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同时渗透康复理念,帮助学生融入社会。但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通过“四点”创新,即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节奏与语言训练相结合,以及奥尔夫音乐,从音乐教学出发,提升教学活动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调动智障学生运用多感官进行探究活动,有效提高音乐课教学成效,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愉悦身心、发展健全人格,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帮助。
[关键词]智障学生;生活化;情境教学;节奏与语言训练;奥尔夫音乐
培智学校主要招收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即年龄在18岁以下,智商低于55的智力功能和适应行为上存在障碍的儿童,一般表现为沟通、自理、社交等各项能力发展迟缓。培智学校设有文化课、艺体课、康复课等,从智力障碍儿童身心特点出发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和训练,补偿学生的智力和适应行为缺陷,帮助他们成为能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唱游与律动(以下简称音乐课程)作为特殊学校的必修课,深受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喜欢。音乐课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通过艺术化的手段,以及声音、动作、器乐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基础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觉、认知、语言、动作、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体会生命的意义,美化学生的行为,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康复。
基于此,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特殊教育中心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成立了艺体学科教研组,设立了音乐兴趣小组。学校教师认真研究,积极转换教学理念,结合智障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总结出了四点创新理念。在试行的几年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兴趣度、积极性都大幅提高,音乐治疗对一些情绪不稳定的学生也起到了积极的情绪调节作用。
一、教材选择贴近生活
特教学校中的绝大部分课程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过艺术教育不仅能激发智障学生潜能,培养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但以往的音乐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需要教师重新选取更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首先,教师可在教学活动中选取贴近日常生活的内容,让学生以日常活动为基础产生联想,再用一种声音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所选择内容应具体、形象、生动,在生活中常见,旋律简单,节奏要明快,强弱有序。笔者先后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了如《找朋友》《漱口》《礼貌用语》《快快乐乐上学校》等一系列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开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内在音乐感受,愉悦身心。
再者可以选取一部分自然生活中的声音素材,如河流、山川、风声、雨落、鸡鸣犬吠、鸟鸣蛙叫等,原生态的声像自然悦耳,可适当地引导学生仔细聆听,分辨声音的高低、强弱,启发学生发现各种事物的不同音色。例如,在教授《大雨和小雨》一课时,笔者分别让学生模仿大雨的声音,感受下大雨时“哗啦啦”的声音既高又强;体会下小雨时“淅沥沥”的声音既低又弱。再用“哗啦啦”和“淅沥沥”进行节奏练习,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声音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非常适合学生模仿,再配以节奏,引导学生进行有节奏的发声练习,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敏锐的感受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一举多得。
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价值。如歌曲《我的好妈妈》刻画了一个懂事、体贴的宝宝,教育孩子们要懂得关心妈妈、体贴妈妈,对客人要有礼貌。因此,在学习这一歌曲时,笔者对智障儿童进行了“爱妈妈”“体贴妈妈”的教育,用充满赞美之情的演唱和教唱法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懂得要孝敬父母,懂得体谅别人,同时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同时,让学生感知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情境教学开启音乐之花
在开展音乐活动时,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可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充满童趣的情境”,促进学生的内部情感和外部情境交互作用,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有趣的情境下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就需要在课前精心准备,设计好每一个情境,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表演情境等,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在设计《一只青蛙一张嘴》时,笔者先后通过故事、游戏、表演相结合的情境教学法完成了授课。首先通过图片故事引入青蛙们要去参加体育大会,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跳水的故事。故事讲到练习跳水环节,学生们都争抢着想表演跳水,笔者顺应形势,在本环节让学生們进行了跳水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也增加了课堂趣味性。游戏环节用事先准备好的头饰装扮成小青蛙,全班站成一排在河岸等待,歌曲唱到几只青蛙就几只一起跳。本环节能力较强的学生会主动帮助较弱的学生,提醒他们该跳几下,增强了团队意识及互帮互助的好品质,效果非常好。歌舞表演环节也是面向全部学生,一部分语言正常的学生进行歌曲演唱,其他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伴舞,大家配合默契,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参与、互动、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在音乐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景,通过感知觉、动作、情感、参与演唱、表演等方式,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完善,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了学生与音乐的互动。
三、节奏和语言共促学生发展
弱智儿童的智力水平比同龄儿童低,且发展速度缓慢,大多不善言谈;同时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口吃,吐字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缺陷,并可能伴随羞怯心理或任性、多动等问题。因此,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要顺利地完成歌唱教学任务,必须首先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歌词朗读不能像枯燥地阅读课文那样,应适当配合节奏感强的音乐或打击乐器,增强学习效果。例如,朗读《这是小兵》歌词时,在用打击乐器进行训练前,笔者先组织学生观看阅兵录像,引导学生模仿军人整齐踏步,感受飒爽英姿、昂扬向上的军人气质,从而更好地感受打击乐器的节奏。此外,再组织学生听《军队进行曲》,让学生体会乐曲节奏清晰、强弱分明、节拍规整、雄壮有力等特点。通过教师生动形象地范读,再用军鼓伴奏,用节奏带动语言,激发了学生学习歌词的兴趣,较快地学会了歌词内容。对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可把歌词简化,从三字词甚至单字开始扩充,抓住学生表现出的一些微小进步,及时进行鼓励。“你真行!”“有进步!”“继续努力!”这些激励性的语言,经常能使学生兴奋起来,心情愉快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成就感。
在教学活动之后,听到学生们热情地喊着:“音乐老师!”“音乐老师!”笔者感到非常欣慰,感到付出的心血有了回报。培智一年级的小智(化名),平素说话不是很流利,但是唱起歌来有板有眼,节奏准确,语言流畅,表达能力和对歌词的记忆能力也提高很快。因此,笔者安排其在助残日晚会上表演了歌曲《好妈妈》,完美的歌曲演唱和优美的舞台表现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平时的语言训练是分不开的。
四、奥尔夫音乐丰富课堂
奥尔夫音乐体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营造一种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实现音乐与身体、节奏、游戏、即兴表演、乐器等全面互动,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提升教学效果。
由于特殊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不集中,笔者根据奥尔夫音乐节奏感、律动感强的特点 ,选取了部分贴近生活、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同时兼顾诙谐幽默等要素的音乐作品,增强趣味性,让音乐先叫醒学生的耳朵,再去吸引他们的眼球,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去表现音乐,创造新的舞蹈动作,每次的表现可以是不同的,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课堂自由随意但又在教师可控范围内。
在课堂上学生不是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者融入到课堂音乐中。如在學习《拍蚊子》这一乐曲时,学生们未经教师引导就说出音乐里有蚊子的声音,于是笔者顺势让大家一起随音乐表演拍蚊子,把日常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学生们情绪高涨,一边专注于听音乐,一边用双手表现各种拍蚊子的动作,有的同学还互相拍。这堂课给学生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活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通过多感官协调配合,达到了较好的康复效果。同时,让学生知道音乐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综上所述,将“四点”创新应用到培智学校音乐课堂,能使音乐教学更具活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同时,为教师进行课堂改革,筛选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课堂师生互动提供课堂素材和基础参考,对音乐课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保证了音乐教学的可实施性和受欢迎性,为学校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拓展了途径。
(责任编辑 姚力宁)
作者简介:韩翠翠,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特殊教育中心教师,E-mail:nyhancuicui@163.com(山东泰安,27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