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热点探析
——中小学校园安全SSCI 数据库(2000—2019)载文分析

2021-06-11 00:25王岚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图谱聚类领域

柳 燕,杨 瑾,王岚微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中小学校园安全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是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校园安全是中小学学校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近年来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发展趋势与动态如何? 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全面了解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前沿,为国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的学科建设、创新发展和研究范式的转变提供新的思路。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是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领域前沿知识的主要载体,可以代表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的核心关注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选取2000—2019 年SSCI 所收录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可视化的方法尝试呈现21 世纪以来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的进展与趋势,为国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把握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进展,加强国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SCI)是目前国际上人文社科领域权威的科学引文数据库,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基本上可以反映国际研究的主流与前沿。布拉雷德文献离散理论认为,某一研究领域多数核心文献通常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1]。核心期刊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文以SSCI 收录的文章为数据来源,用校园安全、平安校园、学生安全、安全校园等彼此交叠的四个概念为检索主题,对数据库2000—2019 年刊载的论文进行检索,尽可能较为完整地检索出与中小学校园安全相关的论文之后,以学科类别为“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和“Education scientific disciplines”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精练,得出原始数据990 个,排除了与主题相关性不高或重复的文献,最终得出了312 篇文献作为我们的原始数据。

(二)研究工具

采用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信息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 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数据记录主要包括文献的标题、作者、关键词、摘要、来源出版物和参考文献等题录信息。使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校园安全领域文献的年度刊载量分析;关键词、国家/ 地区、发文机构、作者的概况和知识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和基于关键词突现的研究前沿及趋势分析;绘制分时、多元、动态网络图谱。同时,对共引文献、耦合论文及共引作者的文章进行文献阅读,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来更准确地解读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热点和走向。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现状

1.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文献的年度刊载量分析

2000 年以来,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论文数量总体上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见图1。从图1 可以看出,从2000—2008 年,期刊文献刊载量相对较少,文献刊载量维持在个位数;2008—2017 年,文献刊载量比较稳定,平均保持在10—20 篇之间;2015 年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数量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 年论文达到了45 篇。在近年来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从技术理性范式转向人文主义范式的趋势之下,学者们开始关注中小学校园安全体验、文化、认同等内在经历和体验,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2.研究国家/地区分布

表1 选取了在2000—2019 年之间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权威期刊发文数量排名前列的国家。从表中可以看出,21 世纪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研究整体上以发达国家的实力较强,各个国家之间文献发表数量差异比较明显。美国作为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的代表性国家,21 世纪以来发文数量为241 篇,占整体文献数量的77.2%,是排名第二的加拿大和以色列的17 倍,充分显示了其在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的实力,也凸显出了该领域研究美国学术地位在全球的显著优势。我国在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的研究较少,发文总数排名第六,发文量只有6 篇,占整体文献数量的1.9%。我们运用Citespace 图谱量化软件对国家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可视化图谱共有28 个节点,19 条连接,网络密度0.0503。通过图2 可知美国与其他国家在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领域的联系较多,而其他国家彼此之间的联系则较少,以美国为中心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合作网络较为完善,但是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合作网络还是有待建立与完善。美国在其合作网络的建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

表1 中小学校园安全发文量领先的国家和地区

图2 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国家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3.学术机构分布

如表2 所示,从学术研究机构的分布来看,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发文量居六本期刊的前两位,以色列的巴伊兰大学居第三位,美国的罗格斯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分居第四和第五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发文量列前十的唯一非高校学术机构居第六位,美国的列密苏里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密歇根大学列第七到第十位。看出美国的学术机构在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领域居于绝对领先地位,而中东国家以色列的巴伊兰大学在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领域也占有重要地位。我们运用CiteSpace 图谱量化软件对机构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可视化图谱共有246 个节点,221 条连接,网络密度0.0064。通过图3 可以看出,对中小学校园安全进行研究的机构之间联系较为密切,尤其是弗吉尼亚大学,其中心性为0.1,绝大多数机构都和其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合作网络较为成熟。

表2 中小学校园安全发文量领先的学术机构

图3 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主要学术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4.研究者合作网络分析

21 世纪以来,研究中小学生校园安全的国际研究者中,在SSCI 来源期刊发表文献三篇及以上的作者如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发表文献最多的是Deway Cornell,发表了17 篇文献,其次是Catherine P Bradshaw、Sarah Lindstrom Johnson、Anne Gregory、Benjamin W Fisher、Donna Cross、Francis Huang、Yaacov B Yablon 等,他们都是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的重要国际研究者。

表3 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主要国际研究者

我们运用CiteSpace 图谱量化软件分析中小学校园的相关研究文献,将上述筛选过的312 篇文献导入CiteSpace 软件以后,以作者为节点进行合作网络分析,可视化图谱中共有407 个节点,406条连接,网络密度0.0049。从图4 中可以看出,专注于中小学生校园安全研究的作者还比较多,作者之间有一定合作,但集中度仍明显偏低,过于分散,说明虽然个别作者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是研究者之间并没有建立一个大规模合作网络。

图4 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主要学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二)基于文献共被引的知识基础

为探究各个期刊在不同时间所聚焦形成的研究主题,利用CiteSpace 知识可视化软件,形成文献共被引聚类图谱与突现主题词的叠加图(采用LLR 算法),通过分析整理得到表4。表4 呈现了10 个主要聚类主题,以及各个聚类的大小、轮廓值、平均发表年份和LLR 算法中的标签词等信息。以聚类0 为例,该聚类共有89 个节点,轮廓值为0.768,引文发表的平均年份为2011 年,聚类标签为:学校安全措施、学校环境、回避行为、防止校园枪击事件、安全措施、高中枪击事件。综合分析发现,新世纪以来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文献共被引图谱聚焦的研究主题大致分为10 个主要聚类,分别是:学校安全措施、多层次的方法、中学生、高年级学生、安全问题、大型中学、自杀行为、风险因素、调节作用、偏见基础的欺凌。

表4 文献共被引网络主要聚类图谱及标签信息

文献共被引关系反映了研究方向或研究主题的关联,两篇文献共被引的频次越多,说明他们所代表的学术研究方向的关联性越强,由此推论,由多文献间的共被引关系形成的文献共被引图谱,可以反映某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以及演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文献。图5 显示了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的知识基础和研究前沿演变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高被引经典文献及其聚类分布的情况。高被引文献是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论文。根据表中显示,中小学生校园安全领域排在首位的高被引论文是聚类4“安全问题”中的文献“Thapa A,2013”,被引频次为40 次,前10 篇高被引文献中,聚类4“安全问题”的文献有3 篇。

图5 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文献共被引图谱聚类图

高突现论文是指那些被引频次在某个时间维度上出现突增的论文。突现值高代表这些文献在相应的时间区间里受到了较多的关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该研究领域在相应时间段的研究趋势和热点[2]。如表5 所示,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排在高突现文献首位的是聚类4“安全问题”中的文献“Thapa A,2013”,被引频次为40。在前十篇高突现文献中,有3 篇来自于聚类4“安全问题”,而聚类5“大型中学”、聚类6“自杀行为”和聚类7“风险因素”则各有两篇。

表5 前十篇高被引论文

(三)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关键词是文章主题的概括和作者研究重点的高度提炼,从文献的标题和摘要中提炼,对其进行共现分析,可以挖掘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的核心知识节点,展现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研究范式,揭示一个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3]。利用CiteSpace 图谱量化软件对312 条文献进行关键词被引共现分析(Keywords Co-citation Analysis),得到中小学校园安全关键词共被引图谱(图6),图谱中共有395个节点,891 个连线,网络密度为0.0115。

图6 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

在图6 中,“十”字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次数,关键词字体越大表示其中心性越强,即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概率越大。关键词的出现频次高低意味着研究热度高低,对关键词进行频次分析能够反映国外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热点。中介中心性又称中间中心性,中间中心度(centrality),是判断关键词网络中节点重要性的指标,是节点重要性的量化,中心度较大的节点容易成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在CiteSpace 节点类型中选择“Keyword”,对312 条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按照频数和中介中心性将排名前20 关键词排序列出如下表6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出现频次居于前列的关键词是“受害”“暴力行为”“青少年”“行为”“学生”“安全”“学校安全”“儿童”“学校气氛”等。从中心度角度分析,如果关键词的中心度值大于等于0.1,可以评价该关键词具有高中心性,在合作网络中具重要影响力。排在前20 位的关键词中心度大部分大于等于0.1,说明它们在共现网络中的关键性地位和作用。其中居于前列的关键词是“儿童”“调整”“犯罪”“健康”“干预”“态度”“侵害”“学校”“青少年期”等。由关键词和中心度可以看出,国外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关注点较为多元,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

表6 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热点词数据表(2000-2019,前20 名)

综合比较,选用CiteSpace 提供的LLR 算法进行聚类主题提取,分析形成关键词共引网络,得到13 个聚类。成像后CiteSpace 提供的指标显 示ModularityQ=0.7483、MeanSilhouette=0.4883。ModularityQ 代表网络模块数,得到的值越大表明网络聚类效果越好,通常ModularityQ 在0.4~0.8之间,说明聚合效果符合或接近预期要求。每个聚类应具备足够相似性,相似性程度可以通过MeanSilhouette 指标反映,该值越接近1 代表网络同质性越高。虽然平均S 值不高,但单个聚类S 值高。可见,国外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同一聚类同质性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如携带枪支、吸食毒品、同伴斗争、班级行为、学生行为、态度等;(2)校园安全造成的影响:如影响安全、学习环境等;(3)校园安全的应对:如法律效力、保护性因素、威胁评估等。

结合图6、表6、图7 和二次文献探析,21 世纪以来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为:

图7 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热点聚类知识群

1.影响校园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校园安全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携带枪支(To carry guns)、吸食毒品(Drug use)、暴力行为(violence)、班级行为(Class behavior)、学生行为(Student behavior)、态度(Attitude)等方面。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一直是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热点和关键。特别是对于认识和防控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而言,明确影响校园安全的因素是认识和防控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第一步,为此学者们进行了多项大样本调查[4]。有研究认为,校园安全是指人类行为可能对学生的福祉造成的任何威胁。这种类型的行为可能是自我造成的(例如,不当使用)或由他人强加的(例如,人身攻击)[5]。相关研究发现,身体欺凌是许多地区最常见的欺凌行为,在北美和欧洲,心理霸凌行为最为常见;其次是性欺凌,这也是校园安全问题的最主要表现形式[6]。有研究者认为,暴力工具的使用和青少年吸食毒品会打破校园平衡[7],滋生校园欺凌行为[8],给学校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

2.校园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

校园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安全(security)、学习环境(The learning environment)、学习成绩(Study result)、学校风气(School ethos)、伤害(damage)、学业成就(Academic achievement)等方面。几乎所有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担忧最终都会落脚在因校园安全问题带来的具体负面影响上,而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全方位的。有研究认为,学校中的任何犯罪或暴力事件不仅会影响到所涉及的个人,还可能扰乱教育过程以及旁观者、学校本身和周围社区[9]。对于学生来说,学校的受害可能会产生持久的影响。除了经历孤独、抑郁和调整困难之外[10],受害儿童更容易逃学[11],学习成绩不佳、辍学[12]和暴力行为[13]。有的研究者从对教师影响的角度分析,认为校园安全问题带来的教师受害事件可能导致教师就业率下降甚至完全脱离教师岗位[14]。有的研究者认为,枪击事件、霸凌及暴力行为等校园安全问题,会严重损害健康和安全的学校环境,使学校内部充满暴力和混乱[15]。

3.校园安全的保障举措

校园安全的保障措施集中在法律效力(The legal effect)、保护性因素(Protective factor)、威胁评估(Assessment of the threat)、儿童心理(Psychology of children)、行为干预(Behavioral interventions)、社区支持(Community support)等方面。对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有效保障校园安全,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基于此,相关研究对于如何保障中小学校园安全提出了多元化的建议。研究者们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家庭所环绕的安全环境中成长,并拥有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未来[16]。有研究认为,学校安全是一个宏观层面的现象,而不是微观层面的问题[17],应构建起联邦政府、州、学校为主体的中小学校园安全三级治理体系,实现三级协作、多方联动,以从根本上应对校园安全的诸多威胁。联邦和州政府层面应注重发挥政策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校园安全提供保障;学校应着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18]。有的研究者则从校园安全的结果层面出发,提出针对校园暴力最有可能的参与者和受害者,应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密集和协调的服务[19]。有的研究者提出,通过构建起包括培训、监测、评估安全预防机制等在内的校园安全保障机制,保证学校和社区资源为中小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环境,回应校园暴力威胁事件的发生[20]。有研究认为,应充分调动相关人员组织参与校园安全保障工作[21],如设置驻校警察[22]、聘请心理咨询专家[23]等。有研究者则认为,中小学校园安全建设是一个多元合作的过程[24],社区、教师、学生、家长、公务人员、心理专家、政治与宗教领袖、学者以及企业家、社区人士都应以专业协作的形式共同参与进来[25]。

(四)基于关键词突现的研究前沿及趋势

利用citespace 中“TimeZone View”功能,对国外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热点根据时间趋势进行分析,形成时区图。从图8 可以看出国外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一些突现关键词,这些突现关键词可以反映一定时间区间内的研究趋势。从图可以看出,2000—2010 年研究的关键词有“儿童”“受害”“欺凌”“效力”“犯罪”“法律责任”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外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起步早且数量较多,国外学者关注到了校园欺凌这一重要的中小学校园安全话题,并且积极探讨如何干预、应对校园欺凌,如建立法律机制等,并评估措施产生的效力;2011—2014 年研究关注校园安全本身,也仍延续了前面校园欺凌的热点,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如存在“联合”“班级管理”等关键词,学者们在积极探讨如何联合多方面多渠道来干预和应对校园欺凌这一重大话题,更加完善措施。同时出现了新兴关键词如“学业成就”等,关注校园安全作为影响因素如何影响学生在校的情况,拓宽研究广度;2015年之后研究更加多样化,学者关注学生行为表现与校园安全的相互影响,由此看出国外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从更多方面来关注学生和校园安全。

图8 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时区图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

1.从21 世纪以来国际权威期刊的刊物刊载量来看,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的研究文献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从2015 年开始进入文献数量的快速增长期。

2.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的发文数量和发文质量居前四,其中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和以色列的巴伊兰大学等机构是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成果最为集中的学术研究机构,形成了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研究的中坚力量。中国大陆的中小学校园安全国际化研究虽取得一定进展,但研究机构分布比较分散,还未形成紧密的学术合作网络。

3.21世纪以来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大致集中在学校安全措施、多层次的方法、中学生、高年级学生、安全问题、大型中学、自杀行为、风险因素、调节作用、偏见基础的欺凌等方面,研究的内容具有多学科、实证型和问题意识的特点。

4.21世纪以来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焦于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同伴侵害、儿童心理健康、校园欺凌、法律效力、校园环境、社区支持等方面,研究趋势转向了青少年行为和心理干预研究。学生行为、班级建设和校园欺凌干预是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域研究的前沿和趋势。

在新时代国家将日益重视青少年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对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知识图谱进行分析,有助于反思和审视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中的问题,探索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发展方向,对国内中小学校园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第一,把握“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主线,聚焦中小学校园安全的核心问题。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根本价值就在于明确如何营造文明和谐的中小学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从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热点的演进来看,无论是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学生伤害,还是到学生行为矫正及班级管理,一直都沿着“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研究主线,聚焦中小学校园安全所涉及的核心问题[26]。我国的中小学校园安全既有与国际上相同的问题,也有因具体国情而存在的特殊情况。我国中小学校园安全层面,一方面有长期存在的既有问题,也有随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出现的新问题,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行政导向和市场资本导向,不搞“一时兴起”或“行政意志”支配下的研究,不偏离研究主线,聚焦学生行为、班级建设和校园欺凌干预等中小学校园安全核心问题本身,在学习借鉴国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中国语境”。

第二,以多元融合的研究理念,构建系统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方法体系。当前,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的研究方法已经实现了从“单一视角、机械化表层描述性的教育研究方法”向“多视角、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合的多元化研究范式”的过渡与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立场和学术规范。国内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应尝试运用多元研究方法,通过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融合,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构建系统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方法体系,进一步深化对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师生伤害等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领域诸多核心问题的认识,全面反映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本质特征。

第三,以多层面、多学科研究视域的融合拓展研究视野,全面探究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美国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也说:“教育的一切主要问题,在实质上都是富于哲理性的问题。”[27]特定视野下所形成的思维习惯常常会成为一种思维定势,进一步窄化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国际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综合了政治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发挥了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多学科协同优势,较为全面的体现了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应对策略。而我国的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一度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的视野,将研究内容聚焦于中小学校园安全的定义、特征、模式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对策等,忽视了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探究中小学校园安全的丰富内涵需要我们融合不同学科,从不同维度、层次深入分析。因此,只有立足于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家庭和社区等多个层面,综合政治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以问题为中心,紧密围绕当前中小学平安校园构建等多元需求,不断拓展其研究视野,真正实现多学科研究视域的融合,才能促进中小学校园安全研究的多元发展。同时,由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对于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的研究应尽量避免“单打独斗”,应以多层次协同理念,发挥集群优势,构建起国家、学术机构及作者三个层面的研究合作网络。

猜你喜欢
图谱聚类领域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中医药知识图谱应用现状分析及痴呆痰瘀互结证知识图谱构建探索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绘一张成长图谱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