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延平
(湖南女子学院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课程思政的提出可追溯到上海市2005 年设计实施推进的“学科德育”教育变革,课程思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2016 年12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次掀起了课程思政热潮和高潮。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等成为教育部门、高校和学界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焦点课题,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方面,高德毅等认为高校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目标[1]。何衡认为课程思政体是以课程为育人载体,把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是种新的育人理念和实践活动[2]。邱伟光等认为课程思政强调教师以传授课程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品德修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方法[3]。陆道坤等提出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环节,重视“隐性思政”,共建全课程育人格局[4]。宫维明等指出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内容和思政元素融入所有课程中,构建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完成全程育人、立德树人目标[5]。张岩、宋京津、关福远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阻力与对策[6]。
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方面较为丰富。毕玉江提出了财经类高校专业课程推行课程思政对策建议[7]。张南南以课程思政为视角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课教学改革[8]。魏少玲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视角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三全育人的教学改革[9]。卢晨以“国际经济学”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10]。崔广彬、郑岩以“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探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11]。张晓芳、孙西超、潘玉荣研究了“证券投资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12]。周燕华、杨婵探讨了“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13-14]。刘心占探索了“经济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15]。蒙懿、蓝艺花以无形资产项目教学单元为例探索了“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16]。李凌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探索了“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17]。张媛媛、蒋智杰、张宁研究了“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18]。姜美琴思考了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19]。李峰、马靖忠探讨了“市场营销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20]。
应用型高校商科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利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结合教师、教材和教学三个关键,把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四个重点,遵循课程设计、学生体验、教师引导、课程评价和深度融合五个环节,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教育、理性消费等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融入育人全过程,培养德才兼备的商科人才,培育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见图1。
图1 应用型高校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框架
教师和学生是商科课程思政主体,也是商科课程思政核心利益相关者。在把握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定期交流和座谈,加强商科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间的对话和交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使商科专业教师及时了解、学习和理解党政战略方针、法律政策、社会榜样事迹等动态信息。同时,商科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发现和挖掘身边的富含思政元素的商科案例并积极参与讨论,以引导商科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执业观和职业观。
1.教师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礼记》云:“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商科专业教师首先加强自身德育修养和思想素养锤炼,德育优先,加强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建设,帮助商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渠道,加强德育引导,商科专业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传道+授业”“立德+树人”,自觉成为立德树人的优秀典范和践行者,真正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防范“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商科专业教师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和德育水平决定商科课程思政成败。提高商科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使命感,压实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责任感,培养和提升商科教师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和德育水平,将课程思政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到商科教育教学中去,时刻对商科学生的价值引领,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结合。
2.学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新时代新要求,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是课程思政主体和主要对象,学生要避免有才无德、无才无德,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引导商科学生理解和遵循的商业伦理、经商之道、商人哲学,秉承和传承优秀的商业文化、商业精神、商业模式、商业品德;把商业精神植入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学生人生见识阅历,将其锤炼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商科人才。在课程思政目标导向下,通过商科专业课程学习,加强商科学生体会体验、感受感悟、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从而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养成良好的商业职业意识,具备商人职业道德,规范商业职业行为,做到敬业爱岗、遵循商业准则。
商科课程思政要把握好教师、教材和教学等三个关键,深入推动商科课程思政。
1.教师
德高为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课程思政的主体,也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和灵魂塑造的责任。商科专业教师应努力挖掘和提炼商科课程思政元素,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如财务会计课程注重经济业务和行为的核算和披露,教师则要注重提炼和传授“隐藏”的诚信、谨慎、职业怀疑等职业素养思政元素。又如“管理会计”课程注重内部管理决策,其思政元素偏重企业经营管理最优决策,教师则要着重价值观教育,使会计从业者充分权衡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与社会共生发展。加强挖掘和建设商科课程德育元素,强化商科教师育人职责,自觉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将教学与教育相结合,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2.教材
挖掘完善商科专业课程教材德育元素和德育内容,利用商科专业课程教材主导作用,善于发掘和完善商科专业课程教材隐性思政元素,优化专业课程内容,修订商科专业教材德育内容。如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和从业道德操守、法律责任等,其中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课程教材则注重完善会计职业素养和道德操守、法律责任等思政元素,补充其思政教育功能。
3.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指明了方向。商科课程思政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强调“三全”育人。商科课程思政是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充分体现在商科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设计和应用中,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将思政教育元素和思政教育功能融入教学环节,要求学生理解商业道德、企业伦理、社会责任等内涵,并能运用到商科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实现德育教学目标,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和有机统一。在实践教学方面,加强实践教学育人,贯彻德育元素,发挥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实地调研等实践课的思政教育功能和作用,将实践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方式之一,将社会实践作为立德育人的场地。引导学生自觉实践,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付诸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主动检验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创业精神、实干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在教学方法方面,利用包括案例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剖析法等教学方法和现代技术进行商科课程思政教学,采用教学互动、视频播放、案例讲解、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翻转课堂、雨课堂、实景操作、调查研究等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商科学生学与做、思与行,提高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商科课程思政要抓住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四个重点,将德育元素融入商科专业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教育等,构建德智体美劳协同育人的立体化商科专业教学体系。
1.强化课程建设
(1)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同向引领和同向构建,实现课程育人。商科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包括专业课、公共课等课程教学,深入挖掘专业课和公共课德育元素,促进“隐性教育+显性教育”相融合,构建“思政理论课+公共素养课+专业技能课”商科思政课程体系和“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专业技能课教师”商科课程思政德育人体系,优化商科专业课程设置,实现商科专业课“才育”与思政课“德育”的双赢,实现全人员、全方位和全课程的“三全”育人模式,构建商科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体系。深化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商科课程思政,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向,“显性思政教育+隐性思政教育”同行,构建“立德树人”商科课程思政教育共同体的课程体系。
(2)建设商科课程思政体系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1]。如会计学专业课程包括会计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经济法、审计学等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制定和审定中要充分考虑同步实现“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商科专业课程具有“两重性”“自然属性”是课程的商科专业属性,让商科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社会属性”是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这一属性,加强商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围绕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思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深入探讨商科课程思政元素,如“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等德育课程或德育专题,将思政元素融入商科课程教学,学诚信,讲诚信和守诚信,培养商业职业道德,传递诚信正能量。深化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商科学生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商科学生获得感,提升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激活商科课程思政活力。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指导商科教育根本性指导文件,是商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目标的实践化和具体化。重新界定商科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修订商科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特色,要符合商科专业实情,符合学校实情和学生实情,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把控课程思政教学的要求。在商科教学改革中贯彻实施课程思政理念,完善和修订商科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在商科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德育优先,制定出德育元素显著的商科专业课程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确保商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可操作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破解商科专业人才培养强理论、强应用、强实践困局,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商科人才。
3.修订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明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度和方法等规范性教学文件[22]。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挖掘商科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凝炼商科思政教育元素,把课程思政资源编入商科专业课教学大纲,把商科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大纲,修订和完善商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如会计学专业诚信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法治理念教育等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大纲中明确体现课程思政理念,明晰课程思政内容,深度挖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实现专业课程专业能力、德育能力和情商目标的统一,推动商科课程思政规范化和实用化,打造商科课程思政协同教育创新平台,引领商科学生成长成才成人。
4.完善教学内容
商科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融入包括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家国情怀、诚信守法、正确的择业观、执业观和职业观等思政元素和思政成分,增加商科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高商科课程思政育人教学内容比重,确保商科课程思政实效。
商科课程思政要重视课程设计、学生体验、教师引导、课程评价和深度融合等环节。
1.重视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作为商科课程思政基础环节,要让专业教师有意识地将育德目标融入专业课程目标中,要组建高效的、优秀的商科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要让商科学生在课程思政中感受和体验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追求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设计内容要结合商科专业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要符合商科学生德育需求和德育要求,课程设计内容具体化,课程设计目标明确化,课程设计操作可行化,课程设计体系细节化。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育德成为商科教育必要、必须和必然行为,实现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重视学生体验
学生体验作为商科课程思政必要环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积极自我参与、自我体验是课程思政的最优实现路径。商科课程思政注重学生参与性和体验性,增加学生体验学习成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领悟商科课程思政。强调商科学生个人经验、人生经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商科学生精神世界和生命意义的领悟,使教育回归本原、回归初心。商科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吸纳和理解德育教育,鼓励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增强学生对商科课程思政的认同感、获得感和体验感。
3.重视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是商科课程思政关键环节。课程思政是门技术,更是门艺术,是考验和考查专业教师德育能力,也是专业教师教育使命和教育担当。商科课程思政关键环节在于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关键在于“引啥”“咋引”“导啥”“咋导”。“引”的是德育方向和目标,“导”的是德育途径和路径。商科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和商科专业特色相结合,实现超越专业课程本身的目标。专业教师应具有德育意识、德育常识和德育敏感性,引导和激发商科学生解决德育问题、传承德育文化和培养德育情感,实现商科课程思政教育本原和初心。
4.重视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商科课程思政难点环节,是评价专业课程思政教学,通过构建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评价课程思政效果,有助于专业教师总结经验,完善专业课程思政路径。商科课程思政评价包括两个对象(含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含学校、院系和班级层面)、四个领域(含学校专业课程思政工作、院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班级和年级专业课程思政工作和学生专业课程思政评价领域)。商科课程思政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心得和体会、思政表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社会实践、工匠精神、家国情怀、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等。注重商科课程思政评价多样化和多元化,使学生掌握商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以问题为导向,以评价为路径,注重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习与生活的结合。商科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商科专业教师要设计商科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评价学生专业课程思政满意度与道德水平提升度,学生德育效果成为商科课程思政最终评价标准。
5.重视深度融合
深度融合是商科课程思政核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通识课程深度融合,实现专业课程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程显性教育深度结合。遵循专业课程知识内在体系与内在规律,把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结合专业课程自身特征和教学内容,找准最佳融合点。解决好商科专业课和思政课“两张皮”错误现象,破解思政课“孤岛化”,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力育人”。解决好专业课和思政课融合问题,并非生搬硬套地“转移嫁接”,而是潜移默化地深度融合。加强商科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融合,构建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一体两翼”课程思政体系,实现全课程协作育人教育模式。
课程思政突出专业课程立德树人导向,要求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做到价值引领和专业教育同频共振。商科专业要贯彻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立德树人,从课程思政入手,利用教师和学生两个群体,结合教师、教材、教学等三个关键口,将德育元素贯彻商科育人全过程,把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四个重点,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融入服务意识、团队意识、诚信、理性消费等德育元素或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职业行为,真正做到对党忠诚、思想过硬、爱岗敬业、为人民服务、德才兼备的商科人才。
总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商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目标;充分发挥商科课程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商科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教育效应,真正实现在商科教育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打造商科思政教育新生态。商科培养人才是未来的商业工作者,思想政治必须过关,道德品质必须过关。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建设商科课程思政,改革商科课程思政教学,通过商科课程思政建设,把正确价值引领、思想信念塑造作为商科人才培养内容,让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专业教育,贯穿专业教学,全方位、全过程地强化“新商科”人才价值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