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通气技术在心跳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1-06-10 09:20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三科300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氧球囊插管

邵 文 天津市急救中心急救三科 300000

心跳骤停是院前急救中的常见危重病症,一旦发生需要立即给予心肺复苏以重建循环与呼吸。临床研究证实[1],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对挽救心跳骤停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在由医护人员实施的心跳骤停患者院前复苏中,需要尽早尽快地给予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是临床常用的确定性气道建立方式,但由于其操作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及体位等要求较高,如不经过较长时间临床训练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操作[2]。且急救现场多有患者家属在场,如未能及时成功插管,极易引发患者家属不满情绪,导致医疗纠纷,甚至干扰抢救进程。随着医学技术及观念的不断发展,球囊通气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跳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3]。本文通过对两种通气技术对心跳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评价,为院前急救心跳骤停患者人工气道建立模式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天津市急救中心2016年1月—2019年2月院前急救的108例心跳骤停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急救现场实际操作分为A组和B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心跳骤停[4]。排除心跳骤停时间>30min,心电图成直线及出现尸斑尸僵。两组在性别、年龄、心脏骤停原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医务人员立即开展心肺复苏。依据《2015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5]组织实施急救,徒手心脏按压频率>100~120次/min,按压深度5~6cm,按压与放松的比例为1∶1,按压与通气以30/2比率进行;同时,予A组球囊—面罩通气,以球囊面罩加压通气实施辅助呼吸支持,通气频率20次/min,呼吸时间比1∶(1.5~2),并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B组气管插管,选用适宜的气管导管,确保套囊并未漏气。操作过程中取患者仰卧颈部过伸位,垫高肩部,防止损伤颈髓,让口腔、气管以及咽喉位于一条直线上,确保解剖标志物后,插入气管导管,调节合适深度并固定。插管过程中停止按压时间不超过60s,气管内导管插入通气,期间停止按压心脏5s,以判断是否将气管插管置入,完毕后恢复按压,以10次/min之频率通气,以100~120次/min按压,按压与通气分别进行。两组均视患者病情变化予电击除颤、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等生命支持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通气建立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5min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通气建立时间及复苏后5min血氧饱和度比较 A组通气建立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复苏后5min,两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通气建立时间及复苏后5min血氧饱和度比较

2.2 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 A组54例患者中35例复苏成功,成功率为64.81%,而B组54例患者中20例复苏成功,成功率为37.0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62,P=0.007)。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组院前急救中发生1例牙齿脱落或断裂,B组院前急救中发生3例牙齿脱落或断裂,5例口腔黏膜损伤,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显著高于A组的1.85%(χ2=4.364,P=0.037)。

3 讨论

心跳骤停是由于心脏疾病、电击伤、淹溺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以心脏传导功能障碍引发的心脏泵血功能减弱乃至消失,进而导致重要脏器严重缺血缺氧;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0世纪60年代以来,现代复苏技术创建并不断发展,在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急救技术及理念不断发展,我国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6]。临床研究证明[7],心跳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与急救“生命链”中循环、呼吸重建及除颤等急救措施开展是否及时密切相关。

随着心肺复苏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医务工作者能更有序地对心脏骤停患者予以有效救治,由于徒手心肺复苏心脏按压并无特殊困难,因此人工通气的有效构建成为影响抢救效果的关键因素。紧急气管插管曾经作为心肺复苏的金标准来评价心肺复苏操作过程,是临床公认的可靠的人工气道[8]。但是,在急救现场,短时间内成功实施气管插管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操作者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熟练的操作技巧,同时被插管者身体条件无操作阻碍。而且,急救现场实施气管插管若出现牙齿、口腔内软组织损伤,喉头严重水肿等医疗损害,不但使插管失败率增高,还易引发医疗纠纷,这些因素都限制了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的广泛应用[9]。球囊通气使用简单、快捷,操作人员稍加培训即可熟练操作,其作为急诊科重要的辅助通气手段,通气器主要包括接面罩、硅球体、安全阀、氧气储气阀及储气袋等结构共同组成。关闭进气阀后用力挤压硅球体产生的正压会将鸭嘴阀强制性打开,从而把球内的氧气经鸭嘴阀送入患者呼吸道中。本文A组通气建立平均时间<9s,基本符合指南对于心外按压停顿时间要求,而气管插管导致心外按压停顿平均时间为60s,显然远远超过指南要求时间。研究表明:现场急救过程中,使用球囊支持通气技术更易在短时间内顺利建立有效通气,进而有助于提高现场复苏成功率[10]。

球囊通气虽有使用简便、快速,可在短时间内建立有效通气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1]:当患者出现呕吐或分泌物过多、或有颈部短粗缺陷者,球囊通气则无法达到有效的急救效果;其次,球囊通气连续性较差,无法长时间为患者提供稳定的呼吸支持;再者,球囊通气效果与气道打开角度、面罩与患者面部密合度及气囊容积密切相关,任何一项操作不达标均会影响通气效果。即便如此,球囊通气仍以其操作技术含量低、所需设备简单、危险性小、建立速度快等特点更适于院前急救使用。

综上所述,与气管插管相比,球囊通气可在短时间内快速建立有效通气,进而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更具实用性。因此,院前急救心跳骤停患者时,在无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球囊通气,为快速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为后续采取的急救措施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血氧球囊插管
气管插管体位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