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2021-06-06 01:58张露颖张明伟王莺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职业教育

张露颖 张明伟 王莺

[摘要]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七个方面构建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对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张露颖(1974- ),女,河北衡水人,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明伟(1981- ),男,河北衡水人,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王莺(1982- ),女,河北衡水人,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北  衡水  053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大招标课题“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0101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8-0096-04

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关系到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按照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要求,构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而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一、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现状

1.尚未构建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从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外研究成果倾向于对高校创业教育的评价,评价体系主要涉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创业教育项目的运行过程和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等方面。国内研究成果主要针对高校和高职院校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构建了不同侧重点的评价指标体系,而系统性地对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偏少。

目前施行的职业教育评价工作,并未专门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评价,未能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评价实践运行中缺少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支撑,这与创新创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很不相符。

2.尚未设定明确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目的和内容。从评价目的来看,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沿袭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依然是以教育客体的静态测评、定量测评为主,更多的是评价阶段性成果和教育结果,对教育客体的个体发展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对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活动较少涉及,无法全面评价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发展变化。由此可见,教育评价并未体现促进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目的。

从评价内容来看,主要涉及教育环境、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方面,但因评价体系、评价目的的侧重点不同,在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规范性、系统性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因此,需要选取针对职业教育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尚未形成凸显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的评价标准与方法。从评价标准来看,职业教育评价标准比较宽泛,不具针对性,不能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点,尤其在标准实施中未能体现职教特色要求,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三个方面缺少明确的界定。从评价方法来看,现行职业教育评价模式呈现践行与需求错位的现状:相对注重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有所欠缺;相对注重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略显不足;相对注重整体评价,个体评价有所忽视。

4.尚未衍生并拓宽评价主体的范畴。当前,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仍旧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共同开展,教育主管部门集管、评、办于一身,在客观度、科学度、公信度方面遇到了“自我评价”困境。行业企业熟悉和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对企业用人需求和人才规格也更为了解,能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行业企业本应该是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最有评价权的,而现实中行业企业却被孤立在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活动之外,成为教育评价的局外人和旁观者。只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让行业企业参与教育质量评价,才能发挥教育评价的指导功能。

综上所述,为提高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亟须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二、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对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分析研究。20世纪中后期,美国布鲁姆等人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各类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在认知领域,把认知目标分为认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方面。在情感领域,将教育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五个方面。在技能领域,将教育目标分为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的动作、言语行为四个方面。据此,笔者把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归纳为三大类(见图1)。

创业能力主要包括市场机会的把握能力、经营战略的规划能力、运营团队的领导能力、创业经营的运作能力和创业资金的筹集能力等,与布鲁姆教育目标中的“技能领域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创业动机和创业信心两个方面,是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对创业动机的判断并树立创业信心,与布鲁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创新精神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而形成的价值观念,与布鲁姆教育目标中的“情感领域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2.对当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分析研究。在构建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时,要对不同时期的教育评价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大致经历了测量时代、描述时代、价值判断时代和意义建构时代四个时代。测量时代的特征是定量化、客观化与标准化;描述时代的特征是既注重测量结果,又注重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价值判断时代的特征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做出判断;意义建构时代的特征是共同建構、全面参与和价值多元化。通过对教育评价理论发展过程的分析研究,前三代评价理论倾向于实证主义范式,第四代评价理论倾向于建构主义范式,主要体现在评价假设、价值观、方法论及评价伦理方面。

考虑当代教育指征的差异性,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需要综合运用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基于客观主义知识观和建构主义知识观的组合、实证化方法(如标准化考试)与质性分析方法(如观察、访谈、讨论)的综合,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法,组建评价组织。

3.对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分析研究。在构建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时,借鉴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Consumer-oriented Evaluation Approach) 的观点。理论指出,要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开展评价,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不应仅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的“消费者(行业、企业、学生、学生家长)”也应参与该评价的过程,而且教育的“消费者”应该是评价的主体。进行教育评价时,要以消费者的观点为评判教育成果的基础,主要评价教育成果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构建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引入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作为支撑是适合的。

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依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参照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引入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七个方面构建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1.评价目的。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目的:一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达成度进行终结性评价,并通过评价起到鉴定和激励的作用;二是对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教育环境、教育投入、教育过程进行诊断性评价,并通过评价起到引导和诊断的作用;三是对学校、教师、学生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起到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2.评价内容。以 CIPP 评价模型理论为指导,从环境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結果评价四个方面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进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一是对外部支持环境、学校实施环境等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进行评价;二是对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经费投入现状、实践平台建设等创新创业教育投入是否符合既定标准和对实现教育目标的可行性进行评价;三是对课程体系设计、服务指导支持、学生参与过程等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四是对社会影响、教育成效等创新创业教育结果达到目标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主体。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的要求,结合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观点,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需要纳入政府、行业、企业、学生、学生家长、职业院校、专业评价机构等评价主体。政府、职业院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供给侧,专业评价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公信机构,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环境、教育投入、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进行全方位评价。行业、企业作为人才的“消费者”之一,需要对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尤其对人才培养质量要进行重点评价。学生作为“消费者”之一,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师资队伍、课程、创新创业服务、教育成效等进行评价。学生家长作为“消费者”之一,尤其需要对学校的教育成效进行评价。

4.评价客体。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向社会产出三大类“产品”:人才、技术、社会服务。因此,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一是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对在校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和对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评价客体为“学生”;二是评价创新创业教育在技术传承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产出质量,主要是对学校、教师、学生在技术创新与传承和社会服务方面的评价,评价客体为“学校、教师、学生”。因此,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客体由职业院校、教师、学生三者组成。

5.评价方法。基于当代教育评价理论的观点,根据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一是采用绝对评价法对评价客体达成教育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二是采用相对评价法对单个的评价客体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三是采用个体差异评价法对单个的评价客体进行纵向比较评价。根据教育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在教育实施的前期阶段,对评价客体现状做出合理评价,为教育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的信息资源;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采用及时的反馈,根据评价客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在教育活动结束后,对“教”和“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检验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

6.评价标准。教育评价标准是指对教育质量要求所做的具体规定,主要由效能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三个部分组成。结合当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理论的观点,在制定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标准时,要使评价客体在效能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三方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通过对话协商形成科学的标准,以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四个等级的评价标准。

7.评价结果。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结果要客观、公正、科学地评判教育现状,准确描述教育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具有针对性,促进教育过程更加优化且符合评价标准的要求,促进教育成果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冯惠敏,黄明东,左甜.大学通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指标设计[J].教育研究,2012(11):61-66.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周志刚,杨彩菊.教育评价范式特征演变的向度分析[J].江苏高教,2014(4):18-1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