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莉 李国栋 张爱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团队探索了本科“中药资源学”课程采用联合思维导图总结式、讨论式、设计式等多种教学法,并融合形成性评价的新型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使得学习结果卓有成效。
[关键词] 中药资源学;混合教学法;形成性评价
“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形成、蕴藏量、品质、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是本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知识点零散的特点,具有基于多学科理论解决中药资源面临的问题的属性。笔者在十几年的课程教学中发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学习主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等,这些都不适应新形势下的专业教育改革需要。
随着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的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适应改革潮流应运而生。很多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环节适时运用混合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展示的机会和空间,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完成学习目标。
近年来,课程团队逐步实践了总结、讨论、设计、参与等多样化的教学法,并结合线上超星平台实现混合教学模式,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融合形成性评价,以期克服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和中药资源研究的思维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灵活多变、学生乐于接受的特点。
一、形成性评价的设置
形成性评价或称形成性考核(Formative assessment)是相对于“一锤定音”的期末终结性考核(Summative assessment)而言,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方式[1]。本课程形成性评价实践以50%计入总成绩,考核项目不少于三项,由课程作业、专题讨论、测试、实验实践四项构成。其中,课程作业由混合式教学实践中多个部分构成,占形成性评价的20%;专题讨论设置四个讨论议题,以四次的平均分计入,占形成性评价的20%;单元测试由每章的客观题为主的试题构成,学习通推送,限时完成,占形成性评价的20%;实验实践由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三个环节的平均分计入,占形成性评价的40%(见下表)。以上考核项目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策略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随着每一项的推进,观察学生的反馈,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过程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与评价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突出思维的培养。
二、线上线下以及多种教学法混合教学实践
(一)基于思維导图的总结式教学法应用实践
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已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及科学研究领域[2,3]。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用文字或图像描绘思维导图,帮助大脑产生强有力的联想[3]。本课程的知识零散,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在课程中实践了局部思维导图、整体思维导图互为补充的方式。
对课程单元进行及时总结复习是所有课程通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传统的总结方式往往过程枯燥效果差。每个章节内部知识比较烦琐、零散,局部思维导图让学生绘制以重点节为单元的思维导图,要求思维导图融入每节的所有重点知识点,但不局限手绘或电脑绘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绘制方式,以能够有效地帮助自身记忆、理解本章节的知识为准则,通过思维导图逐层地联结和扩展,使得各知识点之间脉络清晰易懂,构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线条。鉴于各章节间的关联性不显著,学生往往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缺乏整体性思维,知识呈现岛屿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每章主题的连接性,期末针对本课程全体内容绘制一个综合性思维导图,不需要涵盖所有知识点,而是涵盖章节的梗概,这即为整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绘制的完成进度、完整性计入形成性评价的课程作业项里,通过对每单元的优秀思维导图在课堂上展示、讨论其不足和亮点,激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逐渐进步。多次实践后,学生反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往往无法一次成功,需要边绘边修改、边复习边补充、边思考边整合,反反复复多次才能成功,学生很容易自我评估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对知识点的浓缩,非常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对课程结构有一个整体概念,也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主性,培养课程的整体性思维。
(二)讨论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讨论教学法是以讨论作为主要互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习者围绕一定的主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想法,彼此间互相认同、点评和辩论,通过各种思想的碰撞引发深度思考,逐渐形成对事物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掌握并深刻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4]。基于本课程是以研究中药资源各个领域面临问题为根本任务,诸多内容没有固定单一的答案,特别适合讨论教学法的应用。课程中共设计了三个专题讨论内容,课前发布在学习通讨论区,要求学生各抒己见;课上对最有价值观点展开讨论、评选,更有效地剖析,相互启发;教师课堂进行分析总结,基于学生的讨论参与度、是否有深入思考、是否最有价值观点等方面权衡学生的表现,计入形成性评价的专题讨论得分。
针对“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的章节,先推送新闻,引申出讨论话题“社会上普遍流传中医将亡于中药的说法,你认为中药存在什么问题呢?”。有少数学生认为中医中药是历代医家的实践结晶,但随着时代发展,中医中药应该有新的实践去适应时代发展,而不应该固守原来的中药资源;有98%学生认为是药材品质下降引起的,进而又从多个角度对导致中药品质下降原因展开讨论。总结原因之一是种植环节,种质混乱、种植环境不良、种植年限不达标、种植不规范、滥用农药、重视产量而忽视质量等所致;原因之二是野生采收没有考虑年限;原因之三是炮制、储存环节,传统中药炮制方法失传、粗制滥造、乱用硫黄、贮存不利药材霉变等;原因之四是流通环节监管问题,药材收购环节对质量的把关不严、药渣的流通、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缺乏专业的识别药材优劣的能力。教师针对以上问题再引申出“中药资源学”的任务和研究内容,使“中药资源学”是一门解决中药资源问题的学科深入学生脑海,引导学生在以后章节的学习中带着问题去学习。
针对中药资源品质形成的章节,设计了“你认为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是中药材品质评价的可靠方法?”讨论环节。学生能从传统的眼看、手摸等性状评价(形态、大小、颜色、气味、尺寸、质地)、理化评价(水分、灰分、干燥失重、杂质、金属等)、化学成分测定、临床应用表现、指纹图谱、光谱定性分析等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基本囊括中药材品质评价的全部方法,但在核心的方法上,例如:在临床应用表现、指纹图谱的评价方法具体的应用上,就反映出学生知识薄弱。生物效应评价方法由于课前也推送了文献,学生对方法略知一二,但缺乏深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课堂展开讲解。另外,在引导学生对以上的方法深入对比其优劣时,学生往往能全面地展开思考,例如:测含量的方法学生认为简单快捷、精确,也有学生认为专业性强不能面向大众、会浪费药材等。通过学生们的讨论甚至辩论,教师再引申出功效评价的方法以及肖小河团队发明的标准评控力金字塔的方法,学生就表现出兴趣盎然,这个过程不仅扩展了教材内容,还补充了中药资源的最新研究进展,表现出很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章节,设计了“你认为中药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矛盾吗?”的讨论议题。首先,100%的学生认为中药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不矛盾的。“如何理解这两者是不矛盾的?”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认为合理的利用与保护不矛盾;有的认为保护和利用相辅相成;有的认为保护和利用并举,考虑人工培育;有的认为中药资源利用和保护是对立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以人为本,其目的或归宿都是保护人类自己;有的认为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使它能被持续利用。还有学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是统筹中药资源利用和保护和谐发展的出路,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能统筹濒危药用动植物保护和利用的和谐发展。通过以上的讨论,学生深刻體会保护和利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增强了对中药资源保护的深层次理解,也有助于学习中药资源保护的策略。学生往往在讨论过程中需要进行思维的激烈碰撞,产生了新的见解,锻炼了思维能力,抽离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头脑风暴,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三)设计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野外实践环节为昆明郊区梁王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目的在于调查梁王山特定季节的药用植物种类和蕴藏量。此实践教学按照调查三部曲进行,即方案设计、实地调查、内业整理。以往的野外实践教学由教师提前将实践教学手册发放给学生,实地调查完全按照手册里的步骤进行。这样的方法收效甚微,仅仅是完成任务而已,学生往往在调查中表现出不知所以然的状态。
设计教学法是一种由教师提出设计要求、由学生自主制定计划,变灌输式为引导式的教学方式[5]。本课程野外调查实践具有个性化明显的特性,将设计教学纳入本实践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质疑、分析、解答等多方面能力,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具体为:调查前,让学生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分组设计调查方案,做到方案全面、详尽、可行。方案应包括:调查前准备(物资准备、知识准备、资料准备)、调查步骤、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调查指标、注意事项、内业整理(包括标本制作、鉴定、整理,蕴藏量计算)、设计任务分工。各个小组就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后发给教师把关,方案通过后带到野外实地进行现场施行,过程中教师就操作方法及时予以指导,调查完毕后在实验室内进行内业整理。学生在设计方案时需要查阅资料并进行深入的讨论,这对中药资源调查的理论知识起到非常好的巩固作用。通过系统地参与方案的设计、实施、总结,学生均能知其所然,在实地调查时学生全程兴趣盎然,通过这一设计法的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科学素养、综合素质均有很大的提高,完成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初衷。这部分以设计方案的评价、实地操作的表现、内业整理的完整度、实验报告撰写的质量计入形成性评价。
(四)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参与式教学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具有创造性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方法,体验丰富的情感并发展能力[6]。“中药资源学”各论是针对特定的某种中药资源进行论述总结的,学生对这部分尤其是身边耳熟能详的资源充满好奇心,完全把学习任务下放给学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各论品种选择的环节,小组根据任务自主选择最感兴趣或最熟悉的某资源;在探究环节,学生分头查阅并研读文献,就资源的来源、传统应用、现代应用、资源分布、资源状况、现存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在课堂展示环节,在教师的引领下,小组每个成员参与课堂讨论、梳理、归纳,最后制作成海报介绍并展示成果。实践表明这种方式学生积极性特别强,他们往往会选择地区特色或大宗常用药材或自己家乡大力发展的资源作为调研对象。这种学习方式既有形式也有效果,而且注重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诸如提取文献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绘制海报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这部分从查阅资料到制作海报根据小组的表现给予小组评分,作为课程作业和专题讨论环节计入形成性评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体现了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期望。本文致力于改革“中药资源学”课程的传统授课模式,针对不同课程内容的灵活多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融合,有效推动了学习进程,调控了学习过程,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不再觉得茫然无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内化,使得学习结果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冯翠典,高凌飚.从“形成性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考评”[J].教育学报,2010,6(4):49-54.
[2]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李新,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139-141.
[3]邢立玲.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9):39-41.
[4]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55-57.
[5]王新兵,王航宇,邓喜玲.设计教学法在药物波谱解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20(3):135.
[6]黄刚,冯秀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