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滢芬
(佛山市中心血站南海血站,广东 佛山528000)
献血分为全血献血和成分血献血,血小板献血是比较常见的成分血献血,全血献血一般是直接抽取血液,除特殊情况,献血量控制在400mL之内;血小板献血均为机器采血,机器采血可将血液分离,只采取血小板和血浆,献血者不需要担心机采血小板会影响自身的凝血功能,在机采血小板时会在体内输入抗凝剂。一般捐献一份血小板需要从大概2000mL的全血中进行分离,这2000mL的全血在分离血小板后会将其他的血液成分回输到献血者体内。血小板输血在急性大出血,血液病,DIC等中运用较多,临床血小板的需求量比较大,血小板献血对献血者的身体一般不会有损害,献血者在献血后保持良好的生活状况,献血者的血液成分会很快的恢复正常。当然对献血者来说,在选择献血时需到正规的献血中心,可有效的避免献血感染的发生[1-4]。现就我站429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护理干预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我站收治的429例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5例,男145例,女70例;年龄19~57岁,平均(32.4±4.7)岁;对照组214例,男150例,女64例;年龄18~52岁,平均(31.4±5.7)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参与者知情同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此研究有意义。
1.1.1 纳入标准 纳入精神正常的血小板献血者;纳入未合并疾病的血小板献血者[5]。
1.1.2 排除标准 排除不能良好语言交流,配合研究的血小板献血者[6]。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内容包括:献血者在献血前进行机采血小板相关知识的讲解,告知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在献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与献血者之间的交流,观察献血者的状况,对产生不良发应的献血者需要及时对症处理,甚至停止采血;献血后对献血部位进行护理,讲解献血者在献血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良好的休息和营养的补充两方面,叮嘱献血者在营养补充过程中注意合理科学,切忌油腻饮食[7-8]。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1)心理护理:在献血前,护理人员在讲解机采血小板相关知识的同时注意观察献血者的情绪,对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确保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部分献血者护理人员可与已经采血的献血者互相配合,让献血者与已经献血人员进行交流,更具说服力,更容易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献血前、献血时和献血后都要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献血前让献血者了解机采血小板,献血时对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时讲解,避免献血者对产生的不良反应出现过度紧张情绪,影响献血的顺利进行,献血后护理人员应对献血部位及饮食方面护理及指导,要增强随访,在献血后24h内做好电话随访,询问献血者的状况,进行相应的人文关怀护理。(3)行为干预:对部分心态动摇的献血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更清楚的讲解献血的相关内容,解答献血者的各个问题,增加相互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消除动摇的心态,进行良好的配合[9-1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心理状态、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和护理效果,心理状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差;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献血者出现心慌、头晕症状;中度:献血者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症状;重度:在以上症状基础上伴发惊厥、抽搐、晕厥症状;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了献血者的心理状态;有效:对不良反应与献血者的心理状态均有积极影响;无效:对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均没有显著影响,在实际献血中无重要意义,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3-14]。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两组心理状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对比 观察组的心理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理状况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对比
2.2 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机采血小板是指采用白细胞分离机在无菌密闭状况下,从献血者体内分离采集血小板成分的过程,在实际临床中多为血小板成分的输血,个体供应的血小板在实际临床输血中,可提高患者输血治疗的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大量血液浪费,减轻患者肌体受血负担和经济负担。相较于全血献血,血小板更容易配型,更有利于保障血小板的品质。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不必过于紧张,对献血的相关知识护理人员会进行讲解,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医疗人员会保障献血者的健康与安全。因此,献血者可放心献血[15-17]。
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效果。机采血小板献血相对于全血献血,与献全血的程序基本相同,但献血时间稍长于献全血,成分献血基本上都要在血液成分采集机上进行。对献血者来说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绝大部分首次血小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并不了解,机采献血相对于全血献血,对献血者机体的刺激是比较大的,在献血时与献血后,都要进行良好的护理。
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有效的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使献血者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进行献血,有助于献血的顺利进行,可减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献血方式有更良好的接受,有助于献血者的持续献血;在献血前与献血后,护理人员均开展了健康教育,使献血者在献血时保持良好的状态,减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尽快恢复机体。饮食护理,让献血者明确要及时的营养补充,了解指导饮食方面的禁忌,在献血后的24h进行随访,是对献血者的关怀,是人性化的护理,使献血者更加认可血站的护理形式[16-18]。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机采血小板首次献血者中具有较好的运用效果,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护理效果,改善献血者的心理,对首次献血者有较高的护理价值,值得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