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 要】本文以北京市顺义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培训专题班的混合式培训实践为例,总结了如何利用UMU平台提供的各种功能,构建基于UMU平台的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教师培训的基本模式和应用策略。这种“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的有机融合设计,适应了当前教师培训的最新要求。
【关键词】UMU平台;混合式培训;综合实践
2020年以来线上教学在教师培训项目中逐步深入开展。在这种背景下,以笔者负责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培训项目为例,总结线上教学的经验,寻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培训的基本规律,思考如何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构建高效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意义所在。
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的优势分析
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培训将成为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不是简单地将培训课程搬到线上,或是在线开展一些研讨活动,而是基于教与学的实际需要和培训内容的特点,将线上和线下方式有机融合在培训项目、课堂教学以及学习指导过程中,更加符合学员的学习需求,更能提升培训效率和质量。本培训项目选择UMU互动学习平台实施和管理培训活动,是基于UMU平台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优势。
1.构建了一个无边界的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是教师和学习者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建立的一块领地,可以组织课程学习、管理学员的学习、分享学习资源、获取帮助等。UMU有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可以实现同一项目下多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多个班级间进行互动教学、支持多名教师协同合作、支持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等,UMU平台构建起了一个无边界的学习空间。
2.有利于进行学习互动和参与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应该有更多的互动且能够让学员在放松的环境中进行参与式学习。UMU平台有强大的课程互动功能,教师可以在此平台上进行学习资源发布、提问、讨论、问卷调查、作业上传、考试、拍照等功能,实现了学、做、练、思的学习闭环,并且可以利用大屏幕功能实现现场实时互动,就课堂讨论问题生成词云,能很好地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3.提供了便捷的学员管理功能
UMU学习平台针对学员管理有小节参与度、课程积分榜、课程达成榜、卓越学习榜、积极学习榜等功能给予学员反馈,实时查看学员的学习情况,方便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大数据管理。
4.有利于培训项目的系统化建设和管理
UMU平台上所有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学员资料都是永久保留的,包括学员讨论情况、学员作业、评价反馈、教师课件、授课实录、拓展学习资料等所有的过程性资料可以随时在平台上保存和收集,这对项目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系统化管理。
利用UMU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疫情期间,笔者所负责的项目依托UMU平台,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学员学习需要设计了系列“UMU+腾讯会议+现场教学”的混合式培训活动,实现了同步与异步学习相互配合。其混合式培训的基本模式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做好学情调研和预习
(1)利用UMU平台的问卷功能,进行需求调研及前测,实现有针对性备课。在每次专题讲座开始前,主讲教师会就所讲主题在UMU平台进行课前问卷调研,了解学员在相应主题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具体学习需求。如在培训开始前通过UMU平台进行了学员需求调研,发现由于疫情来袭,所有教学活动改为线上进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巨大挑战,“线上教学的技术不熟练”“什么样的主题活动适合在线开展”等成为学员最为关心的问题,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安排相应培训内容,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2)利用UMU平台的文档、视频、微课、讨论等功能,上传学习资源,实现翻转课堂。
学员作为培训的主体,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被激发。项目组课前在UMU平台发布学习资源、学习任务单或讨论题目,鼓励学员进行课前学习或课前热身,以提高培训的参与度。如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设计”这一专题中,授课教师在课前上传了四种课堂教学评价理论的学习资料,要求学员自主阅读并布置了相应作业,学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在课前自主学习,为课上进行深度讨论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课中构建参与式课堂
(1)利用UMU平台签到功能,实现考勤管理。每次专题讲座开始前设置线上签到环节,并在签到功能中设计一些问题来收集较为具体的学员信息,方便进行學员管理和学情分析。
(2)在直播或现场教学中,利用UMU平台讨论、提问、拍照、考试、问卷等互动功能,实现参与式学习。如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混合式活动设计策略”这一专题讲座中,主讲教师在课上通过UMU的讨论功能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哪些内容可以在线上展开?哪些内容可以在线下展开?”这一问题,学员通过在线讨论实现了远程互动,同时这个讨论过程用UMU的大屏幕功能进行实时互动结果展示,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和分享,激发了学员的创造性和参与感。主讲教师和学员共同分析和归纳,总结形成了相应表格,成为本节课师生共同完成的作品。
3.课后多方拓展,深化课堂成果
(1)利用UMU平台作业、问卷、考试、讨论等功能,实现学练思融合。如在培训的第一课“混合式教学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挑战”,在授课专家具体讲解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后,给学员布置了“混合式教学案例设计”的作业,引导学员在培训初期就开始按培训项目要求着手准备研修作业,后期利用UMU平台的点评功能对其进行连续指导,帮助学员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后续的培训中,在学员上交作业中选取典型作为示范案例进行具体交流和指导,实现了理论与案例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利用UMU平台的文档、视频等功能,实现个性化学习、异步学习。教师培训中总是存在工学矛盾,不能保证每位学员都能准时参加集中的同步学习,项目组利用UMU的视频及微课等功能,上传讲座视频,实现了课程回看,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关注每位学员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上传拓展学习资源作为选修内容,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3)利用UMU平台收集反馈信息,对培训效果进行即时评估和改进。每次专题讲座结束后,设计问卷调查环节,收集学员培训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学员收获。主讲教师可根据学员的学习反馈信息进行课后总结与反思,通过课后讨论题目和学员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有效联通。
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师培训的实践反思
加拿大远程教育学者Garrison等人在探究社区理论框架中提出混合式教学的三个关键要素——社会存在、教学存在和认知存在。他们认为只有当这三种要素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时,有效的学习才会发生。[1]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师培训充分挖掘了UMU平台在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优势,将线下、线上培训进行有机结合,初步实现了混合式学习。但鉴于目前本项目的实施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培训领域这三种要素都需要继续提高水平。
1.教学存在方面——培训者要有混合式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意识和能力
需要培训者深度思考培训空间的串联与整合,打破时空界限,在培训开始时要全面考虑哪些培训内容适合在线上开展,哪些培训内容适合在线下开展;线上开展需要掌握哪些技术手段,设计哪些互动环节保证培训效果;线下培训需要线上设计哪些环节进行配合等。这对培训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2.认知存在方面——受训者要有熟练使用各种软件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混合式培训也要求受训教师掌握一些便于学习与教学的软件,以适应时代的挑战。同时,受训教师要更新观念,接受混合式培训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能熟练使用混合式学习平台的各种功能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学习活动。
3.社会存在方面——构建完善的混合式教师培训管理体系
混合式学习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有学者将混合式学习视为一个由学习者、老师、技术、内容、学习支持、机构等六个必不可少的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所有子系统在这个整体系统中相互关联并相互影响。[2]具体到教师培训领域,同样需要技术、学习资源等的支持,也需要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的保证,在后续培训工作中要继续思考和完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课程體系建设、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工作,以有效促进教师混合式培训实践的改进。
兰国帅. 探究社区理论模型:在线学习和混合学习研究范式[J]. 开放教育研究, 2018,24(01): 29-40.
Wang Y, Han X, Yang J. Revisiting the Blended Learning Literature:Using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Framework[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Society, 2015,18(2):38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