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 李艳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安徽 合肥230000)
左氧氟沙星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为氧氟沙星的同分异构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1]。其作用机制独特,渗透性强,组织细胞内浓度高,耐药率低。它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能引起强烈的静脉刺激,容易导致静脉炎。研究表明[2],静脉炎的发生率超过30%是由于静脉滴注刺激物所致。这种症状不仅给病人的生活带来痛苦和抱怨,增加了病人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而且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3]。曾长英[4]通过相关综合护理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因此,预防静脉炎的有效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能否改善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所致静脉炎的现状,以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8月至11月收治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患者3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0例。观察组男86例,女84例;年龄20~64岁,平均(37.95±12.68)岁。对照组男83例,女87例;年龄19~65岁,平均(38.73±12.3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剂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1.1 纳入标准(1)19~65岁易感菌感染者,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2)患者过去无药物过敏情况。(3)治疗前静脉状态良好,无静脉炎、外周血管疾病。(4)意识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研究。
1.1.2 排除标准(1)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或首次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2)怀孕及哺乳期女性。(3)伴随重症肌肉无力症。(4)既往肺、心、肾移植史。(5)既往有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避光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输液前询问药物过敏史、检查药液是否混浊、药物质量是否合格等,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管理方法。调节速度30~40滴/分,输液中定时巡查,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1.2.2 观察组在常规输液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心理健康护士在给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之前,向患者讲解部分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告知输液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心理负担。(2)用药护理。护士熟悉输液前后药物的性能和使用情况。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试管[5],减少左氧氟沙星对血管的刺激。(3)选择血管。选择病人手背前臂粗大、笔直、有弹性、易于穿刺的部位,避免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6]。避免重复穿刺,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4)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按照标准化流程,操作前认真洗手在对病人进行皮肤消毒后,必须等到消毒液干燥后才能穿刺[7]。避免这些微粒结构和消毒剂进入血管中,减少对血管的刺激。(5)选用避光精密过滤输液器及更换小号针头 采用5um避光精密过滤输液器,可有效过滤输液过程中95%的输液微粒。与传统输液器相比,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8]。5.5号输液针的长度为18mm,和7号针头相比,可以减少穿刺时造成的血管损伤,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6)合理安排输注顺序 如果输液方案大于0.2g/d或静脉输液中有其他刺激物,应采用间歇输液[9]。避免在短时间内过度使用刺激性溶液,增加血管损伤。(7)应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 水胶体敷料是一种亲水性微粒和疏水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自溶和清创能力。穿刺前在患者穿刺点上方使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可促进局部血流,减轻疼痛,吸收渗出液,明显预防静脉炎[10]。
1.3 疗效观察 根据INS静脉炎分级标准评价疗效[11]。0级:无临床症状;Ⅰ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Ⅱ级为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热和(或)水肿;Ⅲ级:输液部位局部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处出现,可触及条索状静脉;Ⅳ级为输液部位局部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有条索状物形成,可触及条索状静脉,长度2.54cm,有脓液渗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两组患者中静脉炎发病率的比较。见表1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中静脉炎发病率的比较
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半衰期长。在临床应用中,易患静脉炎,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恐惧。为使药物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治疗价值,同时避免或尽量减少其所引起的不良影响。有必要对静脉刺激和静脉炎的发生进行最小化的护理干预。本研究可分析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引起的静脉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对终止治疗、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