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文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高院区,安徽 合肥230000)
患者跌倒作为院内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达38%。据调查国内跌倒事件在整个护理不良事件中占据前三位,成为老年人群首位伤害死因。门急诊患者具有年龄跨度大、病种多、流动性大、门诊诊量具有季节性周期变化、用药种类繁多等特点,极易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1]。据调查,目前住院患者跌倒或者坠床风险评估已趋于完善化,但是针对门诊或者急诊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却未得到很好的管理,随着护理质量管理要求不断完善,患者安全管理也需要不断的细化,那么加强门急诊患者管理必不可少[2]。制定对应的门急诊患者调到管理办法势在必行,因此我院针对门急诊患者特点及目前形势,开展基于病区的综合性患者安全项目(Comprehensive Unit-based Safety Program,CUSP)管理,特作以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门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进行门急诊输液患者跌倒风险认知调查,明确患者对于风险认知的实际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CUSP防跌倒管理。对照组50例,男23例,女27例,其中20岁以下患者14例,45~60岁患者16例,60岁及以上患者20例。研究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其中25岁以下患者31例,45~60岁患者11例,60岁及以上患者19例。参与的9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3~35岁,平均(27.98±3.22)岁,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应知情同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患者入门诊或急诊治疗时,护理人员予以口头的防跌倒宣教。
1.2.2 研究组行CUSP管理(1)成立CUSP小组,护理人员各自分工,各司其职,以护士长为护理管理核心,9名护理人员为护理安全小组成员。(2)环境设施优化:申领缴费机器,避免患者来回奔波。厕所增设马桶、扶手,降低患者如厕时的风险。(3)制定评估表。快速识别跌倒高风险人群,节约时间,重点把控,从根本上杜绝跌倒发生。(4)拍摄视频、录制音频。通过播放视频/音频方式加强患者预防跌倒的意识。(5)健康宣教。每周二次健康宣教,介绍疾病及防跌倒相关知识。(6)工作制度流程优化。开始预取号安排座位,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
1.3 观察指标 综合分析患者及护理人员问卷调查内容,分析出跌倒原因及影响情况,明确患者干预前后风险认知水平变化,对护理人员进行SAQ问卷调查,明确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安全的认知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2.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测,行(%)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
2.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门急诊输液患者跌倒风险认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对于跌倒认知水平有限,主要表现为跌倒与体位改变,食欲下降、排泄方式的选择上。38%的患者认为跌倒属于意外时间,不可预防,而58%的患者并不知晓下床三部曲。
2.2 两组护理人员各项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安全认知态度评分、团队协作、护理差错上报等项目评分、SAQ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跌倒风险认知水平对比 研究组患者跌倒风险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跌倒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防跌倒风险认知水平评分对比
基于病区的综合性患者安全管理项目是一个以改善病区患者安全文化为目的,提升患者整体安全实践的综合性项目[3]。CUSP目前已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发达国家已进行大范围推广,效果较为理想[4]。国内住院患者的风险评估体系尚在完善阶段,已经相对满足国内患者的需求,但门急诊如下风险(1)管理方面:患者人流量大,排队等候时间长;护理人员人力相对不足。(2)患者及家属方面:缺乏跌倒相关知识,依从性不高,缺乏预防跌倒的意识。(3)环境设备方面缴费不方便,导致患者来回奔波;卫生间安全便民设施不全;环境相对嘈杂、杂乱。(4)护士方面:安全意识缺乏,和患者沟通不够;团队协作不紧密;不良事件上报不积极。因此,选择CUSP医院可提升安全文化,降低医疗风险发生几率[5]。研究显示,研究组护理人员的安全认知态度评分、团队协作、SAQ问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跌倒风险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跌倒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CUSP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跌倒风险认知水平,帮助护理人员提升安全意识,增加团队协作,减少护理差错,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