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芬芳
摘要:本文就如何从单元整体视角下落实单篇游记的教学进行思考,提出了从整体梳理,聚焦特点,设计活动三个方面落实游记的三个基本要素的教学,并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证完成由“教读”到“自读”的能力迁移。
关键词:单元整体视角;单篇游记教学;阅读策略
部编教材阅读体系体现了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教读和自读两种不同课型分别设置不同的助读系统,加大了区分的力度。这就意味着教师教学时应注意显示教学差异。教读课文一直是由老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完成一定的阅读教学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教学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简单地说即学“法”;自读课文是由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训练阅读的方法,从而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法”。
肖培东老师指出:关于自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从自读文本中正确筛选、合适定位教学内容,选取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来教学生自读,并且教学要有单元整体意识,要利用单元主题进行自读教学,使得自读和教读相得益彰,达成单元阅读教学的整体目标。
一、整体梳理,寻找“所至”
游记散文有着鲜明的文体特征,它有三个基本要素:所至,所见,所感。八下第5单元的游记散文在满足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又各具特色。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在基于三个基本要素进行教学时,还要根据学情分析比较本单元所选游记在三要素的表达上的不同点。
阅读游记散文时根据“所至”(游踪)梳理课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信息提取的能力。但每篇游记的关于游踪的表达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要指导学生发现这样的不同,然后学生要能根据自己进行游记写作时的实际情况迁移运用。《壶口瀑布》一文从沟底到河心,然后以河心为观察点展开了多角度的观察,观察点不变,先水后石,观察角度反复转换。《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一文则是典型的移步换景的写法,游踪清晰:各拉丹东山脚下—草坝子上—冰河上的砾石堆—冰塔林—冰山脚下—冰窟—冰塔林—冰河之间的砾石堆。在比较了两篇游记在游踪顺序上的不同后,再让学生去寻找自读课文《登勃朗峰》的“所至”,学生可以发现本文的游踪为马蒂尼—黑首—高地—阿冉提—沙蒙尼。
学生本单元学过了两篇游记,把习得的梳理游踪的方法运用到这篇自读课文中,同时又能前后勾连,比较两篇文章在游踪上的不同,明白在写游记时要根据观察角度“定点观察”或“移动观察”去安排游踪的顺序。这样学生在写作《学写游记》中就可以在两种安排游踪的方法中根据实际情境去取舍,选择出最适合的安排游踪的方法。
二、聚焦特点,品读“所见”
游记散文中关于“所见”的描写,我们要聚焦景物特点,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对“所见”内容进行赏析。学生赏析能力的习得,离不开序列化的扎实训练,在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进行《壶口瀑布》一文的教学时就可以运用表格法从“声”“势”“景”等角度先梳理出所揽胜景的特点,再聚焦关键语句进行赏析。从描写河水表现力强的词语,到写出河水壮美的语句,再到非常有特色的拟人的修辞,从水的形态、情态,作者的心态等角度逐层深入。这里聚焦所见的特点进行赏析,训练得越扎实,学生就越能在自读课文中熟练地去关注“所见”的特点,并能自行赏析。
联系自读教材课文的“阅读提示”,能让学生更好地确定自读方向,让自读能够有效展开。所以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阅读课文第3—5段,自选一个角度,赏析其中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写好赏析式批注。因为有了教读课文的训练,学生就能从修辞、视角、色彩、用词等角度去赏析课文选段,从而领略勃朗峰的景色之奇。我们可以通过设计自主学习表格,为学生赏析文字,提供一把“梯子”,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好支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观赏到了勃朗峰的奇景,学会了如何赏析一句话,一段话,学会了用写批注赏析文句的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散文的写作笔法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渗透给了学生,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无痕。学生在本单元的写作《学写游记》中就能有意识地就某一处或多处观察点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写出所见之景的特点。
三、设计活动,体悟“所感”
在本单元的游记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所感”设计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去体悟作者的情感。游记散文中的由景生情,讲究自然。我们不能直接将作者的感悟直接灌输给孩子,而因以学定教,在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去体悟作者对人生、对生命、对文化的感悟。比如《壶口瀑布》一文中写河水翻卷跌进峡谷时,我们可以围绕“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设计“连用了四个跌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慨?”让学生以质疑式的旁批的方式去思考,从符合黄河水具体物象中跳脱出来,然后去联想到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样,由水侵巨石,去体悟黄河“刚柔并济”的特性,去感悟“吹尽狂沙始到金”的人生哲理。
教師可以借助“旁批”引导学生揣摩体悟作者的“所感”。例如《登勃朗峰》一文的旁批,共有六个批注,其中一、二、四是质疑式批注,三、五、六是点评式批注。第三个点评式评注“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么样的感慨?”学生就能结合所见的美丽斑斓、变幻不定的云彩与阳光下的肥皂泡有共同之处,感悟两者都是大美之物,但都不能长久。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而导,启发学生这就是作家对人生的感悟。这样学生在本单元的写作中也能就自己所见景物的特点展开联想,从具体的物象出发,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总之,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单篇游记教学既要发现单元文本中的共性,也要发现单篇文本中的个性,只有序列化地落实游记教学的目标,才能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吴江21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