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要:要提升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关键是要激发教师的参与度,让教师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倾听困惑,找准问 题,是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前提;形式多样,聚焦实践,是有效组织教研活动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园本教研;有效性;专业发展
园本教研是不断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 业化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只有开展有效的园本 教研活动,才能真正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教 师是教研的主体,只有教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才 能实现有效教研。无论釆取哪种教研敬的组织形式, 均可达到教研的目的,但关键是要激发教师的参与积 极性,让教师在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传统教研可 能在以下细节存在弊端:内容死板、过程机械、教师 被动、结果不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用耳朵听一听、 用本子记一记、凑合着说一说的配角,活动一结束, 在教学中还是回归本色,理论与实践脱节。怎样展现 教研的魅力,令教师乐此不疲呢?什么样的活动才能 真正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真正促进教师 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倾听困惑,找准问题,是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 基本前提
(一)关注教师日常,聆听教学困惑
我们常说:“教师要善于接住孩子抛来的球。” 作为业务园长,也应该学会接住教师抛来的球。首先, 要寻找和思考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深挖这些问题所 反映出来的教师教育行为有哪些缺失,一针见血地找 到存在于教师身上的共性问题。园长自己心中有底了, 随后利用学期的首次教研活动,询问、听取组里老师 们对本学期教研活动研讨方向的建议,在你一言我一 句地诉说自己教学中的困惑及对教研组的建议中,大 家彼此互相沟通、交流,形成共鸣,渐渐聚焦到一个 最热点的共同话题。
教研活动内容应在教师的参与下确定,应从教师 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中选择,以解决教 育一线问题为抓手。我们在教师办公室里开辟了“解 忧小站”,在墙上设置了一块"求助板”,教师可以随时 以发"求助帖”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写在纸条 上贴在上面。例如:"角色游戏结束时的交流分享,教师根 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釆取哪些方法比较适宜? ” “ 最近一直下雨,如何丰富室内活动的形式与内容?"……问 题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能充分体现“以研促教"的 教研思想。
(二)分析对照概括,捕捉共性问题
我们的教研并不缺失方式和方法,缺失的是实实在在 的教研内容。因此,我们在提炼问题的基础上,捕捉共性, 制定专题,每个教研组制定不同的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 研专题,使得研究更聚焦。我们的“解忧小站”里,除了 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个性问题,还有教师群体所面 对的共性问题。围绕着共性的问题,我们随即展开有针对 性的专题园本教研。这种即时性的园本教研,拓展了教研 空间,丰富了教研内容。
二、形式多样,聚焦实践,是有效组织教研活动的主要 方法
教无定法,同样,研无定式。教研活动的开展,不能 只是停留在单一的学习上,要以不同的形式,釆取不同的 方法,让教师亲身去体验,才能使教研活动的氛围更加和 谐融洽,才能调动起教师的参与热情。多元、丰富的教研 形式能够活跃气氛,吸引教师积极思维,激发教师的教研 热情。我们结合研究的内容,制订了不同的活动方案,釆 取不同的形式,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有学 术沙龙式教研活动,每次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不求统一 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 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有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对某一个活 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做出较科学的评价,寻求更有 效的对策。还有观摩对比式教研、课题研究式教研、充电 式教研、一课三研、同课异构等。有时也会以一些别出 心裁的小创意给教师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感动,如教研活 动前轻松搞笑的"开心一刻”视频,讨论发言时备上一 些小奖品、小礼物,让童心未泯的教师回归童年等。釆 取恰当的教研活动方法,能使研究更为深入和精确。根 据实际情况,我园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 教研活动,充分做好每次教研活动前的思考、目标的定 位和准备工作,优化教研学习方式,边学边研,转变教 师的课程理念。各小组确立专题研讨内容,围绕教研专 题开展日常交流和指导;聚焦实践,把课堂作为主题研 究的主渠道,关注每一次活动,有效地组织研讨。由于 我们立足实践,教研内容来自教师日常教学中碰到的真实 问题,所以每位老师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都能结合自 己的实例来开展分析,使得研讨更具实效。我们鼓励教 师在参加教研活动时说真话、说实话,不说空话,不说 正确的废话。只有这样,才“研”之有物、“研”之有 效,才能营造良好的、积极的教研氛围。
三、引领提升,反思建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 要途径
(一) 梳理旧经验,链接新经验
反思建构越来越成为解决教研问题、促进教师专业 发展不可缺少的桥梁。教师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 使自己和教研组在其中获得最大程度的發展。教研组长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提供相应的理论引领,帮助老 师去正确思考,把问题与实践相结合,提髙每一次教研 讨论和实践研讨活动的有效性。教研组长运用理论介绍 和问题穿插的方式带领大家共同进行讨论,这样教研活 动就不会变成教研组长一个人的工作,而是更好地带动 了全体教师的互动。
在教研活动中,组长的引领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缺 少引领,教研活动往往会出现散、平、浅的情况,教师 教研前的经验与教研后的经验相差无几,教研就显得可 有可无。因此,在每一次活动时,教研组长要仔细聆听 教师的发言,能够抓住教师的关键性发言进行引导、梳 理、归纳,帮助教师梳理旧经验、链接新经验,增加老 师们的深刻印象,巩固教研成果;甚至可以此逐渐扩散 开,作为一种全体组员讨论的引子,结合下一个阶段的 工作给老师们建立一个目标,让老师明确需要做些什么, 这又可以是下一阶段的实施目标,这样的方法也是有效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关键点。
(二) 达成共识,反思实践
组员教师通过对话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 解,认真倾听、善意质疑、积极回应,解决当前问题, 实行深层互动。在教研互动中,要允许老师适时地提出 自己的问题,用问题驱动学习,在碰撞中达成共识,由 共识导向深入。当活动中老师觉得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 开自己的疑惑时,就要鼓励其适时地提出,并积极参与 讨论。老师们通过探讨对策、供献经验、分享智慧,在 冲突与互补中趋向观点融合,生成新的思想认识,从而 不斷提升理念,实现共同发展。当教研过程中出现一些情 况时,教研组长应该努力反思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思 考该如何搭建对话的平台,如何运用方法与策略,引发 教师思想上的交锋、智慧上的碰撞,提升教研的有效性。
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传播了新的教育思想,促 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但真正要把在教 研活动中形成的新观念、新认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教育教 学能力,还需要教师及时地总结。只有适时总结、反思、 提炼,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使自己从一个平台跃上另 一个更高的平台。教师在获得了新观念、新认识以后, 还要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在教育实践中 进行持续不断的试验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 化、最优化。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幼儿获益、教育 质量提升的同时,自己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
近几年,我园不断加强教研组建设,搭建起各种行 之有效的教研平台,关注需要,敢于创新,积极将教育 教学与农村乡土资源融合起来,拓展幼儿园课程内容, 使我们的实践体现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一一 让有限的资源生成无限的教育空间。在全体教师的努力 下,我园的教育研究呈现出了勃勃生机,青年教师能在 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立足日常教学,不断提升 实践能力;骨干教师有明显的发展后劲,善于行为跟进 与反思,专业发展快;老教师能够抓住教研过程中的问 题深入思考,尝试解决,善于积累有益经验,积极撰写 和发表教研论文。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及自主发展, 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教研组呈现出了良好状态,教研氛 围浓,教学有特色,工作有成效,凝聚力强。
总之,通过园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髙了不同 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的理论意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 和研究意识,提高了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大家 清楚地认识到,专业成长的空间是无限的,成熟是相对 的,成长则是绝对的。这需要教师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 工作中不懈学习、努力实践,才能不断完善、尽快成长。
参考文献:
[1]赖映红.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研究 [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韩晓洁)