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分课堂的初中物理教学探讨

2021-06-06 03:58屈宝峰韩天凤
中学物理·初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对分课堂初中物理

屈宝峰 韩天凤

摘 要:传统的课堂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需求,而对分课堂则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本文以“光的直线传播”和“密度”两节录播课为依托,叙述了对分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评析了对分课堂的优势所在,以期引起教育同仁的共鸣,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对分课堂;初中物理;教育需求;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08-0059-03

作者简介:屈宝峰(1969-),男,吉林九台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STEM教育;

韩天凤(1993-),女,吉林榆树人,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注重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实质是强调学生学习的内涵品质和深度,是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深入知识内核的学习.为了探索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激活这种学习,笔者所在学校尝试使用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创立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1 “对分课堂”基本概述

对分课堂在形式上一般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留给教师讲授,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内化环节,让学生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吸收之后,有目的地参与讨论.通过对讲授与讨论的有效整合,实现教法和学法的对立统一.对分课堂按进行的时间可以分成两种:(1)当堂对分;(2)隔堂对分.在一节课中把时间分割成两半:一半教师讲授,另一半用于学生吸收和讨论进行交互式学习,称为当堂对分.对分课堂把教学划为三个阶段:(1)讲授;(2)内化和吸收;(3)讨论.

2 “对分课堂”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及评析

案例背景介绍:从2020年二月寒假线上辅导到四月中旬线下教学实践摸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分课堂更适合大学生,而初中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方式.所以我们大胆地调整,采用了当堂分块对分课堂的教学方式,保留对分课堂的三个阶段:讲授,内化与吸收以及讨论.突出对分课堂中教师讲授的核心:精讲和留白,学生讨论的核心:亮、考、帮.

“光的直线传播”和“密度”,这两节课是暑假期间给初一年级学生以对分课堂模式上的两节录播课.初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光学知识仅停留在小学科学课,密度的概念是没有前置的.但是对分课堂教学在数学、语文、外语课中,已经开展几个月了,因此他们对这种课堂模式并不陌生.同时考虑到要给全市教师呈现对分课堂的整体流程,故选取一节物理现象课和一节物理概念课进行对分课堂流程展示.

2.1 案例一:于士博老师的“光的直线传播”

2.1.1 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2 教学过程

教师精讲:光源的概念.

引课部分由几位同学表演《武松打虎》皮影戏片段,精彩的表演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光是从哪里来的呢?精讲光源的概念及分类.

学生内化与提高:对于生活中光源的了解与认知.

亮闪闪:小组内同学们经过讨论提出光源的不同分类.根据发光时是否放出热量,光源可分成热光源、冷光源;根据发光体是否有生命特征,光源又可分成生物光源和非生物光源等等.

帮帮我:各小组同学在讨论时,无意中提出星星是否为光源?同学们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各小组同学分别亮出自己的观点,同学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帮助,最终得出恒星是光源、行星不是光源的统一结论.学生们在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的互帮互助环节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到自主学习的境界中,深入且全面地认识光源.

学生讨论: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引发学生思考并回答(此问题由学生討论,教师只做点评).得出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学生亮、考、帮:确定光如何传播.

给学生一个明确的问题:用激光笔作为光源,什么办法能看见它在空气中所走的路径?用问题引入,引发学生思考,经小组“即时讨论”进行交流后,确定方法并自选器材进行验证.然后进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学生讨论环节,进行亮、考、帮.

亮是亮闪闪,指的是学生将自己理解最好、最到位的地方与全班分享;比如第1小组学生通过下雨、下雪天能清晰看到车灯的光束受到启发,用喷雾器在激光束经过的路径上喷洒水雾,呈现光在空气中所走的路径.

考是考考你,学生对讨论内容提出问题,考查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比如第6小组向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光在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吗?

帮是帮帮我,对所学内容经小组讨论,还有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寻求其他小组的帮助.如:第2小组的疑问,在同种介质中光一定沿直线传播吗?请求其他组同学帮助.经过大家相互讨论,设计如下实验:在水中添加透明洗手液,激光束穿过水和洗手液两种介质,光线发生弯曲.将两种液体搅拌均匀后,光束再次沿直线传播.经过此实验学生彻底领悟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教师留白:光沿直线传播的危害.

留给学生想象的余地,留着学生主动探索的空间,最终带给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进而达到以无胜有的教学效果.

案例评析:对分课堂的精华就是讨论中的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简称亮考帮.亮考帮抓住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突出了学习的核心是内化和吸收,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当学生初步得出结论后,教师进一步问:你得出的结论可靠吗?引发学生思考,在生活中的什么场景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随之进入讨论第二个环节.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小组成员说方法—在实验—看效果—得结论.学生在讨论中,亮考帮已经无痕化地有机结合在一起了,不用刻意强调哪个是亮闪闪、考考你、帮帮我.学生相互交流、帮助、展示、分享学习心得,相互答疑、解惑.一方面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目标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合作讨论中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

2.2 案例二:任志杰老师的“密度”

2.2.1 教学流程图(如图2所示)

2.2.2 教学过程

任务驱动:电影道具石头材料的选取.

视频引入——选道具石头.教师精讲做道具用的石头的具体要求.

教师预设学生任务一(学生事先不知道):

第1、2组:质量相同,比较体积,选择体积比较大的材料.

第3、4组:体积相同,比较质量,选择质量比较小的材料.

第5、6组:选择体积大的且质量还比较小的材料.

学生采用亮、考、帮挑选材料,体验密度概念建构的过程.

从老师所提供的三种材料中初步挑选出两种可能适合制作道具石块的材料,并在挑选结束后分享小组内的挑选方法.

亮闪闪:第3小组使用将体积相同的物块,用手掂一掂的方式挑选出质量相对较小的;第2小组采用掂一掂的方式发现质量相差不大,选用体积大的材料更为适合.各位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法来挑选材料,很快挑选出符合老师要求的材料.

考考你:在规定时间内,每组把选的材料放到讲台前面,各组选出物块中有大有小,但是都淘汰了金属做的物块,选择了泡沫和木材制作的物块,但是这两种挑选出的材料哪一种更适合制作道具石块?不同小组同学对此争论不休.定性研究达到了密度概念建构过程.

帮帮我:让各小组代表到讲台前,从选出来的材料中找出一种最适合制作道具石头的材料,并说明选择的理由.学生最后发现有两种材料不能确定.一种材料是体积小感觉它也轻;另一个体积大感觉重一些,直觉又告诉学生这两种材料可能都适合做道具石头,陷入到困境当中.

学生讨论:质量、体积都不相同的材料,哪个更适合做道具石头?

经过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讨论,相互交流,认为应该把这两种材料都制作成等大石块(体积相等),看看做成真正的道具石块哪一个更轻,逐步认识到需要测量目前材料石块的质量和体积进行定量研究.亮考帮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和观念得到了提升,对于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以及“科学思维”的养成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教师精讲:定量研究,模型铺垫.

初一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坐标,所以图象法研究物理是学生知识的盲区,这时就需要教师精讲.教师的精讲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遇到启而不发;讲到知识关键点;起到点石成金;去除学生知识盲区.任老师利用数轴和在班级中第3排、第4列座位找某同学的方法,浅显地将坐标交代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把数据贴到坐标板上.

学生内化与提高:数据论证,抽象概念.

将两种材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使用电子秤和刻度尺测出每种材料的质量与体积,并将测出的质量与体积数据记录,再用磁扣贴在坐标板的对应点处.学生们观察各小组贴到坐标板上数据的各点,经过充分的讨论进行亮、考、帮.

亮闪闪:

学生第一次接触坐标难免有贴错的小组,小组之间通过手中材料互相分析,指出贴错小组的错误之处,并帮助其重新测量.

大多数小组都选择同一种材料,发现这些磁扣贴的坐标点都在坐标板上过原点的同一直线上,并且这些物块都有同一种特性——它们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第4小组先发现,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各点比值不同,且为不同的材料,制作石块的材料应该选择质量和体积比值较小的,或者体积和质量比值较大的.

运用对分课堂从定性—到定量—到计算—到画图像,得出比值相同是同种物质的结论.在思维上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密度概念,突破难点——密度属于物体本身一种属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却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判断密度大小.

教师精讲:关注科技.

教师介绍在以物易物的古代,怎么能够确保你想换得的物体一定是你所需要的这种材料,加深学生理解密度概念是从生活中演化而来的.

播放气凝胶视频使学生关注科技进步对生活、生产、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愿望.整节课都围绕道具石头,密度小的材料的选择展开思考和讨论.

教师留白:密度的应用.

密度大的材料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大遮阳伞的下面通常放置一個看起来像是石块的东西,应该用什么材料制成?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使学生对密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更全面,从而对密度的概念内化更深入.

案例评析:密度是初中学生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再加上初一年级的学生没有接触物理,对物理研究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更不了解,学生不会使用天平等实验器材,而采用对分课堂却能很好地把这节课程的任务完成.整节课围绕“电影道具石头材料的选取”层层递进地展开,环节紧凑、连贯,思维水平逐步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对分课堂看似是在时间上对讲授和讨论进行分割,实质上是师生间权利和责任的分割.分享权力,共担责任.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地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学生讨论中的亮考帮环节,小组同学间的讨论,组与组间的讨论,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话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说话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见解,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并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说出的语言更加准确、更全面;亮考帮学习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分课堂上,老师有引导,但并不穷尽授课内容,留给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的空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对分课堂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回归到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正确定位上.学生有机会同老师交流,老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多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作为一名探究者应该具有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最终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跃,曹雪梅.本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评《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J].新闻与写作,2017(12):129.

[2]廖丽明.初中英语整体教学方法的“对分课堂”设计[J].新课程,2020(41):67.

[3]张雅文.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中对分课堂模式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0):56.

[4]康建军.初中物理课业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9(04):55-56.

[5]胡伟.“对分课堂”在物理学科的应用详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9):55.

(收稿日期:2020-12-24)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对分课堂初中物理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