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陪伴,引领成长

2021-06-08 17:33林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心理健康教育

〔编者按〕本期“创刊20年”的分享嘉宾是林盛老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与他相伴16年了,一路走来,相互见证了成长的不容易。2004年,身为政教处主任的林老师开始摸索着做学生心理辅导,杂志成为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导师,“就像人生旅途的驿站中亮起的一盏灯,让疲惫的旅行者心中燃起希望”。通过杂志,他结识了诸多良师益友,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秀经验,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优秀:他有20篇论文发表在杂志上,先后三次登上杂志封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所在学校于2020年成为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学校咨询室是龙岩市第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他的成长经验是:要有激情、策略、信念和清晰的价值观,学会“抱团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成长;创刊20周年

202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周岁了,可喜可贺。在杂志20年的成长历程中,我与她相伴整整16年了。一路走来我们相互见证了成长的“不容易”:杂志从只有48页码的半月刊发展为80页码的旬刊;我从一级教师成长为福建省基层中小学第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正高级教师。邂逅杂志时,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心理健康教育,处在“十字路口”的事业转型期。订阅杂志后,我饱览其中的精品文章,义无反顾地完成从体育教师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华丽转身,踏上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阶段;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后,杂志辅助我,鼓励我,接纳我,我三次荣登杂志封面人物,进入专业成长的“提升期”。在这里,我发表了人生第一篇论文。此后,35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各类文章相继推出,其中20篇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占57.1%。回想结伴而行的旅途,感慨万千。

一、偶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04年秋,学校委派我参加为期一周在武夷山举办的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第二期骨干教师培训,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在学习中,授课教授谈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说它是唯一的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杂志,是心理教师成长的必读期刊。我心生仰慕之情,培训结束后便在本县的大型学校去寻找却寻而不得,只好登录网站远距离窥视。通过杂志传递的前沿信息,我忽然觉得,心理健康教育既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那么谁先涉足,谁就有可能挖到“第一桶金”。有了这样的奇思妙想,我决定摸索着上路,虽然我心中还是一片茫然。2004年12月,向学校提议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后,身为政教处主任的我开始摸索着做学生心理辅导。从2005年1月起,学校每年都订阅杂志,我也试着边读边写,杂志成为我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导师。就像人生旅途的驿站中亮起的一盏灯,让疲惫的旅行者心中燃起希望:百转千回,“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起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在阅读杂志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认识到了自身能力和胜任力的不足,于是在2006年春天报名参加福建师范大学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同年10月,我一次性通过考试。获取心理咨询师证后,我更加关注杂志中的“咨询方略”“辅导个案”板块,认真学习和实践青少年心理辅导的方法,逐渐掌握了认知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程心理咨询、叙事疗法、意象对话、元认知心理干预、绘画治疗等技术。2007年,我成为杂志社招募的志愿者,在网站发表了大量的学习心得和各类文章,一度受到广大读者和杂志社工作人员的盛赞。2007,我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高三体育特长生速跑心理“高原期”及其对策》。

通过杂志,我结识了诸多良师益友,其中有两位给我带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第一位是博学多才的钟志农老师。钟老师是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首届“十佳专家”,有四十多篇论文在《人民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出版专著和主编教材12部。钟老师丰厚的成果让我很敬佩,我懂得了心理教师在平凡的助人岗位上也能获得巨大的成就,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磨砺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名师”和“能人”。

第二位是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陈明清老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9期“人物专访”栏目刊登了《探寻生命的美丽》一文,介绍了陈老师的先进事迹。陈老师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大杨树二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首届“十佳”教师。她罹患类风湿,疾病导致股骨头坏死,使她失去了常人的站立功能。坐在轮椅上的她乐观、坚强,依然每天思考着怎样开展工作,微笑着面对前来咨询的家长和学生,记录下每天的收获与感受,倡导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生心手相握”的理念。2009年11月29日,优秀的心理教师陈明清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7岁。她的事迹让我看到學校“心理人”的平凡与伟大。

从那时起,杂志及其网站就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我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地学习,“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三、提升: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

2009年9月,我半路出家了,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师成长的路漫长而艰辛。在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边缘化时期,要坚守住这块阵地实属不易。“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威”,消极等待解决不了问题。心理教师在工作中主动作为,做出成效,在学校才会有一席之地和一定的话语权。

为此,我从学生心理辅导做起,认真研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个案”板块,仔细揣摩咨询辅导每一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对一些有代表性、有挑战性的个案都作了翔实记录,包括咨询目标、咨询阶段、咨询方法与技术、咨询的理论依据、咨询成效、咨询反思等。从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案例积累、反思和分析中培养同感力、觉察力、洞察力和沟通力。在个案辅导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构建理性生活。从2009年至2013年,我发表了20篇有关学生心理辅导的文章,并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11第10期、2017年第1期的封面人物。

我认真研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设计”板块。在团体辅导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通过体验、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场景设置、语言引导等一系列有方向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爱、信任、勇气、负责任的信念,改变消极现状,改善学习动力、自信心、责任心等一系列家长和孩子都关心的现实问题。

我认真研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研究实践”“区域采风”栏目,借鉴其他学校的特色教育和研究成果,投身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实践,以课题研究为手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工作同规划、共部署,慢慢地做大做强。幾年来,我主持完成省级课题两项、县市级课题多项。2009年9月,学校心理咨询室还只是一间房,目前已经发展到470多平方米,是龙岩市第一个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学校是2020年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有为”终有收获。

四、收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通过十年探索,我初步形成了“积极的心理教育,幸福的生涯规划”的教学理念,提出“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教育主张:一是构建学生主动乐学的高效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形成“以学为先、活动为主、学练并举”的师生成长共同体;二是构建活力课堂,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旨,探索“导学、激趣、研学、促能”四环节的有效教学策略,让课堂成为师生智慧交融、共同成长的课堂。由于教学成果颇丰,我再次登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第13期封面。

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我把十年来的成果集结成书——《以我“方寸心”耕耘“万亩田”——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的10年探索与思考》。全书三十多万字,分“自我成长”“青少年成长”“学校心理辅导方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探索”四章。

当站在个人成长的最高峰时,我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觉得过去的努力和付出都不算什么,人生只管勇敢前行,不知不觉中就会抵达山顶。

五、感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有几点感悟与年轻教师分享。

一要有“激情”。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热爱之心,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中去,实实在在做些“接地气”的事。

二要有“信念”。合理自我定位,预估自我成就。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技能竞赛、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收获成就感;要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生涯规划,满怀希望和积极行动去实现它,“让梦想照亮现实”。

三要有“策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网络、专业书籍、专业杂志是成长的工具,多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前沿动态;向一线专家学习,在他们的专业引领下快速成长;向学生及其家长学习,他们才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四要有“清晰的价值观”。为人师表,潜心育人。要有奉献精神和“大爱”之心,坚守道德底线,保守学生个人隐私;在工作中不要紧盯个人利益和“成名成家”,要以“学生需要”为中心。

五要“融合他人的潜能”。对于个体发展来说,心理教师要学会“抱团成长”,加强区域教学研究,在同伴互动交流中成长;对于学校发展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需要行政干部、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努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式网络。在学校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专题活动、学科渗透、文化融入、志愿服务、家校合作等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6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倾情陪伴,从不因我是无名小辈而另眼相待,大爱无言,默默鼓励。我将以杂志20周年华诞为契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出发。

作者简介:林盛,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职硕士,福建省心理健康教育缪剑峰名师工作室成员,龙岩市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中教育心理学高级教师。有四十多篇文章发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CN刊物上。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心理健康教育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