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2021-11-27 09:31高振玲
系统医学 2021年17期
关键词:献血者血站常规

高振玲

日照市中心血站供血科,山东日照 276800

近些年来,伴随献血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宣传越来越广泛,无偿献血的参与率不断提高,各级血站也越来越重视对无偿献血的管理。虽然大多数无偿献血者均能接受并耐受献血,但仍有部分献血者会出现献血反应,轻者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重者会抽搐、呕吐、昏厥等,不利患者身心健康,也会降低无偿献血率,甚至会导致献血者不再愿意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尤其是初次献血者[1]。据临床调查研究显示,相比于献血2次及以上的献血者来说,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概率要明显增高,影响献血者的再次献血[2-4]。而据临床研究发现,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多与其心理因素有关。为消除初次献血者的不良情绪,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风险,就有必要强化对初次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该研究选取320名2018年1月—2020年4月在日照市中心血站初次接受献血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行常规献血护理措施与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了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的变化情况、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320名,均为在日照市中心血站进行初次无偿献血的献血者。纳入标准:所有献血者均与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的相关献血标准相符;献血前经测定其生理指标正常;献血前5 d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排除标准:存在家庭遗传病史;认知障碍;患有传染性、过敏性、免疫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的献血者。依随机数表法将献血者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每组献血者160名。常规组中男性102名,女性58名;年龄20~46岁,平均(30.27±7.03)岁;职业:大学生56名,军人16名,公务员24名,企业职工56名,其他8名;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83名,大专52名,中专及以下25名。强化组中男性100名,女性60名;年龄21~45岁,平均(30.23±7.05)岁;职业:大学生55名,军人15名,公务员25名,企业职工55名,其他10名;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82名,大专50名,中专及以下28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该研究经献血者知情同意,且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给予常规组献血者以常规献血护理措施,包括常规采血准备与消毒、依献血者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护理、引导献血者配合护理工作等。

强化组献血者于常规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营造良好献血环境。无偿献血是一种利国利民的高尚行为,而舒适、安静的献血环境能有效缓解初次献血者的紧张情绪,帮助初次献血者克服心理障碍,使其能主动配合采血操作,避免发生意外。血站工作人员应充分尊重献血者,为献血者营造良好的献血环境,献血车上应配齐相关医疗器械与药品,注意车内卫生,保持车内与采血室的干净、整洁,及时调节车内温度与湿度,询问献血者的生活、工作与饮食起居情况,注意保护献血者的隐私,以免产生尴尬或使献血者产生疑虑。车内还可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让献血者轻松、愉悦,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2)给予献血者充分的心理支持:①献血前。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献血者介绍献血相关健康知识及流程,尤其是要让献血者明白一次性抽取200~400 mL血液并不会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反而可以促进机体血液的更新,改善并提高机体骨髓的造血功能,让献血者了解献血的益处及对社会的重大意义。为献血者主动介绍采血相关器材与设备,若献血者有要求,还可让其观察其他献血者的献血过程,或是让有多次献血经历的人员讲解自身体验,消除献血者的疑虑,缓解献血者因不了解献血相关知识而产生的焦虑、紧张情绪,提高献血者的社会荣誉感,使其能主动配合献血工作。对于献血前即存在不良心理情绪的献血者,护理人员应及时与献血者沟通,了解其疑惑之处并为其耐心解答,给予心理疏导,帮助献血者做好献血前的心理准备[5]。②献血中。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以免多次穿刺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同时尽量缩短采血的时间,减轻献血者的疼痛。仔细观察献血者精神意识状态的变化,在适当时间询问献血者是否有身体不适,若献血者反应异常,应立即停止采血。可与献血者进行交流,聊聊家常琐事或其感兴趣的事,转移献血者的注意力,减轻献血者的不安心理及痛苦。针对不了解的献血者,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为其解释,让其了解一些轻微的献血反应是可以通过休息和对症处理解决的。仔细观察献血者的行为与神情变化,若有异常应立即给予相应处理措施,待确认献血者恢复正常后方可让其离开[6-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献血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以50分为界限,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

统计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头晕、低血压、四肢冰冷等,并计算发生率。发生率=献血反应例数/总例数×100.00%。

评估两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以该站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信息需求、人文关怀、服务态度、隐私保护等,采取百分制,得分超85分为非常满意,得分为70~85分为基本满意,得分低于7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献血者干预前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所下降,强化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为(30.29±2.08)分,较常规组的(38.13±2.65)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s),分]

?

2.2 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强化组献血者共2名发生献血反应,其中面色苍白1名,四肢冰冷1名,发生率为1.25%(2/160);常规组献血者共9例发生献血反应,其中面色苍白2名,出汗2名,恶心2名,头晕1名,低血压1名,四肢冰冷1名,发生率为5.63%(9/160),强化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3,P<0.05)。

2.3 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强化组献血者护理满意率为86.88%,较常规组的57.5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当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与血容量迅速下降的情况,临床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头晕、胸闷、低血压、心悸、四肢冰冷、惊厥等。正常来说,体质量为45~50 kg的健康人群献血200~400 mL是很少发生不良反应,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过程当中可能会产生各类不良反应[8]。据临床研究显示,致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如心理因素、身体因素、操作因素、环境因素等[9-11]。除了睡眠不足、空腹以外,心理因素是影响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最重要因素,很多初次献血者会因为过度紧张而引发献血反应。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初次献血者缺乏对献血常识的足够理解,另一方面是对献血过程不是特别了解,难免会产生一些恐惧、紧张的心理,有些初次献血者虽然经医护人员的宣教了解了献血的益处,也同意无偿献血,但在采血的过程当中仍会十分紧张[12]。部分献血者因担心献血后的血容量减少会影响健康而产生顾虑。还有部分献血者可能因对疼痛的耐受性较差而对疼痛产生恐惧感。身体因素是指献血者献血前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空腹、饥饿等使机体处于应激阶段,因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管扩张,血压水平下降,脑血流量不足而引发不良反应[13]。操作因素是指采血操作人员操作技术不熟练或穿刺动作过大致献血者产生剧烈疼痛,而使得献血者机体呈高度紧张状态,血压水平下降、脑血流量不足而产生不良反应。另外,采血操作人员过重拍打献血者前臂、止血带扎得过紧也会引起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采血过程当中局部消毒不严格、未保护好针眼等还会引起局部感染、静脉炎等[14]。环境因素是指因献血环境不佳影响献血者的情绪,致其对献血失去信任和安全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引发献血反应,此现象还会产生连锁反应,致更多献血者同时发生不良反应。

自《献血法》颁布和实施以来,我国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无偿献血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行为,为能更好地持续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就有必要降低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风险,消除献血者的疑虑与紧张感,献血者能够正确认识献血行为,并能积极主动配合抽血过程[15]。依影响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最主要因素,为此,针对初次献血者,要尤其重视并强化对其的心理护理干预。

该研究在笔者所在血站进行初次献血的献血者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分别于献血过程当中给予献血者常规献血护理与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并比较了两组献血者干预前后的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研究结果显示,强化组干预后的SAS评分为(30.29±2.08)分,较干预前与常规组干预后均明显更低(P<0.05),此结果与高文香等[16]人的研究结果“干预前:对照组SAS评分为(41.25±2.56)分,观察组SAS评分为(41.38±2.23)分;干预后:对照组为(38.11±2.64)分,观察组为(30.34±2.07)分”基本保持一致,表明献血者经强化心理护理,其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缓解,这非常有利献血者献血过程的顺利完成。强化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为1.25%,较常规组的5.63%明显更低(P<0.05),此结果与王峰[17]的研究结果观察组1.3%,对照组5.1%基本保持一致,表明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这不仅有利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能减少献血者对献血活动的疑虑,促进重复献血的发生。另,强化组献血者护理满意率为86.88%,较常规组的57.50%明显更高(P<0.05),此结果与卢丽霞等[18]人的研究结果观察组87.06%,对照组57.65%基本保持一致,表明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这非常有利于提升献血者对献血的信任与安全感,使献血者愿意重复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促进献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初次献血者,给予其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献血者的焦虑情绪,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风险,且能提高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加强无偿献血者对献血的信任,有利提升献血者的重复献血率,促进无偿献血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献血者血站常规
南通市区献血者的体质量指数与肥胖状况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细节管理在血站质量控制科的应用效果
常规之外
献血注意事项早知道
夏季单采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增高的原因及护理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新常态下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