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永洲,王建洁
(1.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菜子中心卫生院,甘肃 陇西 748100;2.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陇西 748100)
抗菌药物中包含多种化学合成药物,例如,抗生素、咪唑类与磺胺类等,因具有抑菌与杀菌等作用,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现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据相关数据统计,约有65%~75%的患者在入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2],对患者的疗效与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探究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医护人员今后在合理用药上提供相关的参考,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0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9例、41例;年龄范围在23~73岁,平均年龄为(42.15±7.13)岁;体重范围在45~80kg,平均体重为(60.25±2.12)kg。纳入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并且以排除非抗菌药物引发不良反应者、合并认知障碍等患者。
对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与临床表现。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指标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此次研究,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居于首位,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大环内酯、青霉素、四环素,差异显著(χ2=7.29,χ2=7.29,χ2=22.27,P<0.05),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种类(%)
此次研究,抗菌药物累及系统主要包括皮肤与软组织、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等,其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荨麻疹、红疹与瘙痒,与其他临床症状存在显著差异(χ2=6.77,χ2=9.88,χ2=11.08,χ2=28.93,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与临床症状(%)
近些年,抗菌药物的应用虽然在各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显著进展,但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也显著增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甚至导致细菌抗药性的产生,使患者的治疗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抗生素是现阶段临床治疗多种疾病的基础药物,经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但调查发现,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种类的增多和使用范围的宽泛,导致患者用药后频发不良反应,加重病情的同时影响预后。经临床的大量研究显示,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体现在以下2类:(1)过敏:过敏反应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不良反应,而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药物本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抗生素导致的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等。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而青霉素类以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最容易引发过敏性休克的典型药物。(2)毒性反应:抗生素治疗后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多与用药时间长、药物剂量大等因素密切相关,发生毒性反应后,极易对患者机体组织产生直接影响,促使机体生理功能出现变化,例如神经系统毒性以及肝脏毒性等。
此次研究,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居于首位,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大环内酯、青霉素、四环素。而抗菌药物累及系统主要包括皮肤与软组织、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等,其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荨麻疹、红疹与瘙痒。笔者认为,头孢菌素属于抗菌作用强且抗菌谱广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使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抗菌药物,故患者用于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
目前,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患者,笔者认为临床可通过如下几点保障抗菌药物的治疗安全性:(1)在治疗前可通过药敏试验分析患者是否过敏,依据药敏试验结果、感染部位与严重程度等情况对药物种类与剂量进行选择。不仅保证了药物与剂量的合理性,而且可避免剂量过小无法发挥真正作用或是剂量过大引发严重的毒性反应,对患者身心安全造成影响[4]。(2)严格遵循药物适应证:临床医生使用抗生素治疗患者时,必须严格以患者实际病情为基准,联合临床症状以及药物抗菌谱等来选择药物;如抗感染治疗,要求医师分析患者病情,根据患者感染部位来合理选择抗生素,把握抗生素适用证,确保提高治疗效果。(3)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用药适应证,并且尽可能通过口服、肌注的方式给药,在治疗时对用药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促进药效的充分发挥,并避免给药时间过长而引发严重不良反应。(4)若患者感染程度相对严重,单一用药治疗难以取得佳效,可依据实际情况联合应用多种抗菌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但需要保证用药的合理性,或是在给药后依据患者的生理与病理状态对剂量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是现阶段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科疾病的药物,临床医护人员今后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选择,以保证抗菌药物充分发挥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