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对产后缺乳产妇乳房充盈程度及泌乳量的影响*

2021-06-10 09:20刘曼芳刘曼香毕秀霞耿丹丹贾小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针法泌乳乳房

刘曼芳 刘曼香 毕秀霞 耿丹丹 贾小杰

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中医科 050000; 2 包头市中心医院普外一科

母乳是婴儿的第一天然食品,是婴儿出生后最初几个月所需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对于婴儿的发育至关重要。近年来,受到社会环境、产妇自身身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后缺乳现象越来越多。如何解决产妇产后缺乳问题对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至关重要[1]。中医是治疗产后缺乳的重要手段,穴位按摩、针刺以及口服中药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产后缺乳的效果[2]。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天干地支五行生克,以十二经中的66个五腧穴为基础,并结合日时变易、十二经气血运行盛衰及开阖情况作为取穴依据的一种针灸疗法,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3]。本研究探讨了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及对乳房充盈程度与泌乳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石家庄市第四医院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产后缺乳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简称指南)[4]中气血亏虚证的诊断标准,产后乳汁量不足30ml,不够喂养婴儿,年龄在20岁以上;新生婴儿及产妇均身体健康。排除标准:排除产妇乳头皲裂、乳房畸形、乳头凹陷、乳头畸形等造成的乳汁壅积不通者,产妇合并血液传染性疾病,婴儿吸吮力弱,针刺治疗禁忌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奇偶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奇数)和观察组(偶数),各40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6.82±4.03)岁;平均病程(3.60±1.34)周;BMI 23.14±1.26;分娩方式:经阴道产21例,剖腹产19例。观察组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7.12±3.75)岁;平均病程(3.57±1.41)周;BMI 23.24±1.31;分娩方式:经阴道产22例,剖腹产18例。两组年龄、病程、BMI及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给予母乳喂养健康知识宣教,合理膳食指导、均衡营养,开展早吸吮教育,正确喂养姿势指导,同时在产妇哺乳期间的进行乳房按摩护理及相应心理辅导。

1.2.1 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法进行治疗。取穴:膻中、气海、少泽(双)为主穴;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关元为配穴。针灸方法:产妇取仰卧位,局部皮肤消毒后,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商品名:“天协牌”,规格:0.30mm×40mm,生产厂家:苏州天协针灸器械公司)从膻中下方进针(与皮肤呈30°)10~12mm,轻轻捻转,针感明显时留针;气海直刺进针22~25mm,少泽浅刺进针5mm,轻轻捻转后针感明显时留针,留针30min。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配穴均采用直刺法刺入10~20mm,以患者感到酸、麻、胀感为度,留针30min。虚证采用施补手法。实证采用施泻手法。1次/d,疗程为1周。

1.2.2 观察组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法联合子午线留针法进行治疗。辨证取穴针刺法取穴及针刺手法同对照组;子午线留针法采取不同时辰穴位纳甲法,遵从合日互用原则(即甲与己、乙与庚、丙与辛等互为合日)进行开穴治疗。操作方法: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商品名:“天协牌”,规格:0.30mm× 25mm,生产厂家:苏州天协针灸器械公司)斜刺入(与皮肤呈30°)膻中、气海、少泽(双)5mm,采用提、插、捻、转手法,以患者得气为度,留针30min。1次/d,疗程为1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胸胁胀痛、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及情志抑郁等中医症状评分情况,依据《中药新药指导原则》[5]中相关指导原则进行评分,单项评分0~5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重。(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房充盈程度、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乳房充盈程度采用3级评分法,乳房较饱满,有轻度胀痛感,乳汁自溢为3分,乳房较充盈,需挤压后才有乳汁流出为2分,乳房不饱满、不充盈,挤压无乳汁流出为1分,评分越高乳房充盈程度越好。

1.4 疗效评价 参照《指南》[4]进行疗效评价。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泌乳量可满足婴儿需求;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泌乳量有所增加,但仍需同时补充部分配方奶粉;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泌乳量几乎无增加。比较两组总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胸胁胀痛、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及情志抑郁等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胁胀痛、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及情志抑郁等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比较 治疗前,两组乳房充盈程度评分、泌乳量及配方奶粉补乳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房充盈程度评分、泌乳量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配方奶粉补乳量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23<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母乳是维持婴儿日常所需热量及营养的最佳天然食品,对于婴儿的神经发育、骨骼发育以及免疫功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作用[6]。相关报告显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最主要原因为产后产妇缺乳所致[7]。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尚缺乏足够的研究依据支持,而服用西药不利于母婴健康,因此,西医对本病临床治疗的应用较少。相比之下,中医治疗本病具有充分的认识及证据支持。自《诸病源候论》出现“缺乳”病名开始,便有医家不断提出缺乳的治法。《格致余论·乳硬论》记载:按摩乳房可去郁结、滞散及乳通;《千金翼方》有云:乳根、乳中及合谷穴能疏导阳明经气而催乳。提示了中医穴位按摩手法对通乳的作用效果。穴位针灸方面,《针灸大成》记载:妇人无乳,可针刺百会、膻中及少泽;宋代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卷七》中有云:气冲治难乳,膻中治乳少。上述著作给针灸治疗提供了依据。

中医认为,造成产妇产后缺乳或泌乳不足的原因与气血生化不足、肝气失衡、气溢闭塞、气血不畅有关,乳汁与气血同源,乃冲任气血化生经脾胃运化而升为乳,同时,经乳脉输送,乳头泌出[8]。乳汁分泌同脾胃、肝气及阴血等密切相关。本研究中入组产妇均属气血亏虚症,根据中医辨证取穴原则,以膻中、气海、少泽为主穴,可调气降逆、补气益血、催生乳汁;选择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为配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通经活络,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乳汁分泌和运送。同时配合子午流注针法,加强了病因与针灸治疗的紧密结合,子午流注针法的开穴过程是以人体十二经脉在不同时间段中气血盛衰的运行情况,以时间变化为选择,使其功能最佳,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医疗法精髓,进一步加强了针刺的疗效[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胸胁胀痛、食欲不振、面色少华和情志抑郁等评分以及配方奶粉补乳量低于对照组,乳房充盈程度评分、泌乳量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对产后缺乳的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针刺可有效改善产后缺乳产妇临床症状,提高乳房充盈程度及泌乳量,临床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针法泌乳乳房
母乳钠离子浓度变化与泌乳启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乳房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乳房不对称 少女莫惊慌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准妈妈 请小心呵护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