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阐述“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教育“三全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分析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施要求,提出基于“立德树人”构建党建+教师+网络+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三全育人”模式,论述实施路径:统筹规划,构建“大思政”育人管理体系;夯实“立德树人”,构建全员育人协同机制;拓宽育人渠道,构建网络育人平台;特色育人,构建校园内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 立德树人 三全育人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045-0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教育的灵魂和使命。聚焦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形成高职院校教育合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实施路径,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环节。
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教育“三全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使命,是我国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因此,应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提升理论知识、传授职业技能、开展实践训练的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出发点,进行渗透性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取向辨别、职业道德养成、工匠精神传承等思想引领。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条途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高职教育思政育人体系,切实推进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够深挖高职院校专业行业特色,为就业的行业企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这也是高职教育的使命所在。
(一)“立德树人”要先明确为谁培养人,强化教育初心
古人云,“文章千古意为高”,写文章一开始就要先“立意”。同样,人才培养也需要一个“立意”,这就好比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样,“为谁培养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个“立意”实际就是要先明确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为谁服务,以什么样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来培养人,这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因此,“为谁培养人”是“立德树人”的首要环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四个服务”明确要求,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力不足、推力不够、找不到发力点,是因为忽视“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无论在教育方式上有多少新意,在教育内容上有多少价值,借鉴多少古今中外的先进成果,都是没有灵魂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突出强调了“为谁培养人”的使命性要求,就是强调教育的初心,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高等教育思政教育工作,只有不忘这个初心,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二)“立德树人”要回答培养什么人,强化方向引领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育的落脚点。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连接的人越来越多。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自媒体的兴起使人人都可能成为受众。高职院校的学生政治意识不够敏感,加上自我意识与自主能力之间存在强烈的反差,容易受不良信息所诱导。高职院校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把“立德树人”作为价值践行的着力点。高职院校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即“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培养方向错了,当代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危机、价值观扭曲现象,就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高职院校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堅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他们的“四个自信”和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他们立志听党话、跟党走,踏踏实实修好品德,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三)“立德树人”要明确如何培养人,强化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需要整体布局。党的十九大以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需要横纵贯通的知识,需要全方位育人的实践工作,需要构建各教育载体全过程的充分协同,坚持学校育人与企业育人的共同合力,最终达到育人目标。德育在我国高校教育工作中历来受到重视,高职院校创新各种德育活动以及改革方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难发现德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专业课教师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学科建设、传授专业知识,无法顾及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认为思政引导是思修课教师或者辅导员的工作,不能很好地结合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更倾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机制,打通专业壁垒,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形成人人是育人主体、处处是育人课堂的育人环境。
二、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施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开展各种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及网络自媒体发展,?德育师资素质良莠不齐,德育工作方法创新匮乏。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高职院校领导应全面认识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政治实践模式是新形势发展新要求,“三全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
(一)全员合力育人,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全员育人即育人主体,要求高职院校中的每位教职员工共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强调各岗位教职员工都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根本,结合本职岗位做好育人工作,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四位一体”的教育闭环,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大格局,形成以育人为中心,重点在“全”上下功夫。育人工作应有一定的制度依托,构建一个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育人机制。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更为强调学生技术技能操作水平,企业调研的反馈也更加倾向于学生实习就能动手操作,建议思政类的课程尽可能合并或者减少课时,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的练习操作技能方面,减少企业的培养成本。而家长和学生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虽然也举办很多活动丰富学生的德育实践,但用单个的大活动凑成整个学校的年终德育工作总结,活动、部门、队伍相互之间没有联系,各自负责人也不一样,工作不交叉都是独立存在,难以系统地构建大思政格局,从而导致“两张皮”现象。家庭作为学生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启蒙阵地,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新时代的大学生进入高校,学校教育虽然起了主导作用,但是不能隔断学生的家庭教育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教育的影响。因此,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要形成全员育人大教育氛围,就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育人制度、强化教育引导、重视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全面推动铸魂育人工作有效开展。
(二)全程协同育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全程育人,指的是育人路径是多样化的,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始终,从入学到就业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是育人的路径。高职院校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时,应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结合大一到大三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连贯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在思政内容上,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根据学年的不同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有步骤、有计划、有策略地完成每一阶段对学生的引导,发挥思政课与专业课的协同效应,将育人资源渗透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实现共同育人。全程育人主要从时间的维度上进行,第一,强调育人过程的连贯性。教育者对教学内容进行转化,并传播给大学生后,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性地接受,这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是对教育者教学效果的反馈。第二,强调育人过程的完整性。育人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各学科间相互支撑,只有相互联系与贯通,才能构成完整的全程育人。第三,强调育人过程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整个世界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因此,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深挖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丰富学生活动形式和载体,以过程的形式来开展活动,通过过程来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
(三)全方位覆盖育人环节,推动育人工作目标的实现
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存在不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问题,无法形成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全方位育人就是希望社会不同层面,家校不同的角色,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有效融合,从不同角度拓宽育人途径,实现育人时空全覆盖。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接收各种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需要从线上、线下两方面抓起,线上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还必须抓住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创新教学设计。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但对理论知识的接收与理解慢,应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线上,各种新闻媒介、短视频平台以及微信公众号,使得学生易于接受碎片化的观点,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杂乱无章的不良信息需要育人主体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此外,校内校外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场所都应该作为全方位育人的阵地,党团组织、第二课堂、实训实习、校园文化以及网络等载体,都要为学生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做好舆论引导,德育与智育要兼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谱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三、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倡导“三全育人”,始终以育人为本,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育人优势,全校上至领导机构,下至各级院系、部门等,都要统筹推进“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党建+教师+网络+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三全育人”模式。
(一)党建层面:统筹规划,构建“大思政”育人管理体系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纲领。第一,顶层设计。坚持党的领导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不能流于形式,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应完善顶层设计,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以国家政策为导向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从细节处落实育人目标。第二,明确任务。“三全育人”工作总目标是“立德树人”,要把“三全育人”工作放在學校思政工作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通专业壁垒,共推“课程思政”建设,确保大学生能听党话、跟党走,帮助青年大学生统一思想,提高站位。第三,保障措施。建立党政联席“三全育人”工作小组协调推进,各部门系院间需紧密合作。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课、校园文化建设四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平台,保障思政课教师、党务工作者的待遇,确保思政专项经费专项专用。第四,打造特色。全国“三全育人”试点院(系)有92个,要建立各自院(系)的品牌特色,首先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上来;其次以“十大育人体系”为依托,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品牌。
(二)教师队伍:夯实“立德树人”,构建全员育人协同机制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三全育人”中的全员育人,指的是全体教职员工,他们应当充当思想引领者、行为规范示范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增强“立德树人”责任感。
第一,加强专任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相融合,使课程育人落到实处。“三全育人”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讲授,还需要全员、全程、全方位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专业课教学,其具有潜隐性、延时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思政课教师是学生价值引领的主力军,应同时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帮带助推作用,共同合作并挖掘专业课中一切可利用的德育元素,融合各种力量,构建全员育人团队。第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是接触学生时间最长的教职工队伍,其日常工作为巡查课堂、下宿舍、开主题班会、与学生谈心、参与学生的班级活动等,对学生思想变化的了解最深刻,是学生日常思政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和骨干力量。发挥辅导员的骨干作用,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重视心理咨询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和其他教辅人员的作用。加强对教职工思想觉悟和育人水平培训,凝聚教职工力量,整体提升教职员工的精神风貌,全员要树立育人“一盘棋”的观念,相互支撑、形成育人合力。
(三)网络方面:拓宽育人渠道,构建网络育人平台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各高校出台的“停课不停学”、“宅家不宅心”、战“疫”美食等德育方面的线上教育也在增多。各高职院校应该认真总结抗疫期间的网络平台育人的新渠道,打通网络育人的新思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学生所偏好的主流媒体,实现网络育人目标。首先,借助正能量的影响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英雄人物,全媒体都在积极宣传国家脊梁、中国精神、制度自信、大学生志愿服务等,很好地营造了网络传播的舆论正能量,也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思想道德课程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分项目分主题开展德育活动。借助学校官网、易班、美篇、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传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校园文化艺术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德育和价值观引领融入校风、校训中,高品质和强效应地在官网宣传,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
(四)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育人,构建校园内全方位育人
文化教育阶段,以人文素质教育为重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校园文化育人基本功能的展现,高职院校应结合校情,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建设。第一,在规划整体建筑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将已有的建筑形成一个统一性强、关联性优的整体,打造有内涵、有特色的建筑布局。利用现代技术,如喷绘、校园雕塑、3D打印等方式,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潜移默化地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第二,以第二课堂为抓手,借助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通过特色活动强化责任与担当,奉献社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在实践中情感得到陶冶、品格得到塑造。第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协调落实的长效机制,共同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准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拓展培育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引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全方位育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明确人生目标和精神追求。
高职院校要顺应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需要,要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形成党建+教师+网络+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三全育人”实施路径,全面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和知识体系,使高职院校在“双高”建设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坚强基地。
【参考文献】
[1]郭曼.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构建[J].广西教育,2020(15).
[2]徐明露,张惠,胡志龙.“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二级学院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2020(27).
[3]朱莹,高发水.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实现方法[J].高教论坛,2020(24).
[4]闫献伟,杨阳,刘忠平,等.高职高专院校三全育人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
[5]菅建伟.“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政工作大格局的构建[J].知识经济,2020(1)
[6]陈昭昭,王晓龙.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一体化育人格局构建途径研究——以全方位育人为切入点[J].南方农机,2020(2).
[7]杨坦,高苏蒂,蒋亚龙.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運行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8]刘慧,于永畅,王双.融合发展理念下高校“三全育人”共同体建设路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9]张磊.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推进思政教育特色路径研究[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论文集,2018.
?注: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20B112)的研究成果(重点项目);2020年度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思政专项)项目“以立德树人目标开展建设类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202007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甘麒燕(1985— ),女,汉族,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专职辅导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