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2021-06-08 15:57邱彧华
黑河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学情境深度学习合作学习

邱彧华

[摘 要]深度学习不仅能为学生带来学科知识水平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发散、创造性的数学思维以及严谨、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落实深度学习的理念,围绕课程核心问题开展教学,驱动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方法和完善思维。本文基于目前教师在以深度学习为导向进行教学时出现的各类问题,分析深层原因和应对策略,并探讨具体的深度教学方法,强调情景教学、问题探究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求用真实有效的教学手段为课堂保驾护航,让学生学习更加系统全面、符合自身和社会需求的真正的数学。

[关键词]深度学习;合作学习;数学情境

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经历从识记、理解到应用、分析,再到最后掌握综合能力这五大阶段。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对应的是在记忆与理解基础之上的三个维度,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某一部分的知识广泛而深入地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打好识记与理解的基础,然后从应用、分析、综合三方面入手精心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创设数学情境,深度解读概念

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第一步,是做好数学概念的解读工作。如何将教材内容纵向挖掘,又能够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层次,是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要将教材讲明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记忆。表面上看,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只是一些数学概念,但其实教材中精心设计的场景和人物对话中的内容,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地方。借助生动的数学情境,教师能够轻易地实现课程导入和概念阐述。由此可见,良好的数学情境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降低学生理解门槛的同时推动学生深入思考,间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主观感知,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接受较慢,倘若教师只是时刻围绕概念本身说教,会事倍功半。因此,数学教师在讲解概念时不能横刀直入,而要另辟蹊径,将复杂难懂的概念知识融合到数学情境中,巧妙地渗透进数学课堂。

比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的教学中,可以拿“分蛋糕”的情境引入,解读“分数”这一概念。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果小红和小明两个人一起吃一个蛋糕,要怎么分?在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人一半的同时,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蛋糕被平均分成两份的画面。这之后,学生已经置身于与分数相关的情景,教师再进行阐述,说明小红、小明分别拿到了两份中的一份,这就是数学中所说的二分之一,就能够形成自然的过渡,并回归教材本身。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利用“分蛋糕”这一情景,提问学生:四分之一的蛋糕和二分之一的蛋糕哪个大?由于学生刚接触分数概念,会把心思都用在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上,因此,往往是经过一番思考还会得出四分之一的蛋糕更大这一错误答案。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同一大小的两个蛋糕,一个取其二分之一展示,一个取其四分之一展示,通过这样直观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明晰分数的概念,促进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数学领域。

二、明晰内容联系,构建认知框架

许多数学教师都曾面对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学生在学习乘法后,会混淆加法与乘法的概念,甚至在面对简单的加法应用题时误选乘法。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乘法的知识时,没有及时与已学知识进行对比总结,导致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清,没有达到深度理解的层面。因此,数学教师要格外注重分析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通过为学生勾勒一个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框架,能够加强学生的整体观,同时细化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将每个局部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素养。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一课时,在课的结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集合知识进行横向的关联建构,一年级数数时,二年级学习除法时,都有渗透集合的思想,三年级学习了集合,四年级角的分类、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中都会运用到集合的知识。通过这样横向的关联建构,学生在头脑中就有了集合知识的整体建构。

三、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应用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发生在课堂中,主要依托于教材。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缺乏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令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时就无法形成全面认知。尽管小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都较为简单,但仍然有许多可以发挥的地方。教师将课堂与生活实际中的场景联系起来,能够直观地再现数学情境,为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数学内涵提供帮助。

比如,在教学《集合》一课时,联系学生的实际,利用班级评选“语文之星”“数学之星”的实际例子为抓手,在颁奖时发現重复现象,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的需求,提问:如何表示能让人清楚地看出获奖情况?以这个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探究和思考,有效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水平。

四、合理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分析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过程其实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活动。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线索,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能够有效驱动学生自主分析数学问题,实现能力提升。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数与形》一课时,在结合图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并发现规律这一环节,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串,引导学生循着教师给出的层层递进的问题,充分调动自身思维,及时发现不懂不会的地方。以问题为核心开展教学,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课堂,从而有效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

五、开发多元课堂,完善学生理解

深度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关注点由教材拓宽至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其他内容,借助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和动手操作等来丰富课堂展现形式,同时从多个维度完善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加强学生学习的深度。

1.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的大平台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拥有充足的个人思考空间和自由讨论时间,能够畅所欲言地讨论和交流。教师依托合作学习这一平台,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探究性问题,能够为学生规划出特定的探索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在交流协作中真正收获成长。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中,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创新想法,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特征,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数学思维。合作探究不仅能为学生创造横向对比的机会,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纵向深入研究,是挖掘全体学生个人潜力的有效方法。

2.动手操作——知识理解的催化剂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时期,实现深度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教师的关注点从成绩转变至学生自身和学习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内涵的重视程度和深入领会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促进学生在学科本质上多下功夫,避免学生盲目做题失去真正理解。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知数学概念,在过程中催生思维形成。

比如,在教学《角的分类》时,教师不仅要从理论层面解读锐角、钝角、直角等定义,而且要借助多媒体播放图片来阐述数学概念,更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量角度和画角的活动中。为了实现更有创新性的深度学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借助量角器测量大于180度的角。

3.教学评价——数学思维的加油站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书面评价。书面评价主要是学生作业和试卷,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很多教师的表现是简单粗暴的,这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依赖于标准答案,有不会不懂的首先想到的不是动脑思考,而是寻求帮助。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不仅要给出对错的判断,而且要挖掘深层含义,给出与标准答案不同的个性化建议。在个性化、引导性方面完善评价工作,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主思考和深度学习。

总之,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故意出难题和怪题,而代表着教师从学生的客观条件入手,采取灵活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确保学习真实、高效地发生。为此,教师要借助情景、问题等有利工具,努力开发多元课堂,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并切实改进教学评价机制,从各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能力。

參考文献:

[1]李英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指导[J].学周刊,2018,(24).

[2]陈建洪.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3).

[3]孙湘文.打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文化的基本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18,(10).

[4]金永梅.活动的深度决定学习的深度——对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几点认识[J].数学教学通讯,2019,(22).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数学情境深度学习合作学习
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情境的创设
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轻松学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运用数学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