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融媒体”对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契机和新挑战,提出“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创新机制和举措:树立“融媒体”理念,把握“融媒体”的发展趋势;以高校“融媒体”为传播中心,积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政府健全“融媒体”监管保障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整合“融媒体”丰富资源,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搭建“融媒体”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时刻关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培养“融媒体”高素质优秀团队,提高“融媒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水平。
【关键词】融媒体 新媒体 高校学生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048-03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得益于计算机多媒体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资源逐步从网络电脑客户端整合到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客户端,催生出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为载体的“融媒体”“自媒体”等新兴媒体,它们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逐渐处于弱势。新兴事物的诞生总会催化出新的社会变革,作为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又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思想波动。面对新兴媒体的冲击,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性地开展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阵地,提高政治站位,提升高校育人的实效。
一、“融媒体”的概念、基本特性及其表现形式
“融媒体”的概念是由“媒介融合”发展而来的,是数字化电子产物的新表现形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正被不同形式的媒介运用数字编码解码技术整合或融合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中,产生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介质即时交互的新功能,还为用户提供在线讨论、信息反馈、点赞、收藏、转发、评论、打赏等多种功能。从外在形态看,“融媒体”不只是简单地整合各个传播媒介,而是从内在核心上,由外至内在本质和功能上有机融合各个媒体介质,从而催生新媒体的全面融合性、信息传播主导性、交流双向互动性,更易于广泛传播和互动交流,更具有时代感。信息传播的效果从单一性转向多元化,从区域化拓展至全球化,从简单表面化转向全面纵深化。
(一)媒体全面融合性
“融媒体”是一种新兴媒介,技术上融合新兴媒体在传输方式、信息技术、感官体验、交流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和特性,内容上是将各种传统媒体的资源信息、思想观念等内容进行整合,消除二者之间相互独立的形态;形式上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呈现出来。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逐渐消除了相互独立的状态,开始逐渐进行融合,其优先整合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的优质内容,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信息设备作为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载体,再进一步通过优化媒体传播内容、方向,精准地对潜在受众用户进行推荐。优质内容会被用户阅读、收藏、评论或转发,逐渐形成更大层面的影响,呈现出资源、内容和技术等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这种效应是“立体式”“一体化”的传播。因此,“融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优质内容筛选、精准用户投放、信息传播准确等任务,推动信息的传播,提升和增强阅读行为及传播功能的效果。
(二)信息传播主导性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是由大数据的算法和机制决定的。首先,经过大数据的算法分析和数据筛选,会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一些信息,当用户打开信息浏览、评论、点赞、转发都会被视为有效反馈,反馈量越大,传播量就越大,范围更广。而没有反馈的信息将会减少推荐,甚至停止推荐。得益于大数据的算法和机制,一条网络信息是否有价值就在于用户的阅读行为,信息传播主导权就取决于用户群体。这是因为,一方面,“融媒体”传播的对象群体会高度关注媒介内容,随时关注发布的信息,并决定是否接收和观看,他们掌握着主导权;另一方面,“融媒体”信息传播方需要了解被传播对象群体的实际需求和用户体验,才能够生产出优质个性定制化内容,才能满足阅读的需求。“融媒体”虽然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但是作为传播的对象群体却具有信息传播的主导性和决定权,他们决定了信息接受的程度和范围,因此,这样的传播目标用户更明确,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三)双向交流互动性
传统媒体传播方式最大局限性是单方面传播,难以实现双向互动功能。与之相比較,新兴媒体资讯内容丰富多彩,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提供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对象更明确,推送更精准。每当“融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时,用户不仅是作为信息接收者阅读信息,还会进一步完善信息内容,更正核实信息真实性,或者发表意见和观点,或者收藏、转发信息,或者留言评论。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增加用户体验和存在感,极易产生用户黏性,使信息传播更有价值和影响力。
二、“融媒体”对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契机和新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可以从精神层面塑造大学生坚定的革命信念、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成为遵纪守法的社会好公民。在“内容为王”的新兴媒体时代,微视频、电子刊物、数字故事等丰富的素材充实了“融媒体”平台,也为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融媒体”平台这样广泛的空间。教育工作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仔细甄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的“融媒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一)“融媒体”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新型渠道
“融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主要是依靠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弥补了传统纸质媒体、电视媒体传播速度慢、辐射覆盖小、缺乏交互的缺陷。“融媒体”具有快速、灵活、便捷、高效等特点,而且具备传统媒体缺乏的交互功能。使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进行编辑,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信息表现方式更加精彩,并且有双向互动功能,具有良好的用户黏性,具有较大的网络影响力。通过“融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在学生智能手机上安装“融媒体”App,及时向学生推送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通过后台监测阅读情况;二是要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鲜明的内容,如红色革命、励志成长、思想健康等积极上进的网站和专题板块;三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社区线上线下活动,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动态和意识形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融媒体”覆盖广、传播快、效率高,可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校聚集着一群思维活跃、激情四射的年轻大学生,他们年纪相仿,兴趣广泛,敢于尝试新生事物并乐于分享,提出自己独立的思想观点。社会上的热点事件或新鲜事物在大学生群体中极易散播。“融媒体”可以充分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特点与优势,为大学生提供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网络素材,从而很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关注网络意识形态,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等,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方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满足大学生一定程度上的精神需求,缓解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的年轻一代大学生,“人手一机”已经是常态。一方面,大学生只需要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物质方面需求,例如,网上购物用淘宝、拼多多等,外卖服务用美团、饿了么等,出行用车用滴滴出行等。另一方面,“融媒体”还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方面需求,例如,微博、微信等满足社会交往需求,抖音、快手等记录美好生活,酷狗、猫眼电影等满足娱乐的需要,而智慧职教、MOOC、腾讯云课堂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第二课堂知识。丰富的“融媒体”网络资源带给当代大学生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缓解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四)“融媒体”有利于净化网络不良资讯,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
大学生由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极易轻信网络谣言,受到网络暴力迫害,甚至肆意传播色情信息,做出有损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的事情。“融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宣传平台,要积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要不断净化网络“融媒体”环境,过滤掉不健康、不正确的信息内容,为大学生远离不良的网络信息侵害、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融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创新机制和举措
(一)树立“融媒体”理念,把握“融媒体”的发展趋势
“理念”是运用“融媒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前提。“融媒体”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新兴主流媒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毋庸置疑会受到“融媒体”的深刻影响。只有跟随“融媒体”时代的脚步,把握“融媒体”传播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占领思想意识领域的制高点,牢固“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理念。因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跟“融媒体”发展趋势。可以按以下几点开展工作:第一,要建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媒体”监督体系;第二,发布信息内容要整合并革新媒体制作和传播的流程模式;第三,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竞争力。相信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能夠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以高校“融媒体”为传播中心,积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
互联网上虽然各种信息资源素材很多,充斥着各种不同的言论观点,但是这些信息是没有经过遴选甄别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可能会有不良内容,甚至掺杂着西方社会“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堕落的道德价值观。一些大学生因为涉世未深,不明就里,极易被人煽动教唆酿成大错。“融媒体”作为大学生日常密切使用的媒体介质,时刻都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情况。“融媒体”要全面整合微博、微信、QQ等媒介资源,作为信息传播中心的主阵地,积极地在网络上大力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健康的网络氛围,牢牢把握舆论主流渠道。
(三)政府健全“融媒体”监管保障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
在“融媒体”背景下,政府必须建立与之相关的政策和监管机制,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沿着正确、科学、可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是建立监管机制,将“融媒体”落实政策实施情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绩效成果作为考核指标进行考评;二是加强学习培训,要掌握“融媒体”创新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能力;三是形成定期巡查,对具有典型引领案例要加以推广,对具有引领作用的高校予以表彰,对落实工作不到位的高校要予以通报。
(四)整合“融媒体”丰富资源,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国家主流媒体在探索保持传统媒体优势的同时,也在深度融合新旧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网等都成立了“融媒体”创作中心,整合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微博、微信或抖音等发布有价值、催人上进的信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多形式、多样化、多渠道的方式将信息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例如,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传播国家主流“融媒体”播放量较高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等;一些新闻热点可以制作成情景式短视频给大学生观看,并引发其思考,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认知能力;要打造高质量的优质主题学习网站,如学习强国、红色革命等主题网站;鼓励大学生掌握新媒体融合技术要素,摸索和熟悉科技的发展趋势,创新思想政治思维意识,拓展思想政治眼光,提高思想政治意识境界。
(五)搭建“融媒体”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时刻关注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
部分高校已经申请建设了学校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等。这些官方公众平台虽然也有不少教师、学生关注,但活跃度不高,学生能真正参与互动的比较少。究其原因,在于平台发布的信息过于正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不受思维活跃的当代大学生群体的青睐。由于缺乏兴趣和互动,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忽略平台发布的信息,甚至置之不理,乃至取消关注,高校思想政治官方平台逐渐成为摆设。因此,为了适应“融媒体”的快速发展变化,负责运用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人员必须进行定期培训,学习网络语言,熟悉网络习惯,关注网络热点。用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如在线互助活动、有奖问卷调查、网络问答比赛、积分回馈奖励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融媒体”信息平台各项活动,促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地展开。
(六)培养“融媒体”高素质优秀团队,提高“融媒体”的信息处理技术水平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路径和呈现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用户个性化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导致“融媒体”制作技术水平相应地提高了,从而对高校“融媒体”运营和技术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职业标准和要求。组建“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运营团队,可以适当考虑将学生纳入团队建设范畴,他们作为教育主体和参与主体,可以及时搜集和反馈“融媒体”信息传播状况。学生对大学生群体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是最了解的,由学生参与制作、发布和管理“融媒体”信息内容,无疑能够缩短大学生群体之间的距离,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形成各种媒介载体的聚合效应,取得实际的传播效果,从而能够建立良好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邓美茹.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2]黄夏歆.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新闻学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2019(12).
[3]岳阳.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
[4]温丽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J].高教论坛,2018(5).
[5]杨武成,姚海田,于露.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J].高教学刊,2016(20).
注:2019年度广西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互联网+时代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价研究”(2019KY1577);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全面实施‘三全育人探索与实践”(GXGZJG2017A075)
【作者简介】农建诚(1979— ),男,广西德保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