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纮亿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
近些年,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随着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的逐渐成熟,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兴起使得智能设备更加贴近消费者,并从外观及形态上得到了进化,更加便携小巧,也为分析计算人体各方面数据或提供外界状况起到了很好的媒介作用。基于此,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健康、运动户外、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却难以普及化。根据艾瑞咨询机构2017年的调查,对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仅有34.4%的消费者持乐观态度,56.5%的消费者表示中立,持观望态度,也有9.1% 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不会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由此可知,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软硬件技术的研发还不够成熟,消费者对其网络稳定性、设备稳定性等都存在一定质疑。因此,究竟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消费者穿戴移动智能设备的意愿和行为,便成为各家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厂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随着学术界对新技术接受研究的蓬勃发展,相关的理论模型也越来越多。Venkatesh等(2003)[1]发现过去研究所提出的技术接受理论模型在各自领域内都具有其相应的解释力,因此将这些理论模型进行整合,提出了整合型技术接受模型(UTAUT模型),并于2012年针对此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更为完善的UTAUT2模型[2]。过去已有研究证实,UTAUT2模型可以应用在多个不同领域,并且能有效地解释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和采纳过程[3]。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是一新兴的电子消费产品,目前的相关研究仍不多[4]。回顾过去文献发现,国内关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消费者接受和采纳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早期开发的TAM模型[5]或是UTAUT模型[6],仅有一篇研究运用UTAUT2模型,但该研究未包含原始模型的所有变量[7],实有必要弥补这部分的研究缺口。此外,本研究并未仅局限于UTAUT2模型,而是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时尚感知这个变量,并检验该因素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效果,以完善消费者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接受和采纳机制模型。最后,随着移动智能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各大IT企业纷纷积极投入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研发,推出了多种新产品,例如,百度的智能眼镜、盛大旗下果壳电子的智能手表、小米的智能手环等。本研究有助于了解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消费者使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协助设备厂商更好地完善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和服务,为设备厂商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营销策略拟定、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提供指导作用,这对于学术研究或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目的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UTAUT2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时尚感知变量,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结论可以为设备厂商在开展相关业务时提供参考借鉴。
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是为人们实现数据的快速获取、高效地保持社交联系,获得无缝的网络访问体验的一种新兴电子消费产品。智能穿戴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提出,它是一种探索和创造能够直接穿戴在人体上的设备,融合多媒体、传感器和无线通信等多项科学技术,并支持手势、眼动等多种互操作方式。随着微型处理器、屏显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传输能力大幅提高,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保健、健身运动、汽车驾驶等领域,主流产品包括眼镜、手环、手表、服装等[8]。另外,根据国际科研暨咨询机构Gartner预测,2019年全球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发货量将达到2.25亿台,年增长25.8%。由此可见,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在全球范围内可谓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持续更新与发展。
Venkatesh等(2012)[2]对UTAUT模型进行延伸扩展,在模型中加入了享乐动机、价格价值和习惯三个影响因素,同时删除调节变量自愿性和增加研究促进条件和使用意愿的关系,提出了UTAUT2模型(如图1)。UTAUT模型用来解释组织内员工对新技术的接受和使用情况,而UTAUT2模型则能够解释消费者在不同环境下对新技术的接受和使用情况,并且比UTAUT模型有更好的解释力度。UTAUT2模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进条件、享乐动机、价格价值和习惯,而性别、年龄和经验这些个人背景因素则作为调节变量。其中,绩效期望(performanceexpectancy)是指个体认为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提高绩效的程度;努力期望(effortexpectancy)是指个体认为使用新技术时的难易程度;社会影响(socialinfluence)是指个体对于新技术的使用受到周围群体和环境影响的程度;促进条件(facilitatingcondition)是指个体认为组织或基础设施的存在支持新技术使用的程度;享乐动机(hedonicmotivation)是指个体使用新技术所获得的快乐或愉悦程度;价格价值(pricevalue)是指个体对使用新技术所得到的帮助与支付的经济成本之间的权衡;习惯(habit)是指由于后天的学习,个体实施一个特定行为的自觉程度。从图1中可知,个体的使用意愿会受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促进条件、享乐动机、价格价值、习惯的直接影响,而促进条件和习惯则会越过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图1 UTAUT2理论模型
时尚感知(fashionperception)是指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新颖性、娱乐性和潮流性的感知[9]。创新扩散理论认为,创新技术特性表征的用户对于新技术的好奇心理,以及对创新技术带来的新颖、潮流的主观感知会对用户的采纳意愿有所影响。由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新兴的电子消费产品,当前消费者对于该产品的认识更多地聚焦于其作为时尚潮流产品而非功能性的产品,本研究引入“时尚感知”这一变量有助于理解关注产品本身创新特性的含义。近年来,在新技术的采纳研究中,时尚感知这个变量概念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Rauschnabel等(2016)[10]研究发现,时尚感知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智能眼镜的接受及使用程度。吴江等(2017)[11]研究则证实,休闲时尚动机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融入意向有正向影响。综上,时尚感知可作为影响消费者是否穿戴移动智能设备的关键要素之一。
UTAUT2模型除了在研究新技术的接受和采纳方面被广泛应用外,该理论模型也可用来检验移动商务领域中消费者的接受和采纳行为,且相较于UTAUT模型有更高的解释力度。基于此,本研究在UTAUT2模型的基础上,适当引入时尚感知变量,以探究消费者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根据研究目的,为了使移动智能穿戴设备与此理论模型更契合,本研究用“娱乐感知”来测量理论模型中享乐动机的概念,用“价值感知”来测量理论模型中价格价值的概念;另外,由于考虑到消费者对移动智能设备的穿戴较不会受到周遭人群的影响,所以本研究删除了原模型中“社会影响”这个影响要素;最后提出了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影响因素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影响因素模型
1.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与使用意愿的关系
绩效期望是指消费者感知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提升其日常生活效率的程度;努力期望是指消费者感知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难易程度。在Venkatesh(2012)等[2]的研究中,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都是影响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关键要素,当消费者感知到某项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或是该项技术容易使用、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时,消费者的接受意愿会较强。Yang(2004)[12]研究发现,若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获得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会鼓励其积极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Slade等(2013)[13]研究发现,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对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有正向影响。顾忠伟等(2015)[7]研究证实,绩效期望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刘大为和蔡赛凤(2016)[6]研究证实,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对可穿戴设备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张敏等(2017)[5]研究结果也表明,健康可穿戴技术的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会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综上,提出假设:
H1:绩效期望正向影响使用意愿。
H2:努力期望正向影响使用意愿。
2.娱乐感知、价值感知、时尚感知与使用意愿的关系
娱乐感知是指消费者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所感知的愉悦感。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具有可穿戴性、普遍性、融合性、独特性等区别于传统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的特征,使得其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奇感、娱乐感,这些感知将影响消费者的使用意愿。Venkatesh等(2012)[2]的研究指出,娱乐感知会影响消费者采纳某项新技术的意愿,当消费者感知到某项新技术很有趣,使用起来是令人愉快的,消费者的接受意愿会较强。Yi和Hwang(2003)[14]研究结果表明,享乐动机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Web信息系统技术的使用意愿。顾忠伟等(2015)[7]研究发现,享乐动机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吴江等(2017)[11]研究则证实,产品娱乐属性对穿戴设备用户融入意向有正向影响。
价值感知是指消费者对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所感知到的价值与其所付出的货币成本之间的权衡比较。Venkatesh等(2012)[2]研究指出,价值感知也会影响消费者采纳某项新技术的意愿,当消费者感知到该技术的性价比很高,所感知到的价值明显高于所付出的货币成本时,消费者的接受意愿会较强。Carlsson等(2006)[15]研究指出,价值感知是决定用户是否使用移动商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Baptista和Oliveira(2015)[16]研究发现,价格价值对手机银行用户的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
时尚感知是指消费者对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新颖性和潮流性的感知。人们倾向于尝试成为很酷的人、做很酷的事情并且拥有很酷的产品,以满足他们是与众不同的并且能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17]。与主流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较而言,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算是比较新颖和不常见的设备,会被视为很时尚的产品。此外,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人们对健康信息的关注,近几年智能手环、手表等健康类穿戴设备快速扩张,使用健康类穿戴设备的人会比不使用的人更时尚。吴江等(2017)[11]研究发现,休闲时尚动机对穿戴式设备用户的融入意向有正向影响。综上,提出假设:
H3:娱乐感知正向影响使用意愿。
H4:价值感知正向影响使用意愿。
H5:时尚感知正向影响使用意愿。
3.使用习惯与使用意愿、使用行为的关系
使用习惯是指消费者在使用智能设备过程中所形成的对其具有稳定性偏好的程度。根据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重复的动作会产生一种积极的行为意向,这种意向可以由产生积极态度的对象或者环境中的相关线索所触发,这样积极的态度和意向一旦被触发,就会引导个体产生相应的行为[18]。在Venkatesh等(2012)[2]的研究中,消费者养成的习惯不仅会影响其采纳意愿,也会影响其采纳行为,当消费者习惯使用某项新技术处理和解决问题时,消费者的接受意愿会较强,实际的使用行为也会较多。Limayem等(2007)[19]研究发现,习惯不仅对新信息系统的使用意愿有影响,对使用行为也会有影响。Baptista和Oliveira(2015)[16]研究发现,用户习惯会正向影响其对移动银行服务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Morosan和Defranco(2016)[20]研究则证实,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对其使用无线通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综上,提出假设:
H6:使用习惯正向影响使用意愿。
H7:使用习惯正向影响使用行为。
4.促进条件与使用意愿、使用行为的关系
促进条件是指消费者对顺利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所需的方便条件和各种技术条件完备程度的感知。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软硬件技术的研发还不够成熟,消费者对其无线网络稳定性、穿戴设备稳定性、相关支持服务等都可能存在一定质疑,若这些条件不够完备,消费者将不会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在Venkatesh等(2012)[2]的研究中,促进条件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采纳意愿,也会影响消费者的采纳行为,当消费者感受到某项新技术相关的支持条件越完备、厂商提供的支持服务越到位时,消费者的接受意愿会较强,实际的使用行为也会较多。Baptista和Oliveira(2015)[16]研究发现,促进条件会正向影响用户对移动银行服务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Morosan和Defranco(2016)[20]研究发现,促进条件对消费者无线通信支付的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顾忠伟等(2015)[7]的研究结果表明,促进条件会正向影响消费者对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刘大为和蔡赛凤[6]研究则证实,促进条件对可穿戴设备用户的使用行为有正向影响。综上,提出假设:
H8:促进条件正向影响使用意愿。
H9:促进条件正向影响使用行为。
5.使用意愿与使用行为的关系
使用意愿是指消费者对于穿戴移动智能设备的主观接受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实际的使用行为。根据理性行为理论的观点,个体的行为是由其采取行为的意向所决定的,而计划行为理论更是将意向作为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18]。Venkatesh等(2012)[2]的研究也指出,消费者的采纳意愿会对其后续的采纳行为产生影响。另外,Alalwan等(2017)[21]的研究发现,银行客户对移动银行的使用意愿会对其使用行为有正向影响。兰静和诸大建(2016)[22]研究发现,消费者对汽车共享服务的使用意愿会正向影响其使用行为。刘大为和蔡赛凤(2016)[6]研究则证实,可穿戴设备使用意愿对用户行为有正向影响。综上,提出假设:
H10:使用意愿正向影响使用行为。
本研究的样本是有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环)经验的消费者。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发放是采用在线问卷和纸本问卷相结合的形式,由被试者填答完毕后直接发回给研究者,共回收182份有效问卷(在线79份,纸本103份)。被试者以男性居多,占53.8%;年龄以20~30岁居多,占79.7%;学历以本科居多,占97.3%;职业以学生居多,占68.2%;月收入以2000元以下居多,占34.1%。
本研究参考过去有关技术接受模型的文献,从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并结合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特点与具体情况,设计出了调查问卷。问卷题项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1代表非常不同意至5代表非常同意)进行测量。
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和促进条件的测量,改编自Venkatesh等(2012)[2]的量表,分别各有4题,例题:“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很有用”“学习如何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对我来说很容易使用”“我拥有必要的资源(如无线网络)可以协助我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等,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2、0.80和0.79。娱乐感知、价值感知和使用习惯的测量,改编自Venkatesh等(2012)[2]的量表,分别各有3题、3题和4题,例题:“我觉得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很有趣”“我觉得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价格是合理的”“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等,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2、0.80和0.82。时尚感知的测量,改编自张楠等(2007)[9]的量表,有3题,例题:“我觉得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能让我保持活力”等,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74。使用意愿的测量,改编自Venkatesh等(2012)[2]的量表,有3题,例题:“我打算在未来继续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等,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5。使用行为的测量,改编自Sripalawat等(2011)[23]的量表,有3题,例题:“我会继续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等,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85。此外,本研究还将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和月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因为过去研究文献表明这些个人背景因素与消费者的使用意愿和行为有密切关系。
表1为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从表1可知,本研究构建的九因子模型,模型的主要拟合指数为:χ2/df= 3.33,RMSEA= 0.10,NFI= 0.87,NNFI= 0.88,CFI= 0.90,IFI= 0.90,尽管部分拟合指数未达标准,但也接近临界值,表明模型拟合度尚可接受,收敛效度一般。此外,本研究还建立了四个竞争模型,来与九因子模型进行比较,四因子模型为UTAUT2模型的六个自变量合并成一个因子(Δχ2= 260.79,P< 0.01);三因子模型为UTAUT2模型的六个自变量和时尚感知合并成一个因子(Δχ2= 557.31,P< 0.01);二因子模型为UTAUT2模型的六个自变量、时尚感知和使用意愿合并成一个因子(Δχ2= 688.20,P< 0.01);一因子模型为所有变量合并成一个因子(Δχ2= 741.69,P< 0.01)。这四个竞争模型与观测数据之间的拟合度较差,卡方检验也显示研究模型与这些模型之间有显著差异,表明模型有较佳的区别效度。
表1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表2为各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从表2可知,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促进条件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均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r=0.50,P<0.01;r=0.54,P<0.01);娱乐感知、价值感知、使用习惯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均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1;r=0.57,P<0.01;r=0.65,P<0.01);时尚感知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呈显著正相关(r=0.66,P<0.01);促进条件、使用习惯、使用意愿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行为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P<0.01;r=0.65,P<0.01;r=0.65,P<0.01)。
表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表3为层级回归分析的结果。从表3可知,在控制了被试的性别、年龄和月收入之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44,P< 0.001;β= 0.45,P< 0.001),H1和H2获得支持。娱乐感知、价值感知、时尚感知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46,P< 0.001;β= 0.53,P< 0.001;β= 0.42,P< 0.001),H3、H4和H5获得支持。促进条件、使用习惯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54,P< 0.001;β= 0.65,P< 0.001),H6和H8获得支持。其中,又以使用习惯、促进条件及价值感知三个因素对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较强。另外,使用习惯、促进条件、使用意愿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65,P< 0.001;β= 0.54,P< 0.001;β= 0.65,P< 0.001),H7、H9和H10获得支持。
表3 层级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UTAUT2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时尚感知变量,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对消费者的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这表明了当消费者感知到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有助于提高生活效率、规范生活节奏,或是该设备容易使用时,会越愿意接受使用该设备。其次,娱乐感知、价值感知及时尚感知对消费者的使用意愿也都有正向影响,这表明了当消费者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所感知到的愉悦感越高、所带来的利益大于所付出的成本,以及所感知到的新颖性和潮流性程度越高时,会越愿意接受使用该设备。再次,促进条件和使用习惯对消费者的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有正向影响,这表明了当消费者认为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相关的基础设施越完善、厂商提供的支持服务越充足,以及越习惯使用智能设备时,会越愿意接受使用该设备。本研究还发现使用习惯、促进条件及价值感知三个因素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会较强。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种类众多、功能各异,以智能手环为例,其主要用于运动监测,消费者平时是否有使用智能设备或是运动的习惯,这会影响其使用意愿;另外,消费者使用智能手环所需技术条件的完备程度也很重要,比如无线网络的支持情况、设备运作的稳定性和兼容性等,都会影响其使用意愿;而消费者对于智能手环的性价比感受也很重要,比如设备是否物美价廉、功能是否多样等,这也会影响其使用意愿。最后,消费者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意愿对其使用行为也有正向影响,这表明了消费者的使用意愿确实会左右其实际的使用行为。上述研究结果与过去有关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不但丰富了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再次检验了UTAUT2模型在不同领域的适用性。
本研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消费者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正向感知
研究结论表明,相较于其他影响因素,消费者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正向感知对其使用意愿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因此,建议设备厂商在产品方面应设法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并针对不同的群体实施差别定价和精准定价,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性价比感知。在产品推广方面,应向消费者充分展示产品本身的功能和价值,使得在原服务质量等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消费者对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成本感知,从而刺激消费者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最后在产品设计方面,更多的关注产品本身的创新特性,产品外观符合时尚潮流,产品功能兼具娱乐休闲,以满足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新颖性、娱乐性和潮流性的感知,从而促进消费者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
2.完善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相关的促进条件
研究结论表明,相较于其他影响因素,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促进条件对消费者的使用意愿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同时也对消费者的使用行为有正向影响。由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尚处于起步阶段,可穿戴计算、网络技术以及软硬件技术的研发还不够成熟,消费者对其网络稳定性、穿戴设备稳定性、相关支持服务等仍存在一定质疑,因此,建议设备厂商应积极促进完善现有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相关的技术基础设施、升级无线网络技术、提升客户端连结的稳定性,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和资源,促使消费者更有动力去使用移动智能穿戴设备。
3.重视可能影响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因素
研究结论表明,相较于其他影响因素,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对其使用意愿的影响效果是最强的,同时也会对其使用行为有直接影响。因此,建议设备厂商应从消费者角度开发能够使产品与用户更加紧密联系的功能特性(如记账理财、移动支付、通话联系等),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者体验,并且使产品的操作更为便捷、界面更为清晰,增加消费者对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黏性,将移动智能穿戴设备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进而增进其对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的使用习惯。
本研究存在若干不足之处。首先,本研究属横断面的研究设计,所有变量的测量皆是由消费者自评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搜集,如此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的问题,建议后续研究采用其他的变量测量方式(如使用行为采用实际使用的次数或频率),使研究的过程更加严谨。其次,可能还有其他潜在因素会影响移动智能穿戴设备消费者的使用意愿和行为,本研究基于UTAUT2模型,并加入时尚感知变量进行探究,尽管适当拓展及应用了UTAUT2模型,但仍建议后续研究可尝试加入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如隐私风险感知、运动涉入程度、个人的创新性等,使研究模型更为完整。最后,移动智能穿戴设备种类众多,功能也各有不同,本研究仅探讨智能手环,研究模型是否适用其他设备尚有待验证,另被试中以学生样本居多,样本代表性略显不足,建议后续研究扩大调研范围,针对其他种类设备进行调研,并且收集更多样化的样本再行检验,使研究结果更具类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