工巧匠、一线技术骨干等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企业导师,负责学徒岗位技术技能、顶岗实习以及企业文化熏陶的实践指导与管理。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技能大师由学校省市级技能大师以及外聘专家担任,承担数控技术等专业以及企业岗位专项技能的核心课程,以及由“世界技能大賽、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企业横向课题”转化的新技术、新工艺等技能操作培训与训练。同时,“校企室”广泛开展人员互聘、横向课题(新产品)联合开发、教师下企业锻炼、技术攻关等工作,培养学校教师、技能大师的实践能力和企业师傅的带徒教学能力,形成“校企室”互聘共用机制。
(八)建立“校企室”“多方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
1. 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式
紧紧围绕学历教育标准、企业用人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建立与之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学校通识知识教育+企业岗位能力实践+工作室专项技能训练”结合的考核评价指标,建立由学校、企业及专家、教师、技能大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参与的“校企室”一体化培养质量考核评价模式。参照“反应、学习、行为、成果”四阶段培训评估的柯氏培训评估模式,建立基于“柯氏培训评估模型”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2. 建立基于“柯氏培训评估模型”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校企室”一体化培养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在柯氏四级评估模型中除了学生满意度调查(反应层)以及学科考试(学习层)外,提出增加学徒职业能力提升(行为层)和学徒制教育对企业效益提升(结果层)的评价指标,形成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并在现代学徒制四级评价模型上,确定各层级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主体等,形成“多方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12]。
四、“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成效
(一)提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现代学徒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之一
作为三育人主体中高技能人才培养重要主体,将充分利用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师团队核心成员的带徒传艺、技术攻关以及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搭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等技术技能积累平台,不断把技能大赛、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等项目转化成优质教学资源,学生参与专项技能训练、技能大赛、企业技术服务等实践教学,不断锤炼学生的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力,为学生技能提升、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实践条件与环境。同时,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专项技能培训课程、技术技能服务项目、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项目)获奖等,实现与通识知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企业岗位能力实践课程等相关课程置换、学分替换等制度,深度融入到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设中,切实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主体作用,实现多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
(二)构建了“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现代学徒制培养特征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任务要求及特性,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和学生认知、学习发展的规律,以系统论、实践论为支撑,在校企合作双育人主体现代学徒制基础上,重点引入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形成“校企室”三方协同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数控技术等专业的先进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是对现代学徒制多元参与育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也通过“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可以有效解决校企合作“双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积累、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室”三方协同育人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符合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明显,试点学生技能水平均达到高级工级以上水平,有些成为行家能手,更是大型企业、职业院校等企事业单位的“抢手货”,100余名优秀学生被全省职业院校作为高层次技能人才破格引进担任专业骨干教师。同时,学生在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奖项400余人次。其中,获全国冠军9人,全国一等奖5项,全国技术能手4人,连续4届晋级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共10余人次。
(四)有效促进了学校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逐步培养形成一支由“全国冠军、全国能手、专家教授、省首席技师、能工巧匠”等高层次技能人才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世赛专家组成员2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全国冠军7人,省教学名师1人,能工巧匠2人,省首席技师2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1人。
(五)有效提升了学校社会影响力
通过试点,学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技能大师工作室被列入省级“优秀建设单位”,学校成为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数控车项目)、第43、44、45届浙江省集训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列入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
五、结语
针对高职现代学徒制校企双育人主体机制不健全、教学模式不顺畅、校企课程交融不深入,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从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视角出发,重点引入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与学校、联盟企业联合组建“校企室”三方协同的高职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多元主体育人模式,搭建了“校企室”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育人平台,构建了涵盖“通识、岗位、专项”三核心、四阶段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建立了“专业实训室+企业现场+大师工作室”三场所构成的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建立了“教、学、做、工、培、训”交替融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模式,建立了三方育人主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以及基于“柯氏四级评估模型”多元参与、四级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室”三方协同的高职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数控技术专业试点实施,着力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实践能力,探索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教育教学规律,积累三育人主体的高职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开展三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丽. 从三轮试点到全面推广: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的经验、问题与前瞻[J]. 职教论坛,2019(09): 137-141.
[2]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指南[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3.
[3] 冉云芳,付卫东.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我国制造业强国崛起的策略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 172-176.
[4] 李鑫,李梦卿.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建设的逻辑审视[J]. 教育与职业,2020(18):5-12.
[5] 姬瑞海,李存霞,潘荣江. “教、学、做、赛融合”培养数控高端技能型人才[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40-144.
[6] 孙翠香,毕德强. 困囿与突破:企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施困境与解决策略——基于17家现代学徒制企业试点的分析[J]. 职教论坛,2019(03):31-39.
[7] 崔发周.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标准与实施策略[J]. 职教论坛,2019(11):6-12.
[8] 吴南中,夏海鹰,胡彦. 1+X证书制度下教学变革的诉求、特征与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8):5-11.
[9] 潘玉成.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职教论坛,2017(23):53-57.
[10] 伊逊智,邓新治,贾九荣,等.“校厂一体、二元合一”中职现代学徒制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5):10-15.
[11] 王丹,赵文平. 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分析——基于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视角[J]. 职教论坛,2019(04):46-50.
[12] 逄小斐,谭穗枫. 现代学徒制多元学生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1):92-9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Path for High-skil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based on Tripartite Coope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and Workshop”
HU Xiaodong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ly modern apprenticeship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mechanis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ersonnel training is not sound, the teaching mode is not smooth,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urses is not deepened,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s not perfect, and the quality of high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these problem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technical skills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quality cultivation and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s, focuses on introducing high-skilled talent training platform of provincial-level skills master workshop. Schools and allied enterprises should jointly establish a training mode for high-skill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based on the tripartite coope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and workshop”, build a training platform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for the school, enterprise and workshop with “the main bodies of education based on teaching, managing and serving”, design a modern apprenticeship curriculum system covering the three cores and four stages of “general education, post, and special project”, create a moder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 base consisting of three place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room + enterprise site + master workshop” for multi-dimensionally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and practice, establish a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mode for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at alternately integrates “teaching, learning, doing, working, cultivating and training”, establish the talent training standard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main bodies of education based on teaching, managing and serving” and the multi-participating, four-level evaluation method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Cuviers four-level evaluation model”. These have been experimentally implemented in the specialty of CNC technology, which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talents in the same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school, enterprise and workshop; the main bodies of education based on teaching, managing and serv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high-skill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責任编辑:程勇)
收稿日期: 2020-12-29
基金项目: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研究: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jg20190869)
作者简介: 胡晓东(1978—),男,教授,浙江省胡晓东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高等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