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褐牛(肉用类型)生产性能测定与培育

2021-06-07 06:07张金山李红波周振勇崔繁荣叶志兵
新疆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尺月龄母牛

杜 玮,张金山,李红波,周振勇,崔繁荣,叶志兵,张 杨

(新疆畜牧科学院,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 言

【研究意义】新疆褐牛属于乳肉兼用培育品种,是新疆的地方品种。我国新疆褐牛主要分布于伊犁、塔城、阿勒泰、昌吉、哈密等地,现已遍及天山南北和内地部分省区。2018年新疆褐牛种群规模在100×104头左右,为新疆第一大牛种资源。新疆褐牛毛色为褐色,深浅不一,头顶、角基部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多数有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口轮和背线,皮肤、角尖、眼睑、鼻镜、尾帚、蹄均呈深褐色,被毛短、贴身、有的有局部卷毛。新疆褐牛耐粗饲、抗寒、抗逆性强,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适宜山地草原放牧。测定新疆褐牛表型性状和体重、体尺及B超,能够不断完善新疆褐牛的选育标准,加快新疆褐牛扩繁选育进程。【前人研究进展】张杨等[1]2010年对新疆褐牛种群资源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纯种新疆褐牛为17.088×104头,各类新疆褐牛改良牛存栏已达到150×104余头,其中伊犁河谷存栏约90×104头,塔城地区存栏约35×104头,其他地区新疆褐牛存栏约20×104余头。成年新疆褐牛母牛中优良个体较少,整体生产性能不高。张杨等[2]在新疆褐牛导入加拿大瑞士褐牛杂交改良效果分析中得出,引进加拿大肉用瑞士褐牛改良新疆褐牛可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优质高档牛肉产量、屠宰率与肉质,可作为今后新疆褐牛改良提高的引进品种,并以选配为基础,做好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培育工作。周振勇等[3]在基于主成分逐步回归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疆褐牛体重预测模型,全灵等[4]通过不同肉用品种牛与新疆褐牛最佳杂交组合筛选得出最佳杂交组合是南德温牛与新疆褐牛的杂交组合;李娜等[5]通过新疆褐牛导入安格斯基因后生产性能研究表明,安新F1代杂交牛在产肉率、高档肉等商品肉牛生产上有明显优势,但在品种改良呈现劣势,提示要根据生产需要,针对性的进行品种改良或杂交优势利用。【本研究切入点】优良品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能测定则是提高种群选育水平的先决条件,体重、体尺、B超测定是肉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新疆褐牛虽具有诸多优良特性,但由于近年来退化造成体重偏小,个体间体尺、体重差异较大、产肉性能较低等问题。新疆褐牛的选育方向是:保证体高、体长、增大胸围、改善后驱、提高体重,使新疆褐牛在保持乳肉兼用方向发展的同时,培育肉用品系,丰富品种内部结构。增加品种遗传资源的多样性,改良提升新疆褐牛的兼用性能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不同年龄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采用测量其体尺指标和生产性能,为培育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测定牛群为新疆尼勒克县牧强种畜有限公司新疆褐牛肉用类型育种核心群,共计测定290头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其中2014年5岁以上76头,4岁10头,3岁18头,24月龄11头,18月龄17头,12月龄13头,6月龄10头;2019年5岁以上36头,4岁15头,3岁23头,24月龄23头,18月龄7头,12月龄17头,6月龄14头。

群体改良选用的冻精号为:12200199,12200188,21214008,21214007,21214005,21216034。

1.2 方 法

于2014~2019年,每年5月对新疆褐牛核心群不同生长阶段新疆褐牛,测定体型外貌线性鉴定及背膘厚度、眼肌面积等指标。

体尺测量指标: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及成年牛各阶段体尺指标,包括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胸深、胸宽、管围、后腿围、腰角宽、尻长、髋宽、坐骨宽。

眼肌高度、背膘厚度、眼肌面积指标测定;测定位置选在第12~13肋间,进行纵切面和横切面图像采集,探头距脊椎3~5 cm处进行平行或垂直于脊柱的扫描。参照王少华《兽用超声波在肉牛活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6],采集新疆褐牛眼肌面积、背膘厚度、眼肌高度清晰图像,再用仪器上的程序进行转换得到具体数据。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采用SPSS17.0软件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褐牛肉用类型母牛体重、体尺

研究表明,2019年测定的5岁以上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体重、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腰角宽、髋宽均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结果(P<0.05);4岁新疆褐牛肉用类型的体重、体高、胸围、管围、胸深、胸宽、腰角宽、尻长、髋宽均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结果(P<0.05);3岁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体重、体高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结果(P<0.05);24月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胸深、后腿围、尻长均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结果(P<0.05);18月龄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体斜长、管围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结果(P<0.05);12月龄及6月龄体尺鉴定指标均有高于2014年的趋势,差异不显著(P>0.05)。表1,图1

表1 新疆褐牛肉用类型母牛体重、体尺

图1 2014和2019年新疆褐牛肉用类型母牛各年龄体重、体尺对比

2.2 新疆褐牛肉用类型母牛各年龄超声波

研究表明,体尺、体重均有所提高,从2016~2019年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体尺、体重均明显的高于2014年测定记录,均达到鉴定标准的特级以上。表2

表2 新疆褐牛肉用类型母牛各年龄体高、体重与新疆褐牛等级鉴定标准对比

2019年5岁以上、4岁、3岁新疆褐牛肉用新类型眼肌高度、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2014年测定值(P<0.05);2019年24月龄、18月龄、12月龄新疆褐牛眼肌高度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值(P<0.05)。表3

表3新疆褐牛肉用类型母牛各年龄超声波

3 讨 论

良种的效应在肉牛养殖的效应中占到40%以上[7]。肉牛育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选种,品种作为肉牛育种基本的素材,选择优良的个体留种,再结合科学的选配是肉牛选育的基本步骤[8-9]。在现有生产方式下,要因地制宜加强该品种选育,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的引进加拿大褐牛肉用品种冻精、胚胎进行导入杂交,改良现在新疆褐牛尻部结构,进一步培育肉用类型,试验以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为试验对象,通过2014~2019年的连续体型外貌鉴定工作,得出2019年的体尺、体重均显著高于2014年,尤其改善了新疆褐牛后驱发育欠佳的缺点,在保留新疆褐牛基本特性的同时,有效的改善了缺陷,通过建立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基地和科学的育种方案,提高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

应用B 超对肉牛的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肌间脂肪含量等经济性状进行测量,可以对生产型动物进行遗传改良[10]。研究表明,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是预测胴体重量的重要指标与瘦肉率直接相关,并且作为家畜的遗传育种和性能鉴定工作的重要指标参数,眼肌面积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也会出现减小现象[11]。试验将2019年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各年龄阶段(5岁以上、4岁、3岁、24月龄、18月龄、12月龄、6月龄)的眼肌高度、背膘厚、眼肌面积、肌间脂肪进行测定,并与2014年测定的各年龄阶段(5岁以上、4岁、3岁、24月龄、18月龄、12月龄、6月龄)的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19年新疆褐牛肉用类型各个年龄阶段的眼肌面积与2014年相比均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通过引进加拿大肉用褐牛改良新疆褐牛可在现有基础上改善新疆褐牛后驱发育欠佳的缺点,提高优质高档牛肉产量、屠宰率与肉质,可作为今后新疆褐牛改良提高的引进品种。

4 结 论

2019年5岁以上、4岁、3岁新疆褐牛眼肌高度、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2014年测定值(P<0.05);2019年24月龄、18月龄、12月龄新疆褐牛眼肌高度和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值(P<0.05)。新疆褐牛肉用类型不仅在体重、体尺各项指标均高于2014年测定结果,B超测定,各年龄阶段的眼肌面积也显著高于2014年的测定记录。

猜你喜欢
体尺月龄母牛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母牛产前和产后的护理要点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肉牛繁育改良技术要点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